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盛世之毁——甲午战争110年祭   》 蹶相维离——同光兴盛背后的基本国情(2)      许华 Xu Hua

  买办型国防企业的严重亏损,和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不断增多,使半官半商、亦官亦商双重身份的北洋官吏成为暴发户。马相伯揭露过盛宣怀利用职权买空卖空:“盛杏荪自己所认股子,都是口头上说干股。”但这并不意味着北洋官吏拿不出钱购买原始股。李鸿章在轮船招商局创办时投入了5万两。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1879年开办的电报局等,初期商股也多半出自北洋官吏。
  在太平天国时期以在籍户部员外郎身份“偕同苏绅入皖迎师……协同攻剿,奋勇出力”的杨宗濂,被时人控告为“官府其身,市侩其行”。他1882年因事被革职后,被李鸿章安排到台湾水路营务处,总办“商务洋务,间开埠事宜”。1887年,他“诡名杨鼎祺”,号保芝堂,与汇丰洋行买办吴懋鼎、德国人穆麟德合资开设天津自来火公司。穆抽股后,盛军统领周盛波应邀入股。%%%破产失业,与日俱增
  在洋务派成为暴发户的同时,国家的工商业纷纷遭受洋货冲击。较早遭受外商打击的,是航运业,尤其是沿海和长江、珠江一带的老式沙船、粮船、盐船和客船。由于“轮船横行,价贱行速,民船生意日稀,凋零日甚”。江浙一带,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两千多艘帆船,到1872年就只剩下四百余艘。
  在美国国务院存档的“中国文件”中记载:“自1860年长江开放汽航以来,以万计数的中国民船,都被迫退到长江的支流内去航行了。这些被迫退入支流的船民,与早已充满支流的船民,发生激烈竞争;在这竞争中,穷饿而死的,难以数计。”
  土布纺织业也是重灾区。1887年,在牛庄,三百斤一包的洋纱市价57两,同样重量的土纱却须87两才略有薄利。1890年,在宜昌出售的印度棉纱和棉花,其零售价格竟然差不多。1887年,烟台海关报告:“本省(山东)土纱纺织几乎停顿。”1890年之后,纺织业原本非常发达的江苏太仓一带“乡间几无自轧自弹自纺之纱”。在贵州的偏远地区,“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们遗忘。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纱,似乎引起人们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其他地方、其他行业,也大多如此。在福建,“自洋钉输入中国,一千个以上靠打土钉为生的手工工人已经不能继续工作了”。在广东,“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乡邑妇女,多借纺织谋食,自有洋布,而土布无过问矣。其余纽扣线袜,向之著名专利者,亦冷落无趣,势将坐食。吾粤如是,余省可知矣”。
  时人道:“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尤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压榨农商,民生艰苦
  在外国工业品冲击下大量破产失业的中国商民,还被迫承受贪官污吏的压榨和各级财政亏空的转嫁。“旗人坐食以嬉,不善营生,惟以夺佃增租为密策。”官吏地主“私制步弓丈量,浮增亩数,着佃交粮”。
  两江总督沈葆桢在1877年奏报,太平天国战争后,江浙一带田地荒芜,官方和地主招引“客民”垦荒。由于地租和赋税沉重,“江宁府多转垦而复荒者”。
  1882年,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还发现通过增加徭役盘剥小民的现象,他指出:“晋省虐民之政,不在赋敛而在差徭。所谓差徭者,非易民力也,乃敛民财也。”
  与此同时,高利贷盛行:“在茶季,在浙江全省可以看见农民们背着三磅至十磅用太阳晒干的茶叶从乡间步行到集镇上出卖……茶行商人对大茶园采取贷款预购的方法。”在广东,“以正在生长着的甘蔗为对象的抵押贷款,大多是月利二分的重利。放款人常常自己就是糖商”。在高利贷压榨下,农民往往“禾未苗而已贷于人,蚕未丝而已偿夫债”。
  史料记载,在同光兴盛时期的1870年至1880年,9个重要省份的四五成州县歉收。其中在光绪年间(1877~1878年),一场北方大旱,便夺去1000多万性命,以至于饿殍载道,哀鸿遍野。%%%涉外教案此起彼伏
  西方殖民者不远万里前往“野蛮国家”,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传播福音和促进“文明开化”。在冠冕堂皇的教堂里面,在万能的主的幌子下,不乏比一般中国太监更为贪婪、阴险和残忍的邪恶小人。清王朝不断加剧的崇洋媚外风气,助长了传教士和教民的霸道。各地传教士和教民相互依仗,“乡愚被其讹索,孤弱受其欺凌,出入衙门,干预讼事。”“一切罪人讼棍,具以教中为护逃薮,从中生乱。”“强占人之妻女财产及人命重案,不可枚举。”
  在洋货冲击下生计艰辛的国民,对洋人的不满情绪逐渐滋生,反抗教会和教民欺压的教案此起彼伏。1870年天津教案时,曾国藩迫于外国压力,“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顾情罪之当否”,用屠杀16个中国人的强硬手段将事态平息,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国社会反抗教会的斗争。曾国藩本人被全国上下呼为卖国贼,湖南同乡也深以为耻,将请他为湖广会馆题写的匾额摘下砸碎烧成灰。
  1876年,四川江北厅和涪陵地区先后爆发焚烧教堂的斗争。中法战争期间,华南和长江沿岸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教会运动。1891年,长江中上游一带数十城市爆发大规模的反教会武装斗争,其中包括著名的大足余臣栋起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西学东渐(1)西学东渐(2)
内外交困(1)内外交困(2)
内外交困(3)借师助剿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1)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2)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3)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1)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2)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3)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4)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5)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6)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1)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2)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3)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1)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