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话录   》 第35节:之三 什么样的生命是快乐的(9)      易中天 Yi Zhongtian    于丹 Yu Dan

  真正的阅读方式,阅人阅世阅山川,我们可选择的阅读方式太多了。
  古人弹琴,会在千山万壑之中,"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也就是说,他真正弹琴的时候,千山万壑,松风浩荡,都为他而响。
  古人画画,特别是魏晋人画画,老师带学生,"着素绢于一败褥之上",就是找一堵破墙,把白缎哗的就给挂满了,然后带着学生看。
  在这之前是学习,带着学生去山川万物之间转,转回来就在这儿,看得千山万壑自胸臆中奔涌而出,刷刷刷一蹴而就,画出来的是心中山水。
  我们可以说,中国画没有透视关系,没有明暗对比,山水画家不像达·芬奇画蛋一样受过严格的训练,但中国人就有泼墨大写意之术。
  真正的泼墨挥洒,需要什么样的心呢?唐代大画师张有八个字,叫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什么是造化?天地山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为造化。
  也就是说,所有一切都是老师,向外以它们为师。
  但是更关键的一点叫做"中得心源",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一个活水的源头。
  有心源的滋养,再把外在的点化,那你就会永远进步,你就能对世界保持那种新鲜的、敏锐的、亮泽的感受能力。
  石涛画画时说:"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
  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
  "他画的是什么?是他心中的花开怒放啊!我们今天的世界,当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无限延伸的时候,有一种悲哀,就是我们少了人的主观能力,越来越少了内心的那种自信、豪奢和优游。
  其实我想说,从古人的身上,从阅读中,我们应该学到这样一种方式,用庄子的话说,叫做"乘物以游心",也就是说,我们把人世间的万物穿越,穿越之后达到心游万仞。
  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穿越的。
  《菜根谭》有一句说得很好,它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什么意思呢?"风来疏竹",竹林一阵清风吹过,从中间很疏朗地穿过去了。
  "风过而竹不留声",竹子不是录音机,风过声音自然就穿过去了。
  "雁渡寒潭",大雁在寒潭上飞过时,留下了影子。
  "雁去而潭不留影",当大雁远去,那个潭谷也不是照相机,重新归于空寂。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这是什么?是我们的职业化态度。
  一事当前,比如说一笔生意要你做,一个课题要你完成,任何一个职业的使命摆在眼前的时候,好好地把它做好,这就叫"事来心始现",需要你去做的事情你就把它完成好。
  但后一句说"事去而心随空",事情是事情,终究可以过得去,不要事情过完了,还碍于心,久久不去。
  怎么样才能达到"乘物以游心",达到穿越呢?人的职业怎样和自己的心灵结合呢?就是"职业化",把事情做好,做好就完了。
  人永远活在当下,指向未来。
  当下是我们生命的时间坐标,是最重要的一个时刻,因为所有的过往都是可以慢慢地去回味和缅怀的,所有的未来都是可以悠悠地去憧憬和梦想的,但所有的当下都是仓惶流失的,充满遗憾与迷惑。
  人在当下如果能做到"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那就完成了一种穿越,完成了"乘物以游心"。
  有个佛家的小故事说得很有意思,其实说的就是我们内心的在乎。
  有个小和尚和他的得道高僧师傅出去化缘。
  一路上,小和尚觉得师傅处处说得对,处处做得好,对他敬仰有加,内心无比敬畏。
  他们到了河边,看见一个姑娘想过河,试试探探老过不去,老和尚就问她,你是不是想过河?我背你过去。
  老和尚背起姑娘就走,到河对岸,把姑娘放下,接着往前走。
  小和尚瞠目结舌,觉得不合适,又不敢问,就这样在心里嘀咕了十里地,嘀咕到了二十里,还不知道怎么开口,嘀咕到了三十里,他实在忍不住了,于是说:"师傅,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得道高僧,怎么能抱女人过河呢?"师傅对他说:"你看,我把她抱过河,马上就放下了,你比我多抱了三十里地,到现在还放不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言第2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
第3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2)第4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3)
第5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4)第6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5)
第7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6)第8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7)
第9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8)第10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9)
第11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0)第12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1)
第13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2)第14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3)
第15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1)第16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2)
第17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3)第18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4)
第19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5)第20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6)
第21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7)第22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8)
第23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9)第24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