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力作:美國怎麽了   》 第34節:保守主義運動(1)      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第六章 保守主義運動
  恰恰就在艾森豪威爾為放低調門的、"現代"的共和黨主義宣揚美德的時候,一種新型的保守派正在嶄露頭角。麥金利式的保守派先後與羅斯福和艾森豪威爾作戰,他們傳統、固步自封,而且最主要是年紀老邁。與老一輩不同,這些逐漸被稱為"新保守派"的人年輕、咄咄逼人,而且深諳傳媒之道。他們自認為是挑戰上層建築的局外人,但其實他們從一開始就有雄厚的資金支持。
  威廉·巴剋利開其先河。他在1951年出的書《上帝和耶魯人》(God and Man at Yale)中譴責耶魯大學容留那些敵視或至少是懷疑基督教的教員,更不用說傳授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教員了,這使他成為舉國知名的人物。1955年他創辦了《國傢評論》雜志。
  想要瞭解一下保守主義運動分子在學會規矩地講話之前是什麽腔調,早年的《國傢評論》絶對值得一讀。今天,美國右翼的頭面人物都深通英國人所說的"噓狗政治"(dog-whistle politics):他們以某種方式說一些取悅特定群體的話,使之僅僅傳入目標群體的耳中,從而使他們的極端立場在公衆看來不是那麽明顯。我們將在本章稍後看到,裏根有本事不發出任何公然的種族主義論調,便嚮人展示他對種族主義的同情;我們還將在本書稍後看到,小布什慣於發出一些言語,在大多數美國人聽起來至多不過稍顯矯揉造作,但對於最極端的、虔誠的宗教激進分子而言,則是飽含深意。但在早年的《國傢評論》裏,其立場要明確得多。
  1957年,該雜志發表了一篇社論,公開頌揚參議院的一次表决。他們相信,該表决有助於南方繼續否定黑人選舉權。
  浮出水面的核心問題--這不是一個依議會規則來解决的問題,也不是簡單查查生而'平等'的美國公民所享權利的總目便能回答的問題--在於,南方的白人是否有權在其不占人數優勢的地區采取一定的必要措施,以保持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清醒的回答是'有權'--白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權利,乃是因為目前而言他們是先進的種族……
  《國傢評論》相信,南方的預述是正確的。如果多數人的意願是一種社會學上的返祖,那麽阻撓多數人雖是不民主的,但也許是文明的。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社會而言,宣示並遵行文明的準則,要比屈從於人數多數派的要求更為重要。有時,堅持少數派的意願會變得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讓步,而社會將退步;有時人數上的少數派衹有依靠暴力才能維持支配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派必須做出抉擇:維持其意願的支配地位,是否值得付出可怕的暴力代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第1節:美國怎麽了 目錄第2節:舊日情懷(1)第3節:舊日情懷(2)第4節:舊日情懷(3)
第5節:舊日情懷(4)第6節:舊日情懷(5)第7節:舊日情懷(6)第8節:長鍍金年代(1)
第9節:長鍍金年代(2)第10節:長鍍金年代(3)第11節:長鍍金年代(4)第12節:長鍍金年代(5)
第13節:長鍍金年代(6)第14節:長鍍金年代(7)第15節:長鍍金年代(8)第16節:長鍍金年代(9)
第17節:長鍍金年代(10)第18節:長鍍金年代(11)第19節:長鍍金年代(12)第20節:大壓縮(1)
第21節:大壓縮(2)第22節:大壓縮(3)第23節:大壓縮(4)第24節:大壓縮(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