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歐陽修集   》 捲三十五 居士集捲三十五      歐陽修 Ouyang Xiu

  ◎墓志四首
  【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治平四年〉】
  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於傢,信於鄉
  裏,聞於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祐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
  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
  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於世。眉山在西南數千裏外,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
  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辯宏偉,讀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溫溫
  似不能言。及即之,與居愈久而愈可愛,間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無窮。嗚呼!
  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
  曾祖諱佑。祖諱杲。父諱序,贈尚書職方員外郎。三世皆不顯。職方君三子,
  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而君少獨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
  而不問,鄉閭親族皆怪之。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
  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歲餘,舉進士,再不中。又
  舉茂材異等,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悉取所為文數百篇焚之,
  益閉戶讀書,絶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百傢之說,以考質古今治亂
  成敗、聖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粹精,涵畜充溢,抑而不發。久之,慨然曰:
  “可矣。”由是下筆,頃刻數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
  蓋其稟也厚,故發之遲;志也愨,故得之精。自來京師,一時後生學者皆尊其賢,
  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
  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遂除試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纂
  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闢同修禮
  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捲。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
  戊甲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聞而哀之,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
  於蜀。
  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應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軾,今為殿中丞、
  直史館;轍,權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孫曰邁、曰遲。有文集二十捲,《謚
  法》三捲。
  君善與人交,急人患難,死則恤養其孤,鄉人多德之。蓋晚而好《易》,曰:
  “《易》之道深矣,汩而不明者,諸儒以附會之說亂之也,去之,則聖人之旨見
  矣。”作《易傳》,未成而卒。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於彭山之安鎮鄉可竜裏。
  君生於遠方,而學又晚成,常嘆曰:“知我者,惟吾父與歐陽公也。”然則
  非餘誰宜銘?銘曰:
  蘇顯唐世,實欒城人。以宦留眉,蕃蕃子孫。自其高曾,鄉裏稱仁。偉與明
  允,大發於文。亦既有文,而又有子。其存不朽,其嗣彌昌。嗚呼明允,可謂不
  亡。
  【贈太子太傅鬍公墓志銘〈治平四年〉】
  太子少師致仕、贈太子太傅鬍公諱宿,字武平。其先豫章人也,後徙常州之
  晉陵,世有隱德,為晉陵著姓。
  公舉進士,中天聖二年乙科,為真州揚子尉。縣大水,漂溺居民,令不能救。
  公曰:“拯溺,吾職也。”即率公私舟活數千人。歲滿,調廬州合淝主簿。張丞
  相士遜稱其文行,薦諸朝,召試學士院,為館閣校勘,與修《北史》。改集賢校
  理,通判宣州。三遷太常博士,判吏部南曹,賜緋衣銀魚。知湖州,為政有惠愛,
  築石塘百裏捍水患。大興學校,學者盛於東南,自湖學始。公丁母夫人憂去,而
  州人思之,名其塘曰“鬍公塘”。學者為公立生祠於學中,至今祠之。公居喪,
  毀瘠過禮,三年不居於內。服除,為三司????鐵判官,轉尚書祠部員外郎,判度支
  勾院,知蘇州、兩浙路轉運使。召還,修起居註,以本官知製誥,兼勾當三班院,
  已而兼判吏部流內銓。入內都知楊懷敏坐衛士夜盜入禁中驚乘輿,斥出為和州都
  監,懷敏用事久,勢動中外,未幾,召復故職。公封還辭頭,不草製,論曰:
  “衛士之變,蹤跡連懷敏,得不窮治誅死,幸矣,豈宜復在左右?”其命遂止。
  久之,拜公翰林侍讀學士,遷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判館事,兼端明殿學士。
  纍遷尚書左司郎中,兼知通進銀臺司、審刑院、群牧使,提舉在京諸司庫務、醴
  泉宮,判尚書禮部,遂判都省,再知禮部貢舉。奉使契丹,館伴北朝人使,亦皆
  再,而虜人嚴憚之。
  公為人清儉謹默,內剛外和。群居笑語歡嘩,獨正容色,溫溫不動聲氣。與
  人言,必思而後對。故其莅官臨事,慎重不輒發,發亦不可回止,而其趣要歸於
  仁厚。朝議:在官年七十而不致仕者,有司以時按籍舉行。公以謂養廉恥,厚風
  俗,宜有漸,而欲一切以吏議從事,殆非所以優老勸功之意,當少緩其事,使人
  得自言而全其美節。朝廷嘉其言是,至今行之。皇祐新樂成,議者多異論。有詔:
  新樂用於常祀朝會,而郊廟仍用舊樂。公言書稱“同律”,而今舊樂高,新樂下,
  相去一律,難並用,而新樂未施於郊廟,先用之朝會,非先王薦上帝配祖考之意,
  皆不可。近製:禮部四歲一貢士,議者患之,請更為間歲。議已定,公獨以為不
  然,曰:“使士子廢業,而奔走無寧歲,不如復用三歲之製也。”衆皆以公言為
  非。行之數年,士子果以為不便,而卒用三歲之製。仁宗久未有皇子,群臣多以
  皇嗣為言,未省。公以學士當作青辭禱嗣於山川,即建言儲位久虛,非所以居安
  而慮危,願擇宗室之賢者立之,以慰安天下之心,語甚切至。
  公學問該博,兼通陰陽五行、天人災異之說。南京鴻慶宮災,公以謂南京,
  聖宋所以受命建號,而大火主於商丘,國傢乘火德而王者也,今不領於祠官,而
  比年數災,宜修火祀。事下太常,歲以長吏奉祠商丘自公始。慶歷六年夏,河北、
  河東、京東同時地震,而登、萊尤甚。公以歲推之,曰:“明年丁亥,歲之刑德,
  皆在北宮。陰生於午,而極於亥。然陰猶強而未即伏,陽猶微而未即勝,此所以
  震也。是謂竜戰之會,而其位在乾。今西北二虜,中國之陰也,宜為之備,不然,
  必有內盜起於河朔。”明年,王則以貝州叛。公又以為登、萊視京師,為東北隅,
  乃少陽之位也。今二州並置金坑,多聚民以鑿山𠔌,陽氣損泄,故陰乘而動。縣
  官入金,歲幾何?小利而大害,可即禁止,以寧地道。皇祐五年正月,會靈宮災,
  是歲鼕至,祀天南郊,以三聖並配。明年大旱,公曰:“五行,火,禮也。去歲
  火而今又旱,其應在禮,此殆郊丘並配之失也。”即建言並配非古,宜用迭配如
  初詔。其後,並州議建軍為節鎮,公以星土考之,曰:“昔高辛氏之二子,不相
  能也。堯遷閼伯於商丘,主火,而商為宋星;遷實瀋於臺駘,主水,而參為晉星。
  國傢受命,始於商丘,王以火德。又京師當宋之分野,而並為晉地,參、商,仇
  讎之星,今欲崇晉,非國之利也。自宋興,平僣偽,並最後服,太宗削之,不使
  列於方鎮八十年矣。”謂宜如舊製。公在翰林十年,多所補益,大抵不為苟止而
  妄隨。故其言或用或不用,或後卒如其言,然天子察公之忠,欲大用者久矣。
  嘉祐六年八月,拜公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公既慎靜而當大任,尤顧惜大體,
  而群臣方建利害,多更張庶事以革弊。公獨厭之,曰:“變法,古人之難,不務
  守祖宗成法而徒紛紛,無益於治也。”又以謂契丹與中國通好六十餘年,自古未
  有也,善待夷狄者,謹為備而已,今三邊武備多弛,牧馬著虛名於籍,可乘而戰
  者百無一二。又謂滄州宜分為二路以禦虜,此今急務也。若其界上交侵小故,乃
  城寨主吏之職,朝廷宜守祖宗之約,不宜爭小利而隳大信,深戒邊臣生事以為功。
  在位六年,其論議類皆如此。
  英宗即位,拜給事中。治平三年,纍上表乞致仕,未允。久之,拜尚書吏部
  侍郎、觀文殿學士、知杭州。為政不略細故,或謂大臣不宜自勞,公曰:“此民
  事也,吾不敢忽。”以是民尤愛之。
  明年,今上即位,遷左丞。五月,公以疾告,遂除太子少師致仕。命未至,
  而公以六月十一日薨於正寢,享年七十有三。即以其年十一月某日,葬於某州某
  縣某鄉之某原。
  公之曾祖諱持,纍贈太傅。曾祖妣歐陽氏,追封晉陵郡太夫人。祖諱徽,
  贈太師。祖妣楊氏,追封華陰郡太夫人;余氏,嘉興郡太夫人;余氏,丹陽郡太
  夫人;龔氏,武陵郡太夫人。父諱{宀林},纍贈太師兼中書令。妣瀋氏,追封東
  陽郡太夫人;貝氏,南陽郡太夫人;李氏,金城郡太夫人。
  公纍階光祿大夫,勳上柱國,開國安定爵公,食邑二千八百戶、食實封四百
  戶,賜推誠保德翊戴功臣。初娶吳氏,追封蘭陵郡夫人;再娶何氏,封南康郡夫
  人。子男五人:長曰宗堯,今為都官員外郎;次曰遵路,早卒;次曰宗質,國子
  博士;次曰宗炎,著作佐郎;次曰宗厚,秘書省正字,早卒。女四人,皆適士族。
  孫:志修,太常寺太祝;行修,守秘書省校書郎;簡修,試秘書省校書郎;世修、
  德修、安修、奕修、慎修、益修。
  公自為進士,知名於時。楊文公億得其詩,題於秘閣,嘆曰:“吾恨未識此
  人!”其舉進士也,謝陽夏公絳薦公為第一,公名以此益彰,而謝公亦以此自負。
  少嘗善一浮圖,其人將死,謂公曰:“我有秘術,能化瓦石為黃金,子其葬我,
  我以此報子。”公曰:“爾之後事,吾敢不勉?秘術,非吾欲也。”浮圖嘆曰:
  “子之志,未可量也。”其篤行自勵,至於貴顯,常如布衣時。有文集四十捲。
  銘曰:
  允矣鬍公,順外剛中。惟初暨終,一德之恭。公之燕居,其氣溫溫。舉必可
  法,思而後言。公在朝廷,正色侃侃。蔚有嘉話,憂深慮遠。不遼利趨,不畏勢
  反。有或不從,後必如之。久而愈信,孰不公思?侍從之親,樞機之密。名望三
  朝,清職峻秩。愷悌之仁,宜國黃耇。七十而止,孰雲多壽。惟善在人,刻銘不
  朽。
  【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熙寧元年〉】
  公諱襄,字君謨,興化軍仙遊人也。天聖八年,舉進士甲科,為漳州軍事判
  官、西京留守推官,改著作佐郎、館閣校勘。慶歷三年,以秘書丞、集賢校理知
  諫院,兼修起居註。是時天下無事,士大夫弛於久安,一日元昊叛,師久無功。
  天子慨然厭兵,思正百度以修太平,既已排群議,進退二三大臣,又詔增置諫官
  四員,使拾遺補闕,所以遇之甚寵。公以材名在選中,遇事感激,無所回避,權
  幸畏斂,不敢撓法幹政,而上得益與大臣圖議。明年,屢下詔書,勸農桑,興學
  校,革弊修廢,而天下悚然,知上之求治矣。於此之時,言事之臣無日不進見,
  而公之補益為尤多。
  四年,以右正言直史館。出知福州,以便親,遂為福建路轉運使。復古五塘
  以溉田,民以為利,為公立生祠於塘側。又奏減閩人五代時丁口稅之半。
  丁父憂,服除,判三司????鐵勾院,復修起居註。今參知政事唐公介,時為禦
  史,以直言忤旨,貶春州別駕。廷臣無敢言者,公獨論其忠,人皆危之,而上悟
  意解,唐公得改英州,遂復召用。
  皇祐四年,遷起居捨人、知製誥,兼判流內銓。御史呂景初、吳中復、馬遵
  坐論梁丞相適罷臺職,除他官,公封還辭頭,不草製。其後屢有除授非當者,必
  皆封還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賢可知。”命特賜冠帔以寵
  之。至和元年,遷竜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
  三年,以樞密直學士知泉州,徙知福州。未幾,復知泉州。公為政精明,而
  世閩人,知其風俗。至則禮其士之賢者,以勸學興善,而變民之故,除其甚害。
  往時閩人多好學,而專用賦以應科舉,公得先生周希孟,以經術傳授,學者常至
  數百人,公為親至學捨執經講問,為諸生率。延見處士陳烈,尊以師禮,而陳襄、
  鄭穆方以德行著稱鄉裏,公皆折節下之。閩俗重兇事,其奉浮圖,會賓客,以盡
  力豐侈為孝,否則深自愧恨,為鄉裏羞。而姦民、遊手、無賴子,幸而貪飲食,
  利錢財,來者無限極,往往至數百千人。至有親亡,秘不舉哭,必破産辦具而後
  敢發喪者。有力者乘其急時,賤買其田宅,而貧者立券舉債,終身睏不能償。公
  曰:“弊有大於此邪!”即下令禁止。至於巫覡主病蠱毒殺人之類,皆痛斷絶之,
  然後擇民之聰明者教以醫藥,使治疾病。其子弟有不率教令者,條其事,作五戒
  以教諭之。久之,閩人大便。公既去,閩人相率詣州,請為公立德政碑,吏以法
  不許謝,即退而以公善政私刻於石,曰:“俾我民不忘公之德。”
  嘉祐五年,召拜翰林學士、權三司使。三司、開封,世稱省、府,為難治而
  易以毀譽,居者不由以遷則由以敗,而敗者十常四五。公居之,皆有能名。其治
  京師,談笑無留事,尤喜破姦隱,吏不能欺。至商財利,則較天下盈虛出入,量
  力以製用,必使下完而上給。下暨百司因習蠹弊,切磨劃剔,久之,簿書纖悉紀
  綱條目皆可法。七年季秋,大享明堂,後數月,仁宗崩,英宗即位,數大嘗賫,
  及作永昭陵,皆猝辦於縣官經費外。公應煩,愈閑暇若有餘,而人不知勞。
  遂拜三司使,居二歲,以母老,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學士以往。三年,徙
  南京留守,未行,丁母夫人憂。明年八月某日,以疾卒於傢,享年五十有六。
  蔡氏之譜,自晉從事中郎剋以來,世有顯聞,其後中衰,隱德不仕。公年十
  八,以農傢子舉進士,為開封第一,名動京師。後官於閩,典方州,領使一路,
  二親尚皆無恙。閩人瞻望咨嗟,不榮公之貴,而榮其父母。母夫人尤有壽,年九
  十餘,飲食起居康強如少者。歲時為壽,母子鬢發皆皤然,而命服金紫,煌煌如
  也。至今閩人之為子者,必以夫人祝其親;為父母者,必以公教其子也。
  公於朋友重信義,聞其喪則不禦酒肉,為位以哭,盡哀乃止。嘗會飲會靈東
  園,坐客有射矢誤傷人者,客遽指為公矢,京師喧然。事既聞,上以問公,公即
  再拜愧謝,終不自辯,退亦未嘗以語人。
  公為文章,清遒粹美,有文集若幹捲。工於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故
  其殘章斷稿,人悉珍藏。而仁宗尤愛稱之,御制《元舅隴西王碑》文,詔公書之。
  其後,命學士撰《溫成皇后碑》文,又敕公書,則辭不肯書,曰:“此待詔職也。”
  公纍官至禮部侍郎,既卒,翰林學士王珪等十餘人列言公賢,其亡可惜。天
  子新即位,未及識公,而聞其名久也,為之惻然,特贈吏部侍郎,官其子旻為秘
  書省正字,孫傳及弟之子均皆守將作監主簿,而優以賻恤。以旻尚幼,命守吏助
  給其喪事。曾祖諱顯皇,不仕。祖諱恭,贈工部員外郎。父諱琇,贈刑部侍郎。
  母夫人盧氏,長安郡太君。夫人葛氏,永嘉郡君。子男三人:曰勻,將作監主簿;
  曰旬,大理評事,皆先公卒。幼子,旻也。女三人,一適著作佐郎謝仲規,二尚
  幼。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於莆田縣某鄉將軍山。銘曰:
  誰謂閩遠,而多奇産。産非物寶,惟士之賢。嶷嶷蔡公,其人傑然。奮躬當
  朝,讜言正色。出入左右,彌縫補益。間歸於閩,有政在人。食不畏蠱,喪不憂
  貧。疾者有醫,學者有師。問誰使然,孰不公思?有高其墳,有拱其木。凡閩之
  人,過者必肅。
  【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熙寧二年〉】
  公諱敞,字仲原父,姓劉氏,世為吉州臨江人。自其皇祖以尚書郎有聲太宗
  時,遂為名傢,其後多聞人,至公而益顯。
  公舉慶歷六年進士,中甲科,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丁外艱,服除,召試學
  士院,遷太子中允、直集賢院,判登聞鼓院、吏部南曹、尚書考功。於是夏英公
  既薨,天子賜謚曰“文正”。公曰:“此吾職也。”即上疏言:“謚者,有司之
  事也,且竦行不應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職,而陛下侵臣官。”疏凡三上,天子嘉
  其守,為更其謚曰“文莊”。公曰:“姑可以止矣。”權判三悟開拆司,又權度
  支判官,同修起居註。
  至和元年九月,召試,遷右正言、知製誥。宦者石全彬以勞遷宮苑使,領觀
  察使,意不滿,退而慍有言。居三日,正除觀察使,公封還辭頭,不草製,其命
  遂止。
  二年八月,奉使契丹,公素知虜山川道裏,虜人道自古北口回麯千餘裏至柳
  河,公問曰:“自鬆亭趨柳河甚直而近,不數日可至中京,何不道彼而道此?”
  蓋虜人常故迂其路,欲以國地險遠誇使者,且謂莫習其山川,不虞公之問也,相
  與驚顧羞愧,即吐其實,曰:“誠如公言。”時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
  虜人不識,以問。公曰:“此所謂駮也。”為言其形狀聲音,皆是;虜人益嘆服。
  三年,使還,以親嫌求知揚州。歲餘,遷起居捨人,徙知鄆州,兼京東西路
  安撫使。居數月,召還,糾察在京刑獄,修玉牒,知嘉祐四年貢舉,稱為得人。
  是歲,天子卜以孟鼕袷,既廷告,丞相用故事,率文武官加上天子尊號。公上書
  言:“尊號,非古也。陛下自寶元之郊,止群臣毋得以請,迨今二十年無所加,
  天下皆知甚盛德,奈何一旦受虛名而損實美。”上曰:“我意亦謂當如此。”遂
  不允群臣請。而禮官前袷請礻付郭皇后於廟,自孝章以下四後在別廟者,請毋合
  食。事下議,議者紛然。公之議曰:“春秋之義,不薨於寢,不稱夫人,而郭氏
  以廢薨。按景祐之詔,許復其號而不許其謚與礻付,謂宜如詔書。”又曰:“禮
  於袷,未毀廟之主皆合食,而無帝後之限,且祖宗以來用之。《傳》曰‘祭從先
  祖,宜如故。’”於是皆如公言。
  公既驟屈廷臣之議,議者已多仄目;既而又論呂溱過輕而責重,與臺諫異,
  由是言事者亟攻之。公知不容於時矣,會永興闕守,因自請行,即拜翰林侍讀學
  士,充永興軍路安撫使,兼知永興軍府事。長安多富人右族,豪猾難治,猶習故
  都時態。公方發大姓范偉事,獄未具而公召,由是獄屢變,連年,吏不能决。至
  其事聞,製取以付御史臺,乃决,而卒如公所發也。
  公為三州,皆有善政。在揚州,奪發運使冒占雷塘田數百頃予民,民至今以
  為德。其治鄆、永興,皆承旱歉,所至必雨雪,蝗輒飛去,歲用豐稔,流亡來歸,
  令行民信,盜賊禁止,至路不拾遺。
  公於學博,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
  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
  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製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其體。
  公知製誥七年,當以次遷翰林學士者數矣,久而不遷。及居永興歲餘,遂以
  疾聞。八年八月召還,判三班院、太常寺。公在朝廷,遇事多所建明,如古渭州
  可棄、孟陽河不可開、樞密使狄青宜罷以保全之之類,皆其語在士大夫間者。若
  其規切人主,直言逆耳,至於從容進見,開導聰明,賢否人物,其事不聞於外廷
  者,其補益尤多。故雖不合於世,而特被人主之知。方嘉祐中,嫉者衆而攻之急,
  其雖危而得無害者,仁宗深察其忠也。及侍英宗講讀,不專章句解詁,而指事據
  經,因以諷諫,每見聽納,故尤奇其材。已而復得驚眩疾,告滿百日,求便郡。
  上曰:“如劉某者,豈易得也?”復賜以告。上每宴見諸學士,時時問公少間否,
  賜以新橙五十,勞其良苦。疾少間,復求外補,上悵然許之。出知衛州,未行,
  徙汝州。治平三年,召還,以疾不能朝,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留司御史臺。熙
  寧元年四月八日,卒於官捨,享年五十。
  嗚呼!以先帝之知公,使其不病,其所以用之者,豈一翰林學士而止哉!方
  公以論事忤於時也,又有搆為謗語以怒時相者。及歸自雍,丞相韓公方欲還公
  學士,未及而公病,遂止於此,豈非其命也夫!
  公纍官至始事中,階朝散大夫,勳上輕車都尉,開國彭城爵公,邑戶二千一
  百、實食者三百。曾祖諱琠,贈大理評事。祖諱式,尚書工部員外郎,贈戶部
  尚書。考諱立之,尚書主客郎中,贈工部尚書。公再娶倫氏,皆侍御史程之女,
  前夫人先公早卒,後夫人以公貴,纍封河南郡君。子男四人:長定國,郊社掌座,
  早卒;次奉世,大理寺丞;次當時,大理評事;次安上,太常寺太祝。女三人,
  長適大理評事韓宗直,二尚幼。公既卒,天子推恩錄其兩孫望、旦,一族子安世,
  皆試將作監主簿。
  公為人磊落明白,推誠自信,不為防慮,至其屢見侵害,皆置而不較,亦不
  介於胸中。居傢不問有無,喜賙宗族,既卒,傢無餘財。與其弟攽友愛尤篤。
  有文集六十捲。其為《春秋》之說,曰《傳》、曰《權衡》、曰《說例》、曰
  《文權》、曰《意林》,合四十一捲。又有《七經小傳》五捲,《弟子記》五捲,
  而《七經小傳》今盛行於學者。二年十月辛酉,其弟攽與其子奉世等葬公於某
  所,以狀來請銘。乃為之銘曰:
  嗚呼!維仲原父,學強而博,識敏而明。坦其無疑一以誠,見利如畏義必爭。
  觸機履險危不傾,畜大不施奪其齡。惟其文章燦日星,雖欲有毀知莫能。維古聖
  賢皆後亨,有如不信考斯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居士集捲一捲二 居士集捲二捲三 居士集捲三
捲四 居士集捲四捲五 居士集捲五捲六 居士集捲六
捲七 居士集捲七捲八 居士集捲八捲九 居士集捲九
捲十 居士集捲十捲十一 居士集捲十一捲十二 居士集捲十二
捲十三 居士集捲十三捲十四 居士集捲十四捲十五 居士集捲十五
捲十六 居士集捲十六捲十七 居士集捲十七捲十八 居士集捲十八
捲十九 居士集捲十九捲二十 居士集捲二十捲二十一 居士集捲二十一
捲二十二 居士集捲二十二捲二十三 居士集捲二十三捲二十四 居士集捲二十四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