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35節:五、赤壁絶唱(3)      康震 Kang Zhen

  聽罷楊道士的這一番道理,東坡微微笑着說:"您瞭解江水與月光麽?江水日夜流逝,但沒有一份減少;月光由圓而缺,但沒有一點增損。生與死不過是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由生到死,就像流水由西到東,明月由盈而缺,生命本身其實並無變化。要說變化,天地萬物每一秒鐘都在變,要說不變,天地萬物從來都不曾消失。天地萬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無法獲取。衹要我們愉快地享受這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不就是與自然一起變化嗎?又何必擔憂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永恆呢?"
  顯然,楊道士對時間、生命的領悟還僅僅局限在個人始終的小天地裏,因此當他面對大自然無窮無盡的生命力時,便自然發出悲觀哀傷的嘆息;蘇軾則不同,在他看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本來就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無所謂生與死,生與死都衹不過是生命的不同形式罷了。而時間的長與短、永恆與變化也是相對的,衹要能夠將自己的生命都融於清風當中、明月當中、江水當中,將自己的每一分有限都投入到自然界無限的境界當中去,享受每一分生命、月光、清風,就是永生、永恆。
  蘇軾的一番妙語使朋友們豁然開朗,大傢重新開始高高興興地吃吃喝喝,不知不覺,橫七竪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光大亮。
  其實,《赤壁賦》中的這一番主客對話,就是蘇軾內心的獨白與對話,是過去之蘇軾與如今之蘇軾的對話,是舊我與新我的對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代表着蘇軾對生命的反省與超越。
  再詠赤壁 水落石出
  如果說,在《赤壁賦》中,蘇軾要努力擺脫有限生命對自己的束縛,那麽十月十五日他對赤壁的再次歌詠就是要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臯。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鬆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竜,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𠔌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躚,過臨臯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十月十五日這天夜晚,蘇軾與兩位朋友從雪堂出來,回臨臯亭去。他們在月下慢慢散步,經過黃泥坂的時候,霜露帶來的絲絲寒氣迎面襲來,樹上的葉子早已落盡。擡頭看看明澈如水的月亮,將人影投在地上。大傢的心情也都變得無比澄澈快樂,一邊走一邊唱着歌。東坡居士止不住嘆息說:"美好的夜晚,有朋友相伴,卻沒有美酒佳餚,正值明月清風,這樣的良辰美景如何度過?真是一大遺憾!"其中一位朋友趕忙說:"今天傍晚時分,我剛好張網捕來一尾好魚,魚鱗細密而魚喙巨大,很像著名的鬆江鱸魚,衹是不知道哪裏有好酒。"三個人趕緊回到東坡傢,一問蘇夫人,夫人得意地說:"我早就藏有美酒一壺,就是為你們不時之需所預備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