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國古都北京   》 皇傢禦苑(1)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紫禁城內的禦園,今人能夠看到的是,以坤寧宮後的禦花園為主體,寧壽宮花園和慈寧宮花園為兩翼,以及清建福宮花園為後苑,組成宮城中的內廷園林。園中的亭臺軒館,是為帝後妃嬪休憩遊賞而建,衆多的殿堂樓閣,是供其敬神、禮佛、藏書、頤養而設,從而成為獨具一格的皇傢禦苑。
  禦花園在坤寧宮之後,明代稱作宮後苑,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以後不斷增修,但仍保持初創時的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15世紀明代遺物。全園南北深90米,東西寬約140米,占地12000多平方米。園內的主體建築為欽安殿,坐落在紫禁城中軸綫的北端。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黃琉璃瓦頂,屋頂中央設一鎏金寶頂。殿基為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前出月臺,四周環以望柱欄板,建築造型別緻,石雕尤為精細。殿有垣墻,形成園中獨立院落。欽安殿後西北為延暉閣,東北為禦景亭,亭閣峙立,相互對稱。延暉閣背倚宮墻而建,站在紅墻高閣之上,在雪後晴朗的日子,能飽覽西山積雪的景色。正所謂“紫林高閣枕紅墻”,“雪朗西山送寒色”。與延暉閣對應的堆秀山,是一座人工疊山,山體堆疊凸凹起伏,山勢明暗虛實多變。山側有迂癹而上的之字形磴道,山腰巧築玲瓏山穹,山頂矗立禦景亭。亭方形四柱,琉璃瓦頂,四面安扇門,正中設寶座。這裏是帝後在九月九重陽節登高的地方。在亭中俯視,北望景山,蔥蘢秀麗;南瞰園庭,鬆柏成行。如後來人所云:“北戶景山秀堪輯,南墀古柏儼成行。”
  園中除禦景亭外,有八座亭子都是左右對稱地佈置在中軸綫東西兩側,四周有山水掩映,花木襯托,顯得端莊富麗,景勝優美。玉翠亭與凝香亭,在園內東北角和西北角,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兩亭結構雷同,都是方形四柱,攢尖頂,上覆黃、藍、緑三色琉璃瓦,如同棋格,別具特色。浮碧亭與澄瑞亭,建於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各立在一座平橋上,四面開放,前出抱廈。橋下各有長方形水池,池中金魚嬉遊,匆聚匆散,金鱗隱現,景色旖旎。萬春亭與千亭,建於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兩亭構造相同,重檐,上圓下方,抱廈四出,上層為傘狀圓頂,掩映在鬆濤之中,挺拔秀美,絢麗多姿。園內南部還有兩座井亭,東西對稱,亭方形四柱,琉璃瓦頂,圍以欄板,小巧精緻。此外,園內樹林和花卉,泉池和軒齋,佈局得當,運用巧妙,更為禦花園增添了清幽爽靜、景物宜人的情趣。
  寧壽宮花園在寧壽宮後面。寧壽宮是清乾隆帝為退位頤養天年而建。但他退位之後,並沒有住在寧壽宮,而是照舊住在養心殿。寧壽宮後的花園,設計新穎,佈局巧妙,步步出新,景景奇異。是今見紫禁城裏最具有特色的宮廷花園。人們觀賞之後,無不翹指贊嘆。詳細介紹,留待下章。
  慈寧宮花園比寧壽宮花園略大些,占地6800平方米。全園僅有館樓亭臺等建築物11座,多為禮佛之所,前文已經述及。風景區在園的南半部,地面平坦,甬道平直,沒有過多的起伏山石,通幽麯徑。這是為着同太後、太妃灰冷的心境和衰老的體力相適應。在園的南部有疊山壘池,構亭築臺,飽含着深厚的山林野趣。園中栽植的鬆柏、丁香,也顯得格外清淡、素雅。
  建福宮花園雖清乾隆時所建,但附此一提為便。建福宮花園於乾隆七年(1742年)始建,歷時八年建成。園內建築以延春閣為中心,北有敬勝齋、吉雲樓;西有碧琳館、妙蓮華室、凝暉堂;西南有靜室;南有略呈月牙形堆山、玉翠亭;東北有靜怡軒等。全園占地約4000平方米,集宮、殿、樓、閣、齋、堂、亭、軒於一體。乾隆時將珍奇文物收藏於此,嘉慶時曾下令將其封存。民國十二年(1923年)起火,整組花園建築連同所藏珍寶化為灰燼。近年重建。
  紫禁城內的花園,雖然都是宮廷花園,但因其主人的欣賞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禦花園是帝後遊憩的地方,它佈置規整,左右呼應,博大典雅,雍容華貴。寧壽宮花園是乾隆帝當太上皇時遊賞的地方,它佈局新穎,變幻稱奇,精工雕琢,裝點妍麗。慈寧宮花園是太後、太妃消時解悶的地方,它格局疏闊,佛堂林立,清平淡雅,氣氛肅寂。建福宮花園佈局緊湊,風格獨特。紫禁城的禦園,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精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遷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貨彙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