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35节:论修养(21)      Li Xian

  析论
  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他有理想。最大的理想是在行仁,因此知识分子是"仁以为己任"的。这样的理想非常重大,而这样的理想,又是终身行之,死而后已的。由此看来,知识分子怎能不宽宏坚忍呢?诸葛亮在隆中高卧,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呀!但是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后,从此他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刘备死后,又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任重道远的最佳典型。
  (四)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①,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第一九·一)
  章旨
  子张论士人应该见危致命,重义轻利,恭敬虔诚。
  注释
  ① 致命把生命交付给别人,有不怕死的意思。朱熹《论语集注》:"委致其命,犹言授命。"
  析论
  动物都有求生的本能,人类是动物,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身为一位士人,受过高等教育,应该懂得进德修业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地方。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为了义,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何况是利呢!由此可见,道德的价值有时高于求生。
  人受了教育,有了礼仪的陶冶,有时候又会习于形式,而忽略了真正的内涵,那么这种形式反而变成毫无意义的浪费了。因此子张勉励人:祭祀的时候要有真正的恭敬之心,参加丧礼时要有真正的哀凄之情,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士人呀!
  见危致命有一定的前提,不是见到任何危险都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其前提当然就是义。须知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不考虑义,很轻率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五)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②,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③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④,硁硁然⑤小人⑥哉!抑⑦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⑧,何足算也!"(《子路》第一三·二〇)
  章旨
  孔子开示子贡,成为一个士人的条件是行己有耻、孝悌信果。
  注释
  ① 行己有耻自己的立身行事有廉耻之心,也就是有所不为的意思。行是动词。
  ② 使于四方奉命出使到四方各国。使,音shì,出使;方,有方位、方国二义,在这里重在方国之义。
  ③ 乡党称弟乡里的人都称赞他敬重兄长。周代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④ 行必果行为坚定果决。
  ⑤ 硁硁然坚定的样子。硁,音kēng。
  ⑥ 小人识量浅狭的人。于此不指道德败坏的人。
  ⑦ 抑则也。
  ⑧ 斗筲之人识量极小的人。斗,容十升;筲,音shāo,竹器,容五升。
  析论
  士是周代社会贵族的最低层,在受过完整的知识、道德教育之后,就要开始为社会服务。因此,子贡问如何才可以算是一位士时,孔子的回答,第一是"行己有耻",也就是在道德上"有所不为";第二是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也就是在能力上"有所为"。只做到道德上"有所不为",那是个自了汉;只做到能力上"有所为",那可能是个奸雄。当这个标准达不到,退而求其次时,孔子的回答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也就是宁可才不足而德有余,不可才有余而德不足。再退而求其次,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虽然器量不是很恢宏,但是立身处世,也可以无所亏欠了。至于当时的从政者,连这个最起码的诚信都做不到,那是斗筲之人,不够资格称作"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第2节:论道德(1)第3节:论道德(2)第4节:论仁爱(1)
第5节:论仁爱(2)第6节:论仁爱(3)第7节:论仁爱(4)第8节:论仁爱(5)
第9节:论仁爱(6)第10节:论孝友(1)第11节:论孝友(2)第12节:论孝友(3)
第13节:论孝友(4)第14节:论孝友(5)第15节:论修养(1)第16节:论修养(2)
第17节:论修养(3)第18节:论修养(4)第19节:论修养(5)第20节:论修养(6)
第21节:论修养(7)第22节:论修养(8)第23节:论修养(9)第24节:论修养(10)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