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弘道悟語   》 第35節:棲身洞穴(3)      錢弘道 Qian Hongdao

  我總幻想有機會住住山洞。當然,我做不到長期住山洞。我衹是想,夏天找個時間到山洞裏避暑,收拾一下身心,不要像別人一樣無休止地勞碌。人總是需要有進有退,熱中往冷處想。我已經看中了一個山洞,洞中非常寬闊,洞口頂上有泉水飛瀉而下,周圍的山脈迤邐而有氣勢,很適合培育進退自如的胸懷。
  老周的兒子大概也有救濟金的罷。政府如果發點慈悲心,加大一點點救濟力度,給他砌蓋一間小屋,再給他幾畝山地,他大概會離開那個窄小的山洞。他過上通常人的生活,這當然是我們的政府將"三個代表"落到了實處,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和諧,但他同時也失去了通常人沒有的東西。人的確是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的。盧梭實際上說的是一個很普通的道理,衹是因為人太愚昧,身在枷鎖之中,而不知痛苦是從哪裏來罷了。人類自己給自己造成的疾病比醫學所能提供給我們的治療方法要多得多,我們對很多新的疑難病癥束手無策。富人們過於考究的食品,使他們飽嘗消化不良的苦痛;窮人們過於粗劣甚至匱乏的食物,導致他們一有機會便不免貪食,因而加重腸胃的負擔。徹夜不眠,情欲的放縱,致使身體疲勞、精神涸竭。在這種種情況下人們所感到的無數煩惱和痛苦,使他們的心靈得不到片刻安寧。這一切都是人類不幸的憑證。如果我們能夠始終保持自然給我們安排的簡樸、單純的生活方式,我們幾乎能夠免去這些不幸。
  好幾年以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報道,說是兩兄弟年紀輕輕的就跑到荒無人煙的山洞裏過日子,靠摘野果子、撿死掉的禽獸維持生計。活到七十多歲時,被村裏人循着野煙發現。政府給兄弟倆砌起屋子,硬是把兄弟倆弄回村子。不知這兄弟倆後來活得怎樣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人生大事(1)第3節:人生大事(2)
第4節:山中一日(1)第5節:山中一日(2)第6節:山中一日(3)
第7節:寵辱不驚(1)第8節:寵辱不驚(2)第9節:人非機器(1)
第10節:人非機器(2)第11節:江南的雪(1)第12節:江南的雪(2)
第13節:江南的雪(3)第14節:故鄉的雨第15節:風雨春秋(1)
第16節:風雨春秋(2)第17節:風雨春秋(3)第18節:風雨春秋(4)
第19節:重新讀書(1)第20節:重新讀書(2)第21節:弘道書院(1)
第22節:弘道書院(2)第23節:弘道書院(3)第24節:弘道書院(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