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逍遙世間的絶妙智慧:煮酒論道   》 第35節:十、矯矯不群的風采----憤世嫉俗(1)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

  十、矯矯不群的風采----憤世嫉俗
  道傢雖然講究遊刃有餘、韜光養晦。但是骨子裏卻是憤世嫉俗,蔑視世間俗物的。沒有這一點,就不免水流就下,淪為毫無氣節而言的市儈之輩。上一篇說了道傢也會圓融處事,有時也顯得熟諳世事,遊刃有餘。但是大傢千萬不要誤解,道傢的骨子裏還是憤世嫉俗的,莊子《大宗師》中說:“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意思是說不合於世俗的畸人(也就是常人覺得性格古怪的人)卻合乎天道。而人世間當成“君子”或者“能人”被俗世贊許羨慕的,以天道的標準來看來卻是小人。人世間當成是小人或者無能之輩的,卻是天道所認為的君子。《紅樓夢》中的妙玉曾說過,“文章是莊子的好”,又自稱是“畸人”。就是從此處而來。當然妙玉未必完全理解了道傢的真義,她是帶發修行的女尼,卻喜歡看道書《莊子》,所學極為駁雜,她過份強調高潔厭世的態度,也和道傢“和光同塵”、“隨緣自在”、“處下而不爭”等思想不吻合。
  道傢的憤世嫉俗,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毫不留情面地對那些權威赫赫的統治者和豪強們冷嘲熱諷,十分地尖刻銳利。
  我們在“上德不德”那一篇中可能已領教過道傢辛辣大膽的言詞,像這樣的思想道傢典籍裏卻是隨處可見。老子在大傢的印象中可能是比較“和氣”的老頭,但老子在大講“和為貴”的同時,也說過“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這樣的話。老子在《道德經》五十三章中說:“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是說統治者的宮殿裝修得很漂亮,可是老百姓的農田卻荒蕪了,倉庫也空虛了;統治者穿戴華麗,佩帶着鋒利的寶劍,飽吃精美的飲食(這是當時此類人的形象,現在這類人是穿名牌西裝,腦滿腸肥,開豪華轎車,常出入於會場、酒傢、娛樂城之屬),占有多餘的財貨,他們這些人簡直就是強盜頭子!那裏是什麽有道德的人!老子又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所以《道德經》一書中講的並非全是溫柔敦厚,老子也並非毫無原則的“和事佬”、“老好人”。
  在莊子的著作中,這種精神更為突出,《應帝王》一篇中說:肩吾見狂接輿。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夫聖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意思說:肩吾見到狂人接輿(李白詩中“我本楚狂人”就是指他)。接輿說:“日中始跟你說什麽來着?”肩吾說:“他告訴我,國君憑據自己的意志,來推行一套法度和社會規範,人們有誰敢不聽從教化呢?”
  接輿說:“這衹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虛偽德行。這樣去治理天下,就好像想在海裏開鑿河道、蚊蟲勉強要背起大山一樣。聖人治理天下,難道去治理那些表面現象嗎?聖人是先端正自己而後感化別人,而且也僅僅推行那些不違背天性本真、人人皆能的常理罷了。鳥兒尚且懂得高飛雲天之上,以躲避羅網繩箭之害;老鼠都會知道深藏社壇之下,以免於煙熏鏟掘的災禍,人難道會比這兩衹小動物還要無知?”
  由此可見了,這篇雖然倡導的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但可以看出,莊子根本不把帝王君主放在眼裏,那種君命不可違,皇帝是受命於天,為臣子就衹有盡忠報效皇傢的思想,莊子是嗤之以鼻的。
  五代時的譚峭雖然是道士,但他卻以慈悲之心關懷着大衆蒼生的疾苦,把矛頭指嚮權貴和統治者們。他的《化書》裏這樣說:“一日不食則憊,二日不食則病,三日不食則死。民事之急,無甚於食,而王者奪其一,卿士奪其一,兵吏奪其一,戰伐奪其一,工藝奪其一,商賈奪其一,道釋之族奪其一,稔亦奪其一,儉亦奪其一。”是說無論産量豐歉,皇傢、官吏、軍隊、工匠、商賈、和尚道士都要吃農民的糧食。他稱之為“七奪”,他對統治者的橫徵暴斂十分痛恨,他說:“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奪其哺,不得不怒。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餒也由奪其哺。嗚呼,惜哉!”把官府強徵賦稅形象地比為扼住老百姓的脖子,從老百姓口中奪食,言辭間的憤激透紙可見。說來道傢從老子開始就始終心懷慈悲,為蕓蕓衆生及弱勢群體着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1)第2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2)
第3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3)第4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4)
第5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1)第6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2)
第7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3)第8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4)
第9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5)第10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1)
第11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2)第12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3)
第13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4)第14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1)
第15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2)第16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3)
第17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4)第18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1)
第19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2)第20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3)
第21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1)第22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2)
第23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3)第24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