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 谜团包裹中的风流天子:原来乾隆 Mystery wrapped in the romantic emperor: the original Qianlong 》
盛世的背后(1)
郭燕红 Guo Yangong
乾隆晚年,国家表面上仍不失一派太平繁盛景象。但在华丽的盛世外衣掩盖下,则是一副痼疾缠身的衰老身躯。不能说乾隆对大清王朝早已显露出来的后半世光景没有丝毫觉察,但他似乎更愿意千方百计地粉饰太平,更愿意听到人们对他取得的超迈千古的文治武功的歌颂。然而,第一个给陶醉在歌舞升平梦幻中的乾隆皇帝敲起警钟的是内阁学士尹壮图。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盛大的皇上八旬万寿节刚刚落下帷幕,这个忠鲠的云南佬就上折
子请停罚议罪银。他说近来督抚获罪,不即行罢斥,只不过罚银数万以了结,这么一来,就为那些胆大妄为的督抚贪污索贿提供了借口,而清廉自爱者交不出议罪银,只好求属下帮助,日后遇有亏空营私,谁还敢追究?尹壮图请皇上下旨永停罚议罪银之例。
尹壮图提到的败坏吏治的“罚议罪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罚议罪银是乾隆中期以后的一项秕政。乾隆二十八年,揭发出皇上最小的弟弟果亲王弘为私下里托江南织造及税务监督替他购买蟒袍、朝衣和戏子,乾隆不便深究,就命军机大臣传谕涉事的税务监督萨载“自行拟罪”,萨载回奏称“自愿纳赎银一万两,仰乞圣恩宽限,匀作二年交全”。这件事可能是日后罚议罪银制度的开端。
议罚以各省军政首长总督、巡抚为主要对象,议罚的原因多为溺职、徇庇之类的轻微过误。罚议罪银少则万两,通常三万两上下,多的到五万两、八万两,见于记载的最多一次高达三十八万四千两。督抚养廉在两万两上下,如为官清廉,是经不起这么罚的,但皇上知道他们都另有生财之道,所以敢狮子大张口;督抚于养廉之外的收入怎能与外人道?所以议罚时往往装穷,说什么“奴才之为计值不过二万两,一时变卖又恐不能得价,今次赎罪银两恳圣主天恩,俯准奴才每年于养廉银内扣解银五千两,分作四年完缴”云云。罚议罪银两虽总是说“充公”,但往往是由被议罚人直接解交皇家内库——这不是国家户部银库,而是内务府所辖银库,权且把它看做皇上的“小金库”——为通例,奉旨留河工、海塘等处真正的公用为特例。因为罚议罪银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所以,具体操作由皇上宠臣、理财专家和珅主持,在绝密的情况下操作。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因此在官场中这又是个公开的秘密。二十多年过去了,谁都知道它祸害无穷,但谁也不肯说,谁也不敢说,不料竟由尹壮图发难了!
乾隆见了尹壮图的折子非常恼火。经过反复权衡,乾隆决定先公开承认罚议罪银,再设法难为尹壮图。于是把包括尹壮图在内的大小臣工召来,说:“尹壮图奏请永远停止罚银之例,固不为无见,殊不知人才难得,各省督抚难免偶有过误,因一时无人而又非贪污受贿之罪,从爱惜人才起见,往往弃瑕录用,量予从宽,但不能不有所警戒,就命自请议罚,用示薄惩,罚缴的议罪银也都留为地方工程之公用,以利一方百姓。再者,哪一个贪纵营私的督抚不绳之以法而以罚银幸免?”说到这儿,乾隆语气骤然一转,开始严厉质问尹壮图:“你说胆大妄为的督抚究竟指谁?你说逢迎上司者又是何人?你说藉端勒派以致库帑亏空有何实据?指实奏来,不得以道路风闻,邀取敢言虚誉1
尹壮图覆奏的折子不长,但字字千钧:“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近来经过直隶、山东、河南、湖广、江浙、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但见商民半皆蹙额兴叹,而各省风气大抵皆然。若问勒派逢迎之人,那些上司属员昏夜授受时,外人岂能得见?臣自难于一一指实,只能以道路风闻漫形奏牍。”在奏折结尾,尹壮图请皇上简派满洲大臣同往各省密查亏空。
乾隆读到“商民半皆蹙额兴叹”一句时怒不可遏,他用朱笔颤抖地在一旁批写:“竟似居今之世,民不堪命矣1这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容不得任何人给来之不易的国家全盛局面抹一点黑,遂谕旨令尹壮图将所奏直隶等省亏空者何处,商民兴叹究系何人,将名姓一一指出,指实具奏!这次口气更其严厉,说“尹壮图不可徒以空言无实,自蹈欺罔之咎也”0欺罔”君上是死罪。尹壮图“建言”的结局可能正像他做的最坏的准备那样,“区区之头,将悬之都市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诞生地之谜(1) | 诞生地之谜(2) | 诞生地之谜(3) | 生母异闻(1) | 生母异闻(2) | 海宁陈氏之子(1) | 海宁陈氏之子(2) | 海宁陈氏之子(3) | 乾隆真正生母(1) | 乾隆真正生母(2) | “此命贵富天然”(1) | “此命贵富天然”(2) | “此命贵富天然”(3) | 名门闺秀富察氏 | 惬意少年(1) | 惬意少年(2) | 骨子里强毅阴鸷(1) | 骨子里强毅阴鸷(2) | 骨子里强毅阴鸷(3) | 骨子里强毅阴鸷(4) | 骨子里强毅阴鸷(5) | 空前的文字狱(1) | 空前的文字狱(2) | 空前的文字狱(3)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