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生活 印度文化中的豔欲主義:愛欲正見   》 第34節:神靈諸相(10)      石海軍 Dan Haijun

  印度宗教的教法與修行中浸透着一種新思想和新觀念,以享樂來反抗苦行、以非道德來對抗宗教、以感官享受來抗拒宗教教條的束縛。現實世界有太多的束縛,宗教企圖使從這些束縛中解脫出來,性力教派把人類的性愛看成是對人的最大的束縛,從而以陶醉於性愛、為性愛而性愛來擺脫性愛對人的束縛。這使得印度傳統的苦行和禁欲主義分崩離析,與此同時,度母、羅陀、勒剋什彌、薩羅娃斯蒂等一係列女神則紛紛誕生並變得光彩奪目。
  《文藝女神薩羅娃斯蒂》,雕塑,公元12世紀,拉吉斯坦。
  8,神聖而永恆的性愛
  《羅摩衍那》是一部在印度産生廣泛影響的大史詩,這部史詩的作者是傳說中的蟻垤仙人,他用輸洛迦體創作了羅摩的故事。關於輸洛迦體的由來,《羅摩衍那》講述了一段離奇的故事,說是蟻垤仙人在無邊的樹林裏自由自在地走動,看到一對麻鷸安然地、靜悄悄地正在交歡,但忽然間,一個名叫尼沙陀的兇狠的獵人將其中的一隻公麻鷸射殺而死,母麻鷸看到自己的配偶被殺死,她傷心地在地上來回翻滾,悲鳴聲凄慘動人。仙人見此情景,心生悲憫,並譴責獵人說:"你永遠不會,尼沙陀!享盛名獲得善果,一雙麻鷸耽樂交歡,你競殺死其中一隻!"蟻垤仙人當時沉浸於悲傷之中,並沒有發現自己創造了一種詩的韻律,衹是在反復的回味之中,他纔發現他在無意中創造了朗朗上口的輸洛迦韻律。
  不過,我們在此感興趣的並不是輸洛迦體,而是蟻垤仙人為什麽會對交歡中的麻鷸忽然被射殺而死這樣的事産生那麽悲痛的感情呢?印度人歷來主張不殺生,所以殺死麻鷸本身就是一種罪過,而殺死正在交歡的麻鷸更使蟻垤仙人不能忍受,這是因為在古印度人看來性愛是最為神聖的事情,交歡中的麻鷸代表的不僅是歡樂,而且是神聖,尼沙陀一箭下去,是將蟻垤仙人心目中的歡樂和神聖一起殺死了。
  《故事海》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說是印度古代有個著名的國王名叫般度,他有兩位妻子,一位名叫貢蒂,另一位名叫瑪德利。般度幸福快樂,嗜好打獵。有一次,他用箭射死了一位名叫金陀羅的牟尼(仙人)。當時這位牟尼化身為鹿,正在與妻子交歡。牟尼在奄奄一息之際,詛咒般度說:"你輕率魯莽,殺死了我。你也會跟我一樣,在與妻子交歡時死去。"般度受到詛咒後,心懷恐懼,拋棄欲樂,在二位王後陪伴下,住在清靜的淨修林。即使在那裏,有一次,在咒語的驅使下,他突然抑製不住自己的情人,與妻子瑪德利交歡,結果死去了。
  這個故事更為奇特的是,仙人與他的妻子化身為鹿在進行交媾,它的用意似乎存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將人的性愛活動動物化,這樣或許能夠享受到更為本能的性愛方面的快樂,當人化身為動物時,其性愛行為隨之也變成了一種動物行為;二是藉動物的交配使性愛神聖化、自然化,在動物界,交配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行為了,人化身為動物,其性愛也顯得更合乎天經地義了;般度王之所以受到詛咒,是因為他侵犯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
  我們在印度古代雕塑中,經常發現動物交配或是人與動物交配的情景,比如,人與馬或是與羊等動物交媾的場景,這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常常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從古印度人的思維習性上看,這似乎並沒有什麽不雅觀之處。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把是把性愛推嚮了極端,表現的是一種極其異常的性行為,但從人、神、動物的關係上來看,既然人與神之間會發生愛戀或性愛行為,那麽,人與動物之間的這種行為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如果說前者是從精神的角度使得性愛變得高雅,後者則是從潛在的心理上通過動物而將性愛本能化了。它表現的恰恰是性愛的永恆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第1節:概 要(1)第2節:概 要(2)第3節:《欲經》(1)第4節:《欲經》(2)
第5節:《欲經》(3)第6節:《欲經》(4)第7節:《欲經》(5)第8節:《欲經》(6)
第9節:《欲經》(7)第10節:《欲經》(8)第11節:《欲經》(9)第12節:《欲經》(10)
第13節:《欲經》(11)第14節:《欲經》(12)第15節:旁門左道(1)第16節:旁門左道(2)
第17節:旁門左道(3)第18節:旁門左道(4)第19節:旁門左道(5)第20節:旁門左道(6)
第21節:旁門左道(7)第22節:旁門左道(8)第23節:旁門左道(9)第24節:旁門左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