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
3 击败噶尔丹,蒙古归一统
葛剑雄 Ge Jianxiong
在公元17世纪初,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大致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分为三部:土谢图汗、车臣汗和札萨克图汗。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三部发生内乱,准噶尔王噶尔丹乘机入侵。三部联合抵抗,但领土仍被噶尔丹侵占,只得南迁漠南(今内蒙古),投入清朝求援。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进扰漠南,康熙帝下令亲征,开始了对噶尔丹的全面反击。清朝对噶尔丹的反击不仅是为了保卫漠南,收复漠北,而且关系到自己的生存。因为当时准噶尔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成为清朝最大的威胁。
准噶尔是瓦剌的一部。瓦剌到清朝被称为卫拉特,亦作额鲁特、厄鲁特,在17世纪初分为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先后并吞了亦力把里、吉利吉思、哈萨克、叶尔羌、土鲁番诸部。其中和硕特部的固始汗一支,自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迁至今青海和套西(河套以西,今内蒙古蹬口以西地),于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率军进入西藏,灭了藏巴汗,与五世达赖喇嘛共治西藏。准噶尔部兴起后,强占了和硕特部原有的自今伊犁至乌鲁木齐的牧地,迫使土尔扈特部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今哈萨克斯坦塔尔巴哈山以南、阿拉湖以北一带)西迁到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胁迫杜尔伯特部(原在额尔齐斯河上游)中的辉特部迁往塔尔巴哈台。到17世纪70年代以后,准噶尔部实际上控制了其他三部(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为辉特部),占有的地域包括今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境外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蒙古高原的广大范围。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大败噶尔丹。次年,康熙帝到多伦抚慰喀尔喀各部,并正式任命各部首领,编审成旗,建立了与内蒙古一致的行政区划。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喀尔喀三部回到漠北。至此,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
当时,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占有阿尔泰山以西各地,受到噶尔丹压迫的和硕特部青海各部乘机脱离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清军继续深入,噶尔丹自杀。康熙三十七年,和硕特部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降清,青海和套西归入清朝版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 引言 | 2 疆域何所指 | 3 疆域种种 | 二 走向统一的漫长历程:先秦时期 | 2 商朝 | 3 西周 | 4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 三 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 | 1 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 | 2 西汉初的困境 | 3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 4 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 | 5 东汉的疆域 | 6 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 | 四 长期的分裂和短期的统一:三国至南北朝 | 2 乱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国的兴衰 | 3 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 | 4 北方的局部扩展和南方的退缩 | 五 从大统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 | 2 空前的开拓:唐朝前期的疆域 | 3 强盛后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 | 4 边疆政权的消长 | 5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 六 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