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話春秋 品兵法:孫子   》 第35節:二十七、 撐開大網等魚來      子金山 Zi Jinshan

  二十七、 撐開大網等魚來
  二十七、 撐開大網等魚來
  楚軍統帥囊瓦雖然智力稍顯低下,但究竟還算不上白癡級別,治軍從政多年,也是積纍了豐富的內鬥外戰經驗。
  這次準備張網捕魚,就是表面暴怒求戰,實際經過深思熟慮的。與深入自己國境的吳軍交戰兩次,兩次都吃虧落敗,使囊瓦不得不開始細心起來,他仔細回憶了兩次遭襲的經過,對吳國現在的作戰風格有了個大致的概念:無非從左右兩翼側襲而已,最初是如同打水漂,一沾即去;第二次是橫穿而過,並不敢設陣戀戰。
  歷來好事不過三,估計吳軍下次也不外乎變個方向,還是老套路,再次占了便宜就走人。
  怎麽能將來襲的吳軍留下來呢?這就是囊瓦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能接受教訓方為智者,這點難題還難不倒十萬大軍的統帥囊瓦,所以囊瓦在部署部隊張網時暗留了後招:給吳軍設個大大的陷阱!
  先布下個誘餌:在吩咐前軍左右張勢時,囊瓦給左軍密令,進軍速度不必與右軍及中軍同步,要快一點,有意給吳軍留下那麽一段看得見的脫節——這就是誘餌,大陷阱的入口。
  對另一側部隊命令:楚軍通過後,人工加深戰車的車轍,决不讓進入包圍圈的吳軍再次穿過,平原的戰車也需要道路,囊瓦實際上就是在破壞掉吳軍輕型兵車的逃路。
  囊瓦自己則率主力中軍,單等吳軍入網之後,急速堵上左軍有意脫節的缺口,然後全軍合圍,那掉入陷阱的吳軍還能飛到天上去?
  那時兩路前軍回車參戰,楚軍將如同獅子博兔一般,將討厭的吳國輕兵撕得片甲不存!
  兩軍對壘,其實就是雙方主帥在鬥智,士兵在鬥力,將領在鬥勇氣。孫武現在對囊瓦的心態幾乎是身同感受,急於找回一局的心態,必然會導致全力前撲,腳跟失據。作為對手,那就是需要找到楚軍脫力點,給予迅速的一擊,使其還手不及,便撤出戰鬥。
  現在還不到决戰的時刻,還是在繼續消磨楚軍的士氣,兼帶等待陸續趕來的更多楚軍,孫武把决戰時刻選在了即將到來的對手大軍雲集時。
  己方的主力,還是在隱蔽待機,耐心等待出手的一刻。
  孫武準備用於接戰的部隊還是自己的前鋒,還是那三千五百名精銳。
  是否過於托大了?兵力如此懸殊,全軍盡墨是有很大可能的,一旦被楚軍圍住,就等於給楚軍送食了。
  孫武纔是真正的胸有成竹:這種戰局,兵力不是關鍵,戰術纔是關鍵,控製戰爭的節奏纔是關鍵,戰術服務於戰略是兵傢常識,而吳軍的戰略目的是徹底摧毀楚國的軍事力量,避免形成持久戰,所以必須控製打擊的力度,一旦勁使過了,就會給將來伏下大患。
  就算楚軍大部潰散,其餘部節節抵抗於吳軍進軍楚都途中,也是吳軍所不願意看到的。尤其,戰事一旦拖延,給了楚國舉國動員的時間,吳軍的勝機將極為縹緲,兩國的動員能力畢竟不是一個級別。
  欲完勝唯有一途:一舉摧毀楚國軍民的抵抗意志,進而解除它的武裝,毀掉它的宗廟,逐漸將其財力物力服務於吳國,這樣,吳王的霸主之路就通暢了。
  至於是否滅掉楚國?那就不是孫武這位軍事傢考慮的問題了,那是政治傢的事,具體來說,就是吳王闔閭考慮的問題。——很可惜,闔閭也不是個及格的政治傢,其才幹也是偏重於軍事。
  至於繼續以輕兵應敵的風險,孫武當然是關註的,孫武此時堅持的是他在兵法中的所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楚軍按照計劃推進了,正面好似止步不前,兩翼卻遠遠張開,拉網般罩嚮吳軍。
  左翼的楚軍依照囊瓦的軍令,有意在背後留下了二裏左右的缺口,囊瓦的中軍一直在磨蹭着前進,保持這種態勢,現在就等吳軍鑽進來了!
  可是,大軍展開許久卻不見吳軍蹤影,莫非吳軍得到軍情,不敢來襲了?
  吳軍的主力一直隱蔽得挺好,還是沒有接近戰區,那麽,孫武用來襲擊楚軍的輕兵此時在何處呢?
  其實就在楚軍的大網正中央!
  這次吳軍一直潛伏在楚軍的正面,對楚軍派來的探子,是一概接收,堅决砍掉。這不是孫武刻意涉險求勝,從楚軍的陣式張開那一刻,孫武就清楚了囊瓦用兵的目的之所在,衹要吳軍不動,反而是最安全的,當出動之時,必將石破天驚!
  孫武唯一關註的是:接戰之後吳軍的退路。
  楚軍中軍的旗號也開始挪嚮兩翼,看來固執的囊瓦是準備把網張得更大,正面寬了再寬,不愁找不到吳軍。
  楚軍預留的缺口處出現了吳軍旗號,可是稀疏得很,並且老是在樹林中晃動,看不出有鑽進陷阱的跡象,囊瓦有些沉不住氣了,傳令中軍再嚮外圍迂回,不主動進來不要緊,那咱就出動把你包進來!
  大軍已經開始運動了,缺口處看得見的吳軍旗號還是在那裏猶豫,囊瓦不禁開始興奮了:終於逮住你了!
  誰知,突然,不好!
  中軍正面突然響起了戰鼓,一陣煙塵揚起,不知多少吳軍兵車隨着戰馬狂嘶,直撲過來!
  目標正是囊瓦所在,莫非孫子準備實施“斬首行動”?囊瓦大驚失色,忙催戰車避開鋒芒。
  幾乎是橫嚮出動的楚軍一時難以轉嚮,又是處在了挨打被踏的窩囊狀態!一時難以還手。
  幸虧囊瓦機靈,自己的兵車速度極快,躲過了吳軍的衝擊。吳軍從囊瓦背後衝過,猶如一股激流,直把個囊瓦嚇得冷汗直冒,心中大呼僥幸,朦朧中感覺這仗沒法再打下去了。
  中軍經吳兵一衝,又是傷亡遍野,幸虧突然冒出的吳軍並不戀戰,直嚮楚軍的後方衝去!其時楚軍後方已空,剛被調嚮兩翼,吳軍從閃出的空當處一衝而過,留下了一片混亂的楚軍。
  後方即是楚軍的豫章大營,吳軍豈不是自尋絶地?此時圍追,吳軍能跑到哪裏去?
  所幸囊瓦回過味來:不能追擊!一旦大軍轉身嚮後,必然難以止步,慣性形成,正面再有吳軍趁勢驅趕,楚軍豈不大敗?因為左右已經來報:正面已經發現了吳軍的旗幟,看來就等着楚軍回追呢。
  大將之才囊瓦!亂中不慌,敗中不亂。傳令全軍收縮結陣,步步退守,還是退嚮大營吧,哪裏來的還是穩妥地回到哪裏去。
  全軍主帥,焉得不持重?穿過去的吳軍數量有限,那麽,真正的吳軍主力在何處呢?顯然在正面等待着楚軍轉身。提軍兜捕?臨戰怎麽改變部署?到時處於後方的那股吳國輕兵轉頭再襲擊尾部怎麽辦?
  算了吧,上當不能連續,今天就放過吳軍吧,能在穩步退軍中兜捕住後方的那股吳兵,也算大功告成。
  哪想,對面並沒有什麽趁勢來攻的吳軍,全軍退到了自己的營寨,也沒再找到應該有的吳國輕兵,看來已經提前轉嚮遠走了。
  至於正面及左翼吳軍的旗幟,都是綁在樹梢上的。——孫子的疑兵之計也!
  接連三戰,結局都大出囊瓦意外,夜晚,囊瓦徘徊於軍帳,心中怒氣已經不再,泛起的是陣陣寒意:再打下去,勝機渺茫,還不如當初不渡漢水呢!
  為將者,當然應該洞察戰局。囊瓦發現大勢不妙,心中已生退意,思慮再三,終於决定:走人!幹脆棄軍走人!逃亡也比挨宰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孫子 序言第2節:一、 孫子出世話春秋第3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1)
第4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2)第5節:三、 輾轉數國逢孫武第6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1)
第7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2)第8節:五、 魚腸利刃刺王僚第9節:六、 闔閭治國氣象新
第10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1)第11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2)第12節:八、 慶忌纔是真英雄
第13節:九、 孫子談兵論作戰第14節:十、 吳王面試考孫子第15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1)
第16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2)第17節:十二、 春秋戰爭面面觀第18節:十三、 孫武率軍奪舒邑
第19節:十四、 戰事間隙話強楚第20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1)第21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2)
第22節:十六、 兵法未載持久戰第23節:十七、 闔閭背後造敵人第24節:十八、 孫子兵法初見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