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宝岛佛教六十日参学记:僧眼看台湾 Taiwan Buddhist sixty days participating school in mind: Taiwan sight monk 》
第34节:僧眼看台湾(33)
体恒 Ti Heng
到了台北,我们给长老顶礼,我以为她不会顶礼,哪知她也随着趴下磕了三个头。我觉得很有意思,她虽然反对八敬法,却并不完全拒绝给比丘顶礼!
看来,要想完全而真实地认识一个人,不能仅仅靠别人的转述!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海上的雾
法鼓山地处于台北湾的海岸边,依山背海,前面是金山小盆地,背后隔一道小山峰就是茫茫海峡。因此,冬季的东北季风特别盛,强烈北风带来的是大量的降雨与经常性的雨雾天气。
下午,为了修改晚上给僧大的讲座稿,吃过午饭就坐在自习室里动也没动,直到三点钟。待完成任务出来打印稿件时,吓了一跳。早上还是碧空万里的晴朗天,不知何时,竟然起了漫天的大雾。
只见天空都是略带暗灰的乳白颜色,前无边后无际,二十公尺开外就看不见任何物体。走在路上,除了法鼓山近处的建筑若隐若现,其它一切似乎都被消融于大雾中,世界一片混沌中。因为雾中含有大量水气,雾气漫布之处,都是湿漉漉的水珠。地面沾湿溜滑,柱子上水直向下铺,宛若道道溪流从天而降。人走不几步,浑身粘得如同沾满糨糊。
人被浓雾重重地裹着,什么也看不见,除了雨滴,什么也听不见,无比孤寂,仿佛人间已经离去,犹如世界将我抛弃。
不远处就是大海,海上的情况应该不会比这里好到哪里去。茫茫大海,下面是水,上面是雾,没有方向,没有时间,船到哪里都一样,出海的人们,该是怎样的骇惧与痛苦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古人才说:能上山,莫下海。真是佩服海上的民族,没有超人的毅力与勇气,是不敢在海洋里玩的!
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法鼓山的威仪
小时候在家时,一旦穿着拖鞋或不扣扣子就去串门子,总会招致母亲一顿呵斥:"流里流气,不往好处学,什么样子!"于是不得不回来,穿鞋正衣再出门。走亲戚,还没有去之前,母亲就一再交代,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能吊儿郎当,否则以后不得再去走亲戚。于是我只能规规矩矩地坐,老老实实地站。
出家之后,一直住大丛林,每个大寺院总是要求大众:要有威仪,要有僧相,要庄严稳重。于是,从来不敢放肆。出门必然穿着大褂,会客一定着装整齐。
多年的训导,养成了自己注重形仪的习惯,也自以为做得还不错。可是法鼓山僧团的威仪,让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法鼓山的僧众,每个人都把大褂穿得严严实实,几乎从来没有看到他们穿着短褂出门,就是在楼道里、在自习室看书都是这样。能够这样的整齐,绝不是一两天的教育所能成就的,一定是经年累月的训练,习惯成了自然。有时候,我习惯性地穿着短褂就在门前晃悠,一遇到他们来合掌问讯,羞愧至极,赶紧回来把大褂穿上。一向还算有"模样"的我都这样困窘,不敢想大陆那些穿着T恤、衬衫或拖着拖鞋就满街跑的出家人,见了他们会怎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自序 | 第2节:僧眼看台湾(1) | 第3节:僧眼看台湾(2) | 第4节:僧眼看台湾(3) | 第5节:僧眼看台湾(4) | 第6节:僧眼看台湾(5) | 第7节:僧眼看台湾(6) | 第8节:僧眼看台湾(7) | 第9节:僧眼看台湾(8) | 第10节:僧眼看台湾(9) | 第11节:僧眼看台湾(10) | 第12节:僧眼看台湾(11) | 第13节:僧眼看台湾(12) | 第14节:僧眼看台湾(13) | 第15节:僧眼看台湾(14) | 第16节:僧眼看台湾(15) | 第17节:僧眼看台湾(16) | 第18节:僧眼看台湾(17) | 第19节:僧眼看台湾(18) | 第20节:僧眼看台湾(19) | 第21节:僧眼看台湾(20) | 第22节:僧眼看台湾(21) | 第23节:僧眼看台湾(22) | 第24节:僧眼看台湾(23)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