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34節:論語心得(34)
劉廣宇 Liu Anyu
西奧多·羅斯福就很明白合作的力量。在他當紐約州州長時就能夠充分地與其他政治領袖合作。一方面他能和政治領袖們保持很良好的關係,另一方面又強迫進行一些他們十分不高興的改革。當某一個重要職位空缺時,他就邀請所有的政治領袖推薦接任人選。羅斯福說:“他們也許會提議一個很差勁的黨棍,就是那種需要‘照顧’的人。我就告訴他們,大衆也不會贊成。”羅斯福要實現自己的政策和政治抱負,就不得不和其他政治領袖合作,而他所做的就是盡可能嚮其他人請教,尊重他們的忠告。反過來,這些政治領袖就主動和羅斯福合作了。
人脈不是金錢,但它卻是一種無形的資産,是一筆潛在的財富。沒有豐富的人脈關係,你將寸步難行。馬剋思說過,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你的人脈關係越豐富,你的能量也就越大。別人辦不了的事情,你可能一個電話就非常漂亮地解决了;反之,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解决不了的問題,別人一聲招呼就輕輕鬆鬆地搞定了。社會是一張網,我們每個人衹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結,你和越多的結建立了有效的聯繫,那麽你就越能四通八達,這張網就是我們通往成功彼岸的捷徑。否則,你就衹是這麽一個結,即使這個結再大,也還是孤零零的結,終究於事無補,尤其是在重視人倫關係的中國。
人脈,是比金錢更重要的成功資本,而人脈,也比金錢更容易得到,衹要我們付出真心,就會換回真情。從現在開始,請有意識地積攢你的人脈,不久的將來,你會發現,這些是助你成功必不可少的財富。
第二章
做事之道
做人做事要認清情勢
孔子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刻板的一生,是固執的一生,是愚腐的一生。但這並不表示說,孔子不懂得變通之理,從這一段對話中,我們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孔子是深知變通之理的,衹不過他不會去那樣做罷了。
以“坐懷不亂”而聞名於天下的柳下惠,是與孔子同時代的人,為人清正廉潔,三次出任魯國的司法官,又三次遭到無端貶黜。有人對他說:“以你之人品和才能,到哪兒都能得到重用,何必呆在這個地方受氣呢?”柳下惠答曰:“以正直的方式行事,無論去在哪裏都會遭到排擠。若是以歪麯委婉的方式行事,衹求個榮華富貴,又何必離開生養自己的父母之國呢?”
此話何嘗不反映了一個古今皆然的社會現實,柳下惠高潔的人品令人欽佩。不過在孔子看來,柳下惠的處事方式卻並不值得推崇。明知做不好,卻硬要去做,又不知道權變,固然成全了自己清白剛直的名聲,對國傢、社會而言,並不能真正起到什麽作用。孔子更推崇一種更為圓滑煉達的處事哲學:“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國傢政治上了軌道的時候,直言正行,無所顧慮。國傢政治昏亂,行事依然方方正正,說話卻要特別小心了。因為亂世裏沒有章法,稍有不慎就會禍及自身。歷史上這樣的經驗教訓比比皆是。
《論語》裏有這麽兩個人,一個是衛國大夫寧武子,孔子評價他:“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國傢政治清明的時候,他顯得非常聰明;國傢政治黑暗的時候,他就裝傻。他的聰明誰都做得到,他裝傻的本事,卻是別人學不來的。另一個是他的學生南宮適,“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國傢政治清明時,他不會被罷免;國傢政治黑暗時,也能免遭刑罰。這就是所謂大智若愚的明哲保身之道。孔子非常喜歡南宮適,特把自己哥哥的女兒許配給他,把親侄女托付給這樣的人很放心。
有人批判孔子是個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事實上,孔子非常懂得為官之道。在孔子的弟子當中,有涵養的如顔回,精明的如子貢,淡泊的如曾皙的,耿直的如子路,多藝的如冉求的,也有一些急功近利,想從他這裏學習一些為官之道的人。例如一個名叫子張的弟子,有一次直接了當地嚮孔子請教如何做官,孔子也耐心地傳授他一套辦法:“多聽多看,慎言慎行,有疑問先存在心裏,這樣就會少說錯話,少幹蠢事。做官的秘訣就在這裏面了。”孔子還有關於如何把握講話時機的論述,他說,我們平時說話容易犯三大毛病:沒輪到你說話的時候就搶着說,這是急躁。到了該說話時卻不說,害怕承擔責任,這是隱藏。不看對方的臉色就輕率地開口說話,這和睜眼瞎有何差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論語心得(1) | 第2節:論語心得(2) | 第3節:論語心得(3) | 第4節:論語心得(4) | 第5節:論語心得(5) | 第6節:論語心得(6) | 第7節:論語心得(7) | 第8節:論語心得(8) | 第9節:論語心得(9) | 第10節:論語心得(10) | 第11節:論語心得(11) | 第12節:論語心得(12) | 第13節:論語心得(13) | 第14節:論語心得(14) | 第15節:論語心得(15) | 第16節:論語心得(16) | 第17節:論語心得(17) | 第18節:論語心得(18) | 第19節:論語心得(19) | 第20節:論語心得(20) | 第21節:論語心得(21) | 第22節:論語心得(22) | 第23節:論語心得(23) | 第24節:論語心得(2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