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水滸後傳   》 第三十二回 慶生辰竜舟觀競渡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      陳忱 Chen Chen

  卻說共濤要差精細人到金鰲島探聽李俊年甲,求薩頭陀行那魔魔之法。卻好端陽這日,是李俊生辰,花駙馬要去賀壽。共濤聞得這個消息,不勝之喜,對薩頭陀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那李俊的生辰,正是端陽之日,不消打探了。”當下結起法壇,雕了木人,將馬國主、花逢春、李俊的年甲藏在木人腹內。薩頭陀施符設咒,如法的做起來,不在話下。
  卻說端陽節正是李俊四十整壽,馬國主差一員穿宮大監,備下蟒袍、玉帶、金珠、異寶、壽糕、果品各色禮物,同花駙馬去慶賀。高青、倪雲道:“李大哥的壽誕不可不去,國中安寧無事,留兩員稗將在此護衛,也就同去。”初三日啓行到金鰲島,李俊接見,花駙馬呈上禮帖,道:“國主自要來與伯父上壽,因朝事繁冗,特差內監恭賀千秋之慶。”李俊道:“犬馬之齒,何足為重。煩勞國主這般厚意,何以剋當!”
  到端陽正日,大廳上結采懸球,甬道上張了錦幄,堂上陳設香花、燈燭、神位、糕桃,動起鼓樂。李俊穿了錦袍玉帶,上了香,先拜天地神位。樂和、費保、高青、倪雲、狄成、童威、童猛、花逢春、內監一同拜賀,進上壽酒,李俊回敬致谢。是日大賞三軍,將筵宴設在大海船上,同出海口,共飲蒲酒。裝十個竜舟,軍士都穿號衣,分為五色,每船二十四人劃槳,往來如飛。天氣晴明,微風不動,海波如練。居民都撐了小船,男婦老幼盡來觀看。海外之人,哪曉競渡故事,無不驚喜。竜舟上篩鑼擊鼓,四圍掉轉,將許多鵝鴨丟在海中。那竜舟爭先來搶,涌起雪浪,流珠噴沫,真是奇觀。那李俊等在大船,傳杯換盞,猜枚行令,開懷暢飲,至日昃方散。有詩為證:
  
  玉切蒼蒲榴映紅,中天節氣散薫風。
  豪華事業開佳宴,可改名為混海竜。
  
  話說李俊飲罷壽筵,觀了競渡,到夜回島。要留花逢春盤桓兩日,樂和道:“國中雖然無事,駙馬隔了海面,不能朝夕相聚,多住幾日極是好的。但那共濤是個姦險之徒,其心叵測,見駙馬與高、倪兩將不在,萬一生出事來,國主孤立在彼,又且仁厚,還是速去的好。”李俊依言,修了回啓,把禮物謝了太監。花逢春原同高青、倪雲拜謝而去,不題。
  卻說共濤、薩頭陀曉得李俊年甲,就選十惡大敗受死日,施符設咒起來。兩日之後,國主得病起來,共濤心中暗喜。花逢春、李俊,安然無事。看官要見邪不勝正,唐高宗時節,西域進貢一僧,咒人立死。那太史令傅弈道:“妖僧邪術,害不得正人,叫他咒臣,看會死麽?”高宗喚番僧咒那傅弈,念上千百遍,傅弈挺然不動,番僧反自七竅流血而死。馬賽真衰邁無光,邪神好來侵犯;李俊、花逢春英氣勃勃,且有後福,哪裏敢近他?那薩頭陀盡力施為,七日已滿,國主病反好了,衹是七歲的世子無疾而夭。國主、國母大慟,厚加殯殮。共濤道:“吾師的法術已算半驗了,衹是三人不死,如何計較?”薩頭陀道:“庶人一七必死,那國主、將軍、駙馬是厚福的人,必須二七、三七,若咒至七七,就是帝釋天王,也要招殃。目下花逢春到金鰲島與李俊慶壽,高、倪二將也隨了去,何不設一席,請國主到來,貧僧進藥毒死,便正了位。若怕李俊、花逢春來爭,我有結義三個弟兄,喚故革鵬、革雕、革鵾,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原是占城國人,今在黃茅島屯聚,手下有五千苗兵,慣經徵戰。寫書去招他來,殺了李俊、花逢春,恢復金鰲島,這寶位是萬年永固了。”共濤大喜,進朝啓奏道:“臣見竜體違和,日夕焦勞,世於暴殤,中心哀悼,今幸萬安。明日端陽佳節,懇乞鑾駕幸臣草捨,設菲席與主上釋悶。兼有一西域聖僧,有長生不老之丹,服之延齡千歲,以盡微臣一片芹曝之心。”國主準奏道:“君臣一體,不可過於豐盛,明日早臨便了。”共濤謝恩而出。國主退朝說道:“丞相見世子早殤,寡人悲切,明日端陽要請我釋悶。”國母道:“恐非好意,不可便去。況聖躬新愈,不宜過勞,衹消在宮中設宴慶賞蒲節。”國主道:“咫尺之間,何有過勞!我在宮中,思念世子,觸處生悲,藉此哲開懷抱,亦無不可。”玉芝公主諫道:“共濤久已專權怙勢,擅作威福,有不臣之意。他今日設宴請幸其第,决非好意!就是要去,也等駙馬同去。”國主道:“我兒不須過慮,丞相世受國恩,難道起歹念不成?”公主道:“父王不記萬壽山火燒竜袍,丹霞洞道土偈語麽?傳旨辭了罷。”國主道:“火燒竜袍已應在世子身上,還有恁麽不祥?我已許了他,自古道‘王言如絲’,豈可翻覆!”堅執要去,國母、公主百般諫阻不住。公主道:“父王主意已定,可選三百禦林軍,令兩員稗將帶刀侍衛,以防不測。”國主道:“這個使得。”
  次早共濤又來啓請,國主命排鑾駕,兩員神將帶三百羽林軍護駕,四員內相隨行。到了丞相府,共濤在門前俯伏迎接。到得廳上,擺設得十分齊整。錦屏圍繞,彩帳高懸,說不盡山珍海饈,玉碗金杯。堂下笙簧並奏,執壺上饌的人皆是錦衣花帽。共濤躬身再拜,安送了席。桌面上都是金銀器皿,獅糖樹果,一百二十竜盤餚饌。國主就賜丞相側席相陪。三百羽林軍列在府門外,兩員稗將全身披挂,各持寶劍,立在國主左右。凡進酒饌,錦衣花帽之人擎在頭上,跪着,內相下階接來送上。酒進三巡,食供兩套,又換一班女樂,歌的歌舞的舞,稱觴進酒。
  國主道:“寡人涼德,得丞相佐理朝政,可謂社稷之臣。今日君臣宴樂,千秋盛典。”共濤離席啓道:“主上洪福齊天,春秋正富,世子雖然不幸,自有鱗趾之祥。臣有一女,年已及笄,德容俱備,欲納後宮,以備灑掃,伏望采納。”國主道:“丞相之女,豈可為媵妾!另選國中俊秀,以充後宮。”共濤道:“微臣謭劣無似,叨蒙恩澤,進為宰相。臣之弱女,得侍寢殿,已為萬幸,就令臣女拜謁。”傳云板請小姐出來見駕,國主止擋不住。不一時,梅香侍女簇擁小姐出來。衹見粉雕玉琢,蘭麝芬芳,宮妝豔服,環佩聲和,花枝招展,綉帶飄搖,端端正正,朝上拜了四拜。國主傳旨:“平身。”又取大玉觥斟上琥珀酒,再拜上壽。國主滿心歡喜,說道:“既承丞相盛意,寡人不敢固辭。明日行聘,納為嬪妃,卿可進太師國丈。”共濤令小姐謝恩,小姐如新鶯嬌囀的道:“千歲,千歲,千千歲。”然後輕移蓮步而進,國王大喜。
  共濤道:“臣有一聖僧,欲來朝見,未得令旨,不敢擅便。”國主道:“寡人正忘了,正為要見聖僧,求長生妙藥,可速傳進。”那薩頭陀從後堂走出,滿身瓔珞,烈火袈裟,朝上跳舞而拜。國主起身回禮,賜坐,就與共濤共席。國主道:“聖僧是何國土?到了幾時?”薩頭陀道:“貧僧是西天竺國達摩祖師第三十八代嗣孫,得相傳衣鉢,專修禪定。兼遇蓬萊仙長傳授鼎爐之術,可以降竜馴虎,役鬼驅神。在靈鷲山中煉就九轉靈丹,名曰,‘延齡固本種子紫金丸’。有厚福者,方得服餌。貧僧在海中望氣,見上邦祥光靄靄,瑞氣重重,故航海而來。剛到三日,不敢驟來朝見,因寓在丞相府中。今得恭覲天顔,實是堯舜之君,該餌那紫金丸,壽延千歲,連舉十子。”就嚮腰邊葫蘆內傾出一丸藥,如竜眼大小,隱隱有寶色金光,雙手進上。國主接了道:“承聖僧見惠,自然靈險。當在丹霞山建一座永福寺,請聖僧安禪理性。此藥幾時可服?”薩頭陀道:“此藥純陽煉就,服餌亦須陽日、陽時。今日端陽。”看着日色道:“恰好午時,正當服下。”取下玉碗,斟滿琥珀酒,把牙箸調勻呈上。可憐馬賽真思量延年種子,輕信狂言,把藥酒一口吞下。說道:“怎的這藥味戟着咽喉?”薩頭陀道:“豈不聞良藥苦口利於病。”不消半刻,國主叫肚疼不止。那藥性發作起來,翻天覆地的難過,霎時九竅流血而死。稗將急掣寶劍來砍頭陀,那頭陀卸去袈沙,藏有兩把戒刀,就在筵前拼命。無一二合,兩員稗將都被殺死。內相到門外叫羽林軍進來,薩頭陀口中念念有詞,衹見無數鬼兵從空而下,羽林軍見了心驚膽顫,各自逃命。
  內監趕着人亂走出,到宮報知國主身亡,國母、公主哭倒在地,死而復蘇。花恭人、秦恭人都來哭做一團,花恭人道:“這姦賊弒了國主,必來亂宮,如之奈何?”國母道:“我拼一死,從國主於地下!”公主道:“速着人到金鰲島報知駙馬與李大將軍領兵報仇!”國母就遣內監去了。
  不說宮中之事。再話共濤見國主鴆死,大喜道:“國主已亡,事可大定。”將屍體拖在郊外藁葬了,出榜曉諭:“國主暴薨,有遺令傳位丞相,權主國政。文武百官,明日都要早朝。如違令者,全家誅戮。”又同薩頭陀領了心腹傢將入宮,心內想道:“一不做,二不休,就去搶那玉芝來受用,拼得與花逢春做對頭。”又想道:“聞花逢春有一姑娘,年少寡居,姿容絶世,與玉芝公主立為東西兩宮,平生之願足矣!”薩頭陀也暗想道:“我與共濤幹了這樁大事,要他女兒配我,料想不敢違拗,待革傢兄弟到了,把兵威壓他,怕道權柄不盡歸於我?他若不識時務,也衹費我一丸藥。”兩人各懷歹意,到了宮前,見宮門緊閉,正要喚武士打開,衹見天昏地暗,一股赤氣罩住,共濤與薩頭陀盡皆暈倒,進去不得。那文武官僚,閤城百姓盡皆不伏,口出怨言,要與國主復仇,洶洶不已。共濤道:“蒙吾師法力,國主已亡,衹是民心不伏,李俊、花逢春必起兵來爭,如之奈何?”薩頭陀道:“不妨。革傢的兵即刻到了,必要大加殺戮,使人害怕。明日且正了大位,然後去徵金鰲島,剿絶了李俊、花逢春,其餘不足慮了!”共濤拜謝道:“全恃吾師始終其事,富貴共享。”薩頭陀道:“富貴我也不放在心上,待事定之後,我亦有一樁心事,要你了願。”共濤道:“吾師有甚心願?無有不依。”頭陀大喜。
  忽有報來,革傢兵到了。薩頭陀自去迎進。那革鵬、革雕、革鵾都是膀闊身長,碧眼黃須,力敵萬人。帶二百個戰船,五千苗兵,腕挂長刀,身穿藤甲,披發跣足,如天魔一般。那革鵬弟兄與共濤相見,薩頭陀叫苗兵去捉為頭的臣僚,有一百多人,先斷手足,後梟首級,懸拴通衢。百姓都要歸順,一傢不伏,九傢同斬。那些百姓有多少力量?衹得順從。海口各門盡是革傢把守,敢有一人交頭接耳,就拿來殺了,人人害怕,不敢開口。
  次日五更,鳴鐘伐鼓,共濤戴了衝天冠,服了赭黃袍,升金鑾殿寶座。剛把屁股放下,又是一暈,內侍慌忙扶住。文武百官為着性命,盡來朝賀。共濤封薩頭陀為護世大國師,兼行丞相事。革鵬三人俱為大將軍,執掌兵權,其餘官僚俱復舊職。立夫人為正宮,兒子為世子,女為公主。坐朝已畢,大設筵宴,一同暢飲。共濤道:“寡人蒙國師、大將軍扶助,得登大位,真是滿心意足。衹是宮中進去不得,如之奈何?”薩頭陀道:“不要性急,待破了金鰲島再處。”飲至夜分,送歌兒舞女與薩頭陀、革鵬等取樂。那些苗兵姦淫搶擄,肆行無忌。可憐萬民塗毒,敢怨而不敢言,含淚吞聲而已。
  卻說國母、公主、花恭人在宮中,恐怕共濤來犯,卻不見到。有內相奏道:“共濤與薩頭陀昨日來到宮中,忽然天昏地黑,赤氣罩住,兩個逆賊立時暈倒,故不敢進來。有黃茅島革鵬兄弟領苗兵五千,在城中擾亂,殺了臣民百數,號令通衢,今早升殿自立了。”國母大慟道:“不料祖宗遺業,一旦付與別人,此恨怎消?”玉芝公主道:“駙馬自然即時就到,且安立父王靈座,朝夕設奠,赤氣罩住,想有天神護佑,此賊不久滅亡,母親請自節哀。”國母衹得收淚,安立靈座,日夜哭臨,實是慘傷。
  是夜三更,國母哭得昏倦,朦朧睡去,衹見國主改了道妝,說道:“我不聽良言,誤遭毒手,今隨丹霞師父出了傢,倒也逍遙自在。李大將軍、花逢春决能殄滅賊黨,宮中有金甲神人守住,賊臣不敢進來,你母子且自寬心。我去也!”國母一把扯住,被國主一推,忽然驚醒。喚起公主,訴說夢中之事,公主道:“既是父王托夢,母親寬心。”自此閉上宮門,耐心守候不題。
  再說花逢春到金鰲島賀壽,同高青、倪雲回來,到暹羅城,還隔三十裏,見海面上一隻小船飛也似來。艙內坐一太監,見了花駙馬的船就傍攏來。過了船,對花駙馬大哭道:“國主端陽那日,幸共濤府中,被一薩頭陀毒死,共濤自立為王。國母、公主差我請駙馬回去!”花逢春聽知,哭得昏暈。高青道:“事已至此,哭之何益?商量怎地去復仇!”花逢春道:“且到國中去一看,不知國母、母親、公主何如?”倪雲道:“不可。那廝篡了位,必有心腹把住城門,我等賀壽而來,又不帶兵,此去恐遭毒手。不如重到金鰲島,與李大哥商議,然後進兵。”內監道:“薩頭陀招引黃茅島革鵬兄弟三人,領苗兵五千,處處平定,哪裏去得?況薩頭陀善行妖法,差遣鬼兵,十分了得。共濤那日要進宮門,被亦氣罩住,即時暈倒,宮中幸得無事。不如聽倪將軍之言,回到金鰲島再處。”花逢春無奈,衹得回船。偏生遇了鬥風,白浪滔天,扯不得篷,衹好泊在沙洲上。花逢春心中焦躁,兩淚交流,高青、倪雲勸慰道:“革鵬有五千苗兵,薩頭陀又會妖法,須算個萬全,方好破得。如今正要盡心竭力平定禍亂,豈可先哭壞身子?”花逢春道:“前日萬壽山展墓,偏偏的火燒了國主竜袍,已是不祥。又丹霞山那個道士說出四句偈子,分明是運絶的話,我已曉得不好了。那共濤久蓄異心。樂叔叔一嚮說要提防他,不料果然下此毒手!前日不到金鰲島慶壽,他還忌憚,不敢動手,我若在哪裏,也决不放國主雲赴宴了。”高青道:“他約同了黃茅島苗兵,羽翼已成,我們衹有五百兵,哪裏敵得過?幸喜到金鰲島留着身子,可以報仇雪恨。若在國中,也被他所算了。”天色已晚,風勢愈狂,花逢春一夜不曾合眼。到天明,風息開船。
  到金鰲島,李俊、樂和見花逢春等重複來到,吃了一驚,忙問來意,花逢春哭訴:“國主被共濤所弒,篡了王位。薩頭陀勾引黃茅島革鵬兄弟三人,有苗兵五千守住,進城不得,故來與伯叔商議進兵復仇。”樂和道:“我刻刻防這賊子,幾番要開除他,恐怕國主起疑,故此容忍。豈知果然有此變亂,如今不消說了。大將軍即點兵進剿。”高青道:“他有苗兵五千,薩頭陀善使妖法,我這裏現兵不滿三千,又要留下守島,萬一失手,如何結局?”李俊道:“那馬國主將赤心相待,今日被害,必要與他報仇!況花公子為他駙馬,恩養備至,就如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哪裏論得強弱!”當下點一千兵,三十號戰船,都是白旗白號。留高青、倪雲守金鰲島,自與樂和、費保、童威、童猛、花逢春殺奔暹羅城來。
  到得半路,忽然一聲響亮,把中軍帥字旗吹折,軍士盡皆駭異。李俊道:“帥字旗折,不是好兆,將士俱宜小心。”樂和道:“那苗兵慓悍,薩頭陀又多妖術,革鵬兄弟聞得勇猛,我們不可輕敵。把兵分作三隊,每隊十號戰船;大哥與我為中軍,費保、花逢春為前隊,童威、童猛為後隊。且去看他虛實,切不可輕易交鋒。必要首尾相應,庶無敗局。”分撥已定,將近暹羅,見兩衹巡哨的船,每船各三十苗兵,飛也趕來。花逢春在前隊看見了,取出鐵胎弓,搭上狼牙箭,正中苗兵心窩,翻筋鬥跌下海去,就撥船頭回去。這裏三隊一齊追去,衹見海上有一百多船結個水寨,刀槍如雪的插滿。李俊叫不可上前,在山腳下停泊,樂和道:“看那水寨結得如式,苗兵雄悍,衹宜智取,不可力敵。且搖旗擂鼓,誘那薩頭陀並革鵬等來,委實強弱何如。”叫放號炮,吶喊搖旗,聲張威勢。
  卻說共濤聞金鰲島兵到,請薩頭陀商議:“李俊、花逢春到來,何以禦之?”薩頭陀道:“有革傢兄弟三人在海口,怕他則甚!他們自來送死,省得去攻金鰲。我有一個奇計,教他個個身亡,不留片甲。”正是:惡魔巧布彌天計,義士幾傾一炬中。不知薩頭陀用甚計策來,且聽下回分解。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馬賽真之交敗運,自不必言。共濤不肯安享富貴,妄念一生,遂至全家受戮,一敗塗地。人也,非天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出版說明水滸後傳序
第一回 阮統製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貨 顧大嫂直斬豪傢
第三回 病尉遲閑住受餘殃 欒廷玉失機同入夥第四回 鬼臉兒寄書罹重禍 趙玉娥錯配遇多情
第五回 老管營少妾殺命 補天雕舊僕株連第六回 飲馬川群英興舊業 虎峪寨鬥法辱黃冠
第七回 李良嗣條陳因賜姓 鐵叫子避難暫更名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 寶帶橋金蘭逢故友
第九回 混江竜賞雪受祥符 巴山蛇截湖徵重稅第十回 墨吏貪贓賠錢縱獄 豪紳聚斂加利償民
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 射鯨魚一箭顯傢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 暹羅城危睏乞和親
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遭讒先避跡 聞參謀高隱款名賢
第十五回 大徵戰耶律淳奔潰 小割裂左企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 柳塘灣快除雪舟恨
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 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三山遭冤入登雲 焦面鬼謀妻落枯井
第十九回 啓兵端輕納平州城 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 美髯公良朋解險厄
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 小旋風冤睏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傑重逢 睏汴京奷雄遠竄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