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34節:痛斥蔣介石(16)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1928年12月5日,劉文典恢復自由。據說,當來人打開後樂軒的閣樓門,懇請劉文典下樓回傢時,劉文典死活不肯出來:"我劉文典豈是說關就關、說放就放的!要想請我出去,請先還我清白!"來人哭笑不得,衹得好言相勸,劉文典這纔善罷甘休。一場風波,就此了結。
  劉文典後來跟好友馮友蘭說,當蔣介石將他囚禁的時候,他已經做好了殺身成仁的心理準備,不過他知道蔣介石沒有正當理由,也不會輕易動手,"我若為禰正平,可惜安慶沒有鸚鵡洲。我若為謝康樂,可惜我沒有好鬍子"。"禰正平"指三國時期的禰衡,曾寫出千古名作《鸚鵡賦》,才華橫溢,風骨清勁,最終死在短識小人黃祖之手。"謝康樂"指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一生放浪形骸,屢遭陷害,最終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
  劉文典痛斥蔣介石這件事,儘管並非完全在理,但畢竟是一個小人物對大人物發起的有力挑戰,因而在意義上被逐漸放大,成為傳統文人心中的一桿道德標尺。1929年4月,鬍適在《新月》雜志第二捲第二號上發表《人權與約法》一文,就談到劉文典被扣押一事,暗指當時社會沒有人權:"安徽大學的一個學長,因為語言上頂撞了蔣主席,遂被拘禁了多少天。他的傢人朋友衹能到處奔走求情,决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蔣主席。衹能求情而不能控訴,這是人治,不是法治。"鬍適一語道破天機,國民政府天天宣揚"訓政",強調嚴懲學潮,不過是為了維護官方威權,取消約法之治而已。鬍適因此被撤除中國公學校長職務。
  1931年12月11日,魯迅先生在《知難行難》一文中,再次談到這件事,並將之作為學者人格獨立的典型代表。這說明,在中國傳統文人的內心深處,始終埋藏着一種挑戰權威、抗衡強者的基因。衹不過,由於考慮到種種現實因素,許多人最終選擇了避讓退縮,而"愣頭青"劉文典站到了與強者對抗的前臺。這需要的顯然不僅僅是膽量。
  回過頭來且說劉文典,雖經各方保具開釋,恢復自由,但離開安徽大學已經是必然的了。想到這裏,劉文典的心情有些黯淡,他當初接受省政府的邀請回來辦學,原是懷有遠大抱負的,一心想重振安徽的教育,如今頻遇波折,沉沙折戟,"這次回來,在祖父墳上掘了一個大坑,來害自傢的子弟,個人身敗名裂不足惜,公傢事被我誤盡了"12 。最讓他放心不下的,依然是安大那些年輕的學生們。為此,他特意留函告示學校師生:"安心嚮學,努力教務。"
  臨別前,劉文典再度悄然來到安大校園,望着自己一手操辦起來的校捨校具,望着遠處重新恢復笑容的學生臉龐,心潮起伏。而這一切,都將離他遠去。
  跨出校門,淚水奪眶而出……
  註 釋
  1 張召奎等主編:《教壇古今》("安徽重要歷史事件叢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39頁。
  2 劉平章:《劉文典傳聞軼事》,第132頁。
  3 張南:《簡明安徽通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490頁。
  4 安徽省檔案館館藏資料,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19日。
  5 《安徽教育行政周刊》,第一捲第四期。
  6 劉平章:《劉文典傳聞軼事》,第134頁。
  7 張正元、楊忠廣:《疾惡真推禰正平》,原文見《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8年第一捲第十七期。
  8 靳仁等編:《民國血案慘案迫害案》,第4頁。
  9 安慶政協市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安慶文史資料》第11輯,第208頁。
  10 《合肥歡迎蔣主席》,《申報》,1928年11月23日。
  11 張有京:《劉文典駡蔣介石》,《雲南老年報》。
  12 劉文典:《緻鬍適信》,《劉文典全集》(三),第820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1)第2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2)第3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3)
第4節:朋友鬍適之(1)第5節:朋友鬍適之(2)第6節:朋友鬍適之(3)
第7節:朋友鬍適之(4)第8節:朋友鬍適之(5)第9節:朋友鬍適之(6)
第10節:朋友鬍適之(7)第11節:朋友鬍適之(8)第12節:朋友鬍適之(9)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第14節:朋友鬍適之(11)第15節:朋友鬍適之(12)
第16節:朋友鬍適之(13)第17節:朋友鬍適之(14)第18節:朋友鬍適之(15)
第19節:痛斥蔣介石(1)第20節:痛斥蔣介石(2)第21節:痛斥蔣介石(3)
第22節:痛斥蔣介石(4)第23節:痛斥蔣介石(5)第24節:痛斥蔣介石(6)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