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34節:談詩書畫的關係(2)
啓功 Qi Gong
書與畫,以藝術品種說,雖然殊途,但在人的生活上的作用,卻有共同之處。一幅畫供人欣賞,一幅字也無二緻。我曾誤認文化修養不深的人、不擅長寫字的人必然衹愛畫不愛字,結果並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並不少於一幅好畫。
書法在一個國傢民族中,既具有"上下千年、縱橫萬裏"的經歷,直到今天還在受人愛好,必有它的特殊因素。又不但在使用這種文字的國傢民族中如此,而且越來越多地受到並不使用追種文字的兄弟國傢民族的藝術傢們註意。為什麽?這是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我認為如果能找到書法藝術所以能起如此作用,能有如此影響的原因,把這個"因"和畫類同樣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們的真正關係。這種"因"是兩者關係的內核,它深於、廣於工具、點劃、形象、風格等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與其說"書畫同源",不如說"書畫同核",似乎更能概括它們的關係。
有人說,這個"核"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它包括哪些內容?甚至應該探討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現在就這個問題作一些探索。
一、民族的習慣和工具:許多人長久共同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由於種種條件,使他們使用共同的工具;
二、共同的好惡:無論是先天生理的或後天習染的,在交通不便時,久而藴成共同心理、情調以至共同的好惡,進而成為共同的道德標準、教育內容;
三、共同表現方法:用某種語辭表達某些事物、情感,成為共同語言。用共同辦法來表現某些形象,成為共同的藝術手法;
四、共同的傳統:以上各種習慣,日久成為共同的各方面的傳統;
五、合成了"信號":以上這一切,合成了一種"信號",它足以使人看到甲聯想乙,所謂"對竹思鶴"、"愛屋及烏",同時它又能支配生活和影響藝術創作。合乎這個信號的即被認為諧調,否則即被認為不諧調。
所以我以為如果問詩書畫的共同"內核"是什麽,是否可以說即是這種多方面的共同習慣所合成的"信號"。一切好惡的標準,表現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聯想,相對穩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傳統,在本民族(或集團)以外的人,可能原來無此感覺,但這些"信號"是經久提煉而成的,它的感染力也絶不永久限於本土,它也會感染別人,或與別的信號相結合,而成新的文化藝術品種。
當這個信號與另一民族的信號相遇而有所比較時,又會發現彼此的不足或多餘。所謂不足、多餘的範圍,從廣大到細微,從抽象到具體,並非片言可盡。姑從縮小範圍的詩畫題材和內容來看,如把某些詩歌中常用的詞彙、所反映的生活,加以統計,它的雷同重複的程度,會使人吃驚甚至發笑。某些時代某些詩人、畫傢總有愛詠、愛畫的某些事物,又常愛那樣去詠、那樣去畫。也有絶不"入詩"、"入畫"的東西和絶不使用的手法。彼此影響,互相補充,也常出現新的風格流派。
這種彼此影響,互成增減的結果,當然各自有所變化,但在變化中又必然都帶有其固有的傳統特徵。那些特徵,也可算作"信號"中的組成部份。它往往頑強地表現着,即使接受了乙方條件的甲方,還常能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
再總括來說,前所謂的"核",也就是一個民族文化藝術上由於共同工具、共同思想、共同方法、共同傳統所合成的那種"信號"。
四
詩與畫的關係。我認為詩與畫是同胞兄弟,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母親,即是生活。具體些說,即是它們都來自生活中的環境、感情等等,都有美的要求、有動人力量的要求等等。如果沒有環境的啓發、感情的激動,寫出的詩或畫,必然是無病呻吟或枯燥乏味的。如果創作時沒有美的要求,不想有動人的力量,也必然使觀者、讀者味同嚼臘。
這些相同之處,不是人人都同時具備的,也就是說不是畫傢都是詩人,詩人也不都是畫傢。但一首好詩和一幅好畫,給人們的享受則是各有一定的分量,有不同而同的內核。這話似乎未免太籠統、太抽象了。但這個原則,應該是不難理解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 | 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 | 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 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 | 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 | 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 | 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 | 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 | 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 | 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 | 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 | 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