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情到深處即為詩 》
第34節:白居易:天涯淪落人(2)
納蘭秋 Na Lanqiu
古時不比現在,文人的出路衹有兩條,要麽做官,要麽做隱士,躊躇滿志的白居易沒有逃脫歷史為他圈定的命運,中進士及第二年,他被授予校書郎的職務,一個可有可無的閑差。這一年,白居易剛好而立,不管怎樣,總算步入了仕途。
白居易盡職盡守幹了五年的校書郎,之後被授予翰林學士,不久又官拜左拾遺。
左拾遺是什麽樣的官?簡單的說類似於現在的監察部門的最高長官,不同的是左拾遺沒有實質性的權力,也沒有任何品階,它的主要任務是挑大臣們和皇帝的毛病。很明顯,這是一種表面看起來很威風實質上吃力不討好、前途有限後患無窮的官職,誰都不願意當這個官職。陳子昂就是因為老說一些實話,從而遭到小人武三思的忌恨,結果死於非命。
較之於陳子昂,白居易直言上諫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骨子裏是一個詩人,他全然不懂權謀之術,全然不懂官場裏面的潛規則,他眼睛裏容不下一粒沙子,他以一顆單純的心,以簡單的善惡來區分這個復雜的世界,他說他想說的,他做他該做的。
白居易對得起天地良心,但卻沒有對得起自己,他捲進了政治鬥爭的漩渦。
元和六年是白居易支離破碎的一年,是慘不忍睹的一年。
這一年有太多的不幸接二連三的襲擊這個男人。首先是他母親的去世,按照古時的禮法,白居易應該回傢守孝三年,稱之為"丁憂",屋漏偏逢連夜雨,丁憂期間,他未成年的愛女又夭折而去,還沒有從喪失母親的巨大悲痛中解脫出來,又要遭受喪失愛女的悲痛,仿佛一夜之間,白居易蒼老了許多。
丁憂期滿,白居易重返朝廷,官至左贊善大夫,專門陪太子讀書。
白居易的心靈傷口還沒有完全愈合,一道更為嚴重的傷口在他心中又裂開了,他被趕出了長安。
僅僅是因為一個叫武元衡的詩人被一個叫李師道的節度使派刺客所殺,白居易衹不過是把這件事情如實稟奏了皇上,並懇請皇上"捕賊,以雪國恥",武元衡也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謙謙君子,是國傢的忠臣,衹是因為反對藩鎮割據纔遭姦人陷害。對於武元衡,白居易是欣賞的,就因為這一點被武元衡的反對派抓住了把柄,他們誣陷白居易和武元衡搞朋黨,一個小報告打倒皇帝那裏,唐憲宗這個昏君也不問青紅皂白,就把白居易貶到了江州。
開始是江洲太守,後來那些姦戾小人覺得太便宜他了,又在唐憲宗面前說了白居易很多壞話,於是白居易又被貶為江州司馬。
一貶再貶,白居易的心情可想而知,離開長安的那一天,衹有一個人來送他,那就是元稹。
這一別不知何時再相見,也許白居易這一輩子再也回不了長安了,元稹送了一程又一程,遲遲不肯說再見。
還能說什麽呢?衹能用詩來表達吧,於是元稹懷着無限悲涼的心情寫了一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詩曰:
殘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
暗風吹雨入寒窗。
然後是深情的擁抱,然後是一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祝福"樂天兄,一路走好!",然後是揮淚目送,然後是黯然離開。
長安,從此少了一個元稹最牽挂的朋友。
江州,一個陌生的小城,白居易,一個人,過着凄涼寂寞的貶居生活。
也好,少了長安的浮華與虛榮,少了長安的喧囂與阿諛,多了閑適與安寧,白居易把所有的心思用在了詩歌創作上,衹有在寫詩的時候他纔可以忘掉長安,忘掉被謫貶的痛苦。
是年秋天,黃葉飄落,大雁南飛,白居易在江邊為友人送行。
寂靜的月夜,當友人的腳步踏上船板的時候,有琵琶聲傳來,如泣如訴。
白居易和友人同時被動人的琵琶聲所吸引,循聲而去。
原來是名噪一時的長安歌女蝦蟆陵。看不起清她的整張臉,半張臉已經被琵琶遮住了,如此優美的琴聲,如此靈動的手指,想必是花容月貌,姿色俏麗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前言:詩人的眼淚為誰而流 | 第2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1) | 第3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2) | 第4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3) | 第5節:卓文君,牙刷和男人不能共享(4) | 第6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1) | 第7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2) | 第8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3) | 第9節:駱賓王,前途未卜,英雄上路(4) | 第10節:王勃:生如夏花(1) | 第11節:王勃:生如夏花(2) | 第12節:王勃:生如夏花(3) | 第13節:陳子昂:千古文人俠客夢(1) | 第14節:陳子昂:千古文人俠客夢(2) | 第15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1) | 第16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2) | 第17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3) | 第18節:孟浩然:人生不堪說(4) | 第19節:李季蘭,春心怦動(1) | 第20節:李季蘭,春心怦動(2) | 第21節:李季蘭,春心怦動(3) | 第22節:李白,為夢碎為夢醉(1) | 第23節:李白,為夢碎為夢醉(2) | 第24節:李白,為夢碎為夢醉(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