杂文 花间一壶酒   》 第35节:真理越辩越明      李零 Li Ling

  古人难解心头之狠,比较恶毒的办法是,做个小人拿针扎,画个仇敌用箭射,今人也有在靶场狂射仇敌照片一法,下流学者借笔墨抒愤,庶几近之。
  这种人为造势,要的就是胡搅蛮缠,跟他较劲,"真理越辩越明",其实是陷阱。年轻时我也气盛,觉得嫉恶如仇才是道义所在,与人争辩才是是水平表现。
  特别是一旦发现大人物居然也有"常识性错误",就沾沾自喜,自以为超过了人家,对"发明权"也是看重的不得了。但现在想想,"不事争辩"才是学术规范的常备解药,"尊重对手"才是学术道德的起码表现。
  天地之间最没有常识的一件事就是认为别人没有常识。
  仆役眼中无英雄,圣人身边也没朋友。
  火光明于天者,灯烛何施焉。
  1997年5月7日写于北京蓟门里寓所
  【附记一】
  在《汉奸发生学》一文中,我想指出的是,由"吴三桂变节"所体现的历史悲剧并不在于中国太少投缳赴水之人(崇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是在于当一个国家对待自己的国民连寇雠都不如,你将用什么去让他们爱自己的国家。中国人自己打自己人(张学良时代大家反对过的),自己整自己人(文革时代大家经历过的),自己坑自己人(现在我们每天都碰得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令人憎恶的东西。很多人,他连自己的同胞都不爱,还张口"爱国"闭口"汉奸",在我看来真是耻莫大焉。我就奇怪,大家对这类典型的"汉奸行为",自己身边的"汉奸行为",怎么就没有一点公愤,怎么就没有一点"见义勇为"呢?
  【附记二】
  孔子主张"交友以信",但他说的"友"可不是随便什么人。他两次提到"毋友不如己者"(《论语》的《学而》、《子罕》)。同"不如己者"交朋友,坏处多,一是吃亏,朱熹说"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二是丢面子,古人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杨伯峻先生觉得孔子不会这么牛,故将此句译为"不要〔主动地〕向不如自己的人去交朋友"(《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不交也罢。但只同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恐怕也有问题,因为如果那强者也像他一样拿糖和端谱,他的作不成"友"也是明摆着的事。更何况,圣人是"绝顶聪明"的人,在他上面已经没有人了。
  【附记三】
  鲁迅也说过,"孔老先生说过:'毋友不如己者。'其实这样的势利眼睛,现在的世界上还多得很"(《杂忆》,收入《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说校园政治第2节:给不合理制度"火上浇油"第3节:"博导"是国际丑闻
第4节:给少数人"锦上添花"第5节:书不是白菜第6节:浑身都是宝
第7节:饥饿是最好的厨师第8节:"经典化"就是为摆脱危险第9节:学校不是养鸡场
第10节:校园目睹之怪现状第11节:放下筷子骂娘第12节:大人有钱你有命
第13节:清官上面有皇帝第14节:发展不是没头苍蝇第15节:牺牲大家的学术生命
第16节:不说人话专说鬼话第17节:没有学问,光点钞票第18节:大国不学外语
第19节:"愚兵投险"的御兵之术第20节:知耻近乎勇第21节:改革就会有牺牲
第22节:用不着妄自菲薄第23节:要讲兼容并包第24节:马年说伯乐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