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   》 第35節:抗戰勝利和美軍觀察組使命的結束(1)      黃華 Huang Hua

  世間萬靈,皆為人友。我從小喜歡小動物。1944年夏,我在為美軍觀察組工作時,有同志從前方帶來一隻純種德國黑背,它是被俘日本軍官的軍犬。我們的同志給它取名阿烏,交給了朱總司令。但朱總司令不甚喜歡養狗,問我要不要,我當然很高興。我和阿烏一見面就相互吸引住了,我把它帶回了觀察組大院。阿烏很聰明機警,訓練有素。我在自己臥室桌子下放了一條小毛毯,作為它的臥具,我還親自照顧它的伙食。它也熱情地對待我,每天早上天一亮,它便到我床邊用舌頭舔醒我。天冷時,晚上伏在我被子上為我暖被。1946年初,我被調到北平軍調部工作,把阿烏交給王傢坪作戰部的一位參謀。在毛主席轉戰陝北的幾張照片裏,我還看到阿烏隨軍的鏡頭。
  1944年秋,我和何理良决定結婚。她聰明好學,熱情善良。在家庭和延安的革命環境影響下,她已樹立了堅定的共産主義信念和革命决心。共同的革命理想,使我們同心永結。在喜慶的那一天,朱德總司令和康剋清同志為我們祝福。三五九旅旅長,那位總是熱情待同志的王震同志,從南泥灣弄來了一桌美味佳餚,雞、豬肉和大米。朱總司令和康大姐請了何理良的父母、葉劍英參謀長等軍委的幾位同事和俄文學校的代表何方同志參加晚餐。俄文學校的俱樂部主任藉了王傢坪的桃園,請學校的一百多位教員和同學來開了個晚會。大夥兒圍坐成一個大圓圈,吃着紅棗和花生,在馬燈光下和鬍琴聲中跳起交際舞……
  抗戰勝利和美軍觀察組使命的結束
  1945年5月初,蘇軍攻剋柏林。8日,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兩天後,我們在延安舉行了慶祝大會,各單位會餐,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在歐洲的勝利。7月26日,同盟國三首腦會議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
  8月15日,日本電臺廣播了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前後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告終。中國軍民在抗戰中犧牲了三千多萬人的生命,財産的損失無法計算,代價是非常高昂的。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欺侮和奴役我國的恥辱,提高了中國人的國際地位,全國人民無比歡欣鼓舞。正如羅斯福總統生前贊譽中國人民所說的,假如沒有中國人民的抗戰,日本即可能抽出巨大兵力占領澳大利亞、印度和中東,同德國會師。也正如出自斯大林元帥的肺腑之言: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使蘇聯避免了東西兩綫作戰。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記得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延安是8月15日下午,延安一下子沸騰起來了。清涼山千佛洞裏的《解放日報》社印刷廠拉起了長時間的汽笛,全延安的人都激動地衝出窯洞和平房,一些人飛快地跑下山坡,到南門外、北門外的大路上去遊行,一時歡呼聲、歌聲、鑼鼓聲響徹天空。在南門外的新市場,賣西瓜的農民興奮地嚮人群說:"你們吃西瓜吧,不要錢!"人們手舉火把遊行直到深夜,秧歌隊使勁地跳着、扭着,盡情表達人們勝利的喜悅。各單位舉行座談和會餐,以各種形式歡慶。中央大禮堂開了慶祝大會。
  毛主席及時分析了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形勢,指出現在蔣介石要下山摘抗戰勝利的果實了。黨中央指示全黨全軍,立即行動,保衛抗戰勝利的果實,命令各解放區部隊迅速調集,對付內戰。延安數萬機關學校人員迅速整裝,開赴東北和華北。
  為了領導各解放區接受日軍投降,抵抗蔣偽軍的進攻,鞏固和擴大解放區,正在延安出席中共七屆一中全會和中央工作會議的各個軍區的軍政領導人,急於奔赴前方。8月25日凌晨,毛主席决定,緊急使用美軍觀察組的一架小型運輸機,送這些軍政要人去太行根據地。雖說延安和山西黎城的空中距離衹有三百多公裏,但因山嶺壁立,河川縱橫,地勢險惡,就是騎馬也得走大半個月。時間成了爭取勝利的極重要因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序第3節:家庭和學校(1)
第4節:家庭和學校(2)第5節: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1)第6節: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2)
第7節: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爆發(3)第8節:南下宣傳團的活動第9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1)
第10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2)第11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3)第12節:擡棺遊行和《牢獄之花》(4)
第13節:接受斯諾邀請去陝北蘇區(1)第14節:接受斯諾邀請去陝北蘇區(2)第15節:隨斯諾在保安會見毛澤東(1)
第16節:隨斯諾在保安會見毛澤東(2)第17節:隨斯諾在保安會見毛澤東(3)第18節:目擊紅軍三個方面軍大會師(1)
第19節:目擊紅軍三個方面軍大會師(2)第20節:目擊紅軍三個方面軍大會師(3)第21節:關於西安事變(1)
第22節:關於西安事變(2)第23節:隨紅軍進入延安第24節:延安生活(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