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門閥舊事:謝安在他的時代 Patriarch old things: Xie in his time   》 最後的金色(1)      倪政興 Ni Zhengxing

  謝安回歸中樞之前的日子裏,朝廷發生了幾件大事。儘管謝安都沒有在事件中心,但對於他後來的處境有深遠的影響。
  第一件事是桓溫勢力終於直入中樞了。隆和二年(363年),皇帝加徵西大將軍桓溫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在這幾個官銜中,“侍中”是高級咨詢官,相當於中央政府秘書長,可以直接進皇帝內廷議事。“大司馬”是所謂的“三司”之一,地位崇高,負責軍事。“都督中外諸軍事”,就是都督全國所有軍事,也就是全國總司令,東晉建國以來,此職最重,衹有王導、桓溫這樣的權臣纔當過。排在最後的“錄尚書事”是最關鍵的職務,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凡是真正總攬大權的,都必須加上錄尚書事的稱號。因為即使貴為丞相,也可能不處理日常公務,錄尚書事則是一切公文都必須經他審閱,保證事權的高度集中。所以,這時的桓溫,就相當於現代君主立憲製國傢的軍政府首腦了,權傾朝野。桓溫一咳嗽,全國都感冒。
  桓溫的心病就是掌內政,這下得償所願了。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一個好兵,可是當了將軍之後,不想當皇帝,能不能算是一個好將軍呢?這是一個大逆不道的想法。但是拿破侖將軍後來就當了皇帝。
  一個無敵的人,最容易有當至尊王者的欲望。
  作為一個強者,桓溫曾經感慨道:“男子漢不能流芳百世,也應當遺臭萬年1
  有個不湊趣的術士杜炅,號稱能預測人的貴賤,桓溫問他自己的官位能到什麽地步。杜炅說:“明公的功勳舉世無雙,官位能到大臣的頂峰。”桓溫聽後很不高興。
  桓溫現在需要一個時機,一個當皇帝的時機。這個時機會不會來,要看他能不能給天下人找到一個理由,一個為什麽司馬氏必須把天下讓給竜亢桓氏的理由。
  桓溫决定進行第三次北伐,在前兩次北伐中,桓溫都大勝而歸,名利俱收,所以他希望通過此次北伐勝利的光環,讓皇帝給他加九錫,然後再逼皇帝禪讓,一舉拿下司馬傢的政權,當上真正的一哥。這一招,桓溫也是跟司馬傢學的,當年司馬傢就是逼老東傢曹魏皇帝退位纔有了天下。所以桓溫的計劃,雖然道德上有瑕疵,但道理上也說得過去。
  福兮禍所依兮。太和四年(369年),桓溫攻打燕國,起先勢如破竹,但是在枋頭(今河南瀎縣西南)中了慕容垂的計,結果大敗。
  這個仗其實並不大,戰敗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士兵輕敵冒進,常打勝戰的桓傢軍對於衝鋒陷陣,嚮來不怵,所以很容易中了別人埋伏;二是友軍不配合,桓溫雖然是“都督中外諸軍事”,但地方實力派,比如豫州、徐州刺史並不買他的賬,而朝廷中非桓溫勢力更是討厭他,這些人陽奉陰違,兩相勾結,桓溫處境自然危險,在枋頭戰役中,桓溫本來叫豫州刺史袁真攻水路,但袁真出工不出力,使桓傢軍孤軍深入,一敗塗地。
  俗話說,爬得越高,摔得越慘,雖然衹損失了幾萬人,但是桓溫負面效應深遠:
  一是被迫走下神壇,桓溫原來是常勝的戰神,現在破了功。下過圍棋的人都知道,盤面再好看,但是官子不好,情勢一樣會大逆轉,桓溫原來想收官了,結果收官沒收好,被人翻了盤,敗軍之將,無以言勇,桓溫當皇帝的理由就不充分了。
  二是朝中本來緊綳的局勢,現在被破了局。北伐前夕,桓溫說一不二,沒人敢說三道四,北伐正式開始,朝中群臣覺得晉室大廈將傾,文武百官全體總動員歡送將士出徵,司徒司馬昱甚至跟桓溫密談了很久。但是北伐失敗,情況自然不同。
  桓溫功虧一簣,騎“馬”難下。桓溫已經60歲了,時間不等人,不能指望用下一次更大場的勝仗來彌補這次損失了。
  想轉移公衆對於一件事情的註意力,必須用另一件更大條的事情來吸引公衆。
  有什麽事情比桓溫打敗仗更大條呢?
  這時,桓溫旗下最牛逼人物郗超出場了,這個人是桓溫智囊中的智囊。郗超長鬍子,當時桓溫府中還有一個著名謀士主簿王是短鬍子,府裏流傳一句話:“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桓溫英氣高邁,少有看得上的人,但是他每次跟郗超談話,總覺得郗超思想深不可測,非常佩服並重用他。士為知己者死,桓溫重郗超,郗超也忠誠於桓溫。
  桓溫北伐燕國時,郗超勸告說,這路途遙遠,汴水又淺,恐怕運送糧食的水道難以暢通,後勤跟不上。但是桓溫一意孤行,果然讓人切斷糧道,導致大敗。當年六月,桓溫行軍至金鄉(今山東嘉祥南),適逢大旱,河床幹涸,水運斷絶。桓溫派冠軍將軍毛虎生在鉅野(今山東巨野北)開挖運河300 裏,引汶水和清水(古濟水自鉅野澤以下別名清水)會合。桓溫率水軍從清水進入黃河,船艦綿延幾百裏。
  郗超又建議說:“從清水進入黃河,運輸難以暢通。如果敵人不與我們交戰,運輸通道又斷絶,衹能靠着繳獲敵人的積蓄來作給養,那又會一無所得,成為大問題。不如讓現有部隊全部徑直開嚮鄴城,他們害怕您的威名,一定會聞風潰逃,北歸遼東、碣石。如果他們能出來迎戰,那麽事情就可以立見分曉。如果他們想盤踞鄴城固守,那麽值此盛夏之時,難以行動。易水以南的百姓,一定會恭敬地嚮我們請求指令。要是您認為此計欠穩妥,那也有一個萬全之策,就是先停兵於黃河、濟水,控製水路運輸,等到儲備充足,到明年夏天再進軍。雖說拖延了時間,但一定會成功。捨此二策而讓綿延百裏的軍隊北上,進不能迅速取勝,退則必然導致差錯與糧餉匱乏。敵人如果趁勢和我們周旋,一旦入了秋鼕季節,水路更加難以暢通。而且北方寒冷較早,三軍將士隨身帶的皮衣鼕裝很少,恐怕到那時所憂慮的,就不僅僅是沒有糧食了。”桓溫又沒有聽從,繼續揮軍伐燕,果然大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途無量出身决定前途(1)出身决定前途(2)郡望是登竜門檻
謝傢轉型貧學儒,貴學玄(1)貧學儒,貴學玄(2)偶然機遇(1)
偶然機遇(2)爛泥扶不上墻(1)爛泥扶不上墻(2)門第與人物(1)
門第與人物(2)大事業,得有大聲望可造之才(1)可造之才(2)
可造之才(3)可造之才(4)可造之才(5)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的內心
行為藝術(1)行為藝術(2)朋友值千金裙帶關係(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