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骂最多的人和最多人骂的人--李敖 Most people curse curse most people - Li Ao   》 十、《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1)      陈才生 Chen Caisheng

  就文学角度而言,李敖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日记作家。在部队服役期间,他除了写作一些诗歌、小说、散文、论文和书信外,最大的成绩便是他的《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的日记往往是一种秘而不宣的私生活记录,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等生前的日记就是如此。鲁迅曾说自己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胡适早年发表的《藏晖室札记》,也只是其友许怡荪从他的日记中摘抄出来的一部分而已。而像郁达夫发表的日记体作品,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加工提炼后的文学创作了。从这些发表出来的文字是很难看出日记作者的生活真相的。与许多日记作家不同的是,李敖的日记既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可以拿来给别人看的。他的日记基本上是公开的。在连队里,李敖日记成了战士们精神上的食粮。几十年过去了,战友们依然记得那个在休息时间不停地挥笔写作的书生形象。他似乎永远不会感到疲劳,一有空隙便能文思泉涌,神速地执笔成文。即使是在夜晚熄灯后,同室的战友也时常能看见他打着手电筒看书或写日记。他说:“许多事本来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可是它们消磨了你一天的青春,把它们简单记下来,留给回忆,也许就是它们的意义了。”②  李敖军中日记基本上是每月一册,每册都有标题,如“横槊集”、“插羽集”、“金戈集”、“杀气不脱集”、“双枪少尉集”、“在那一连串苦斗的日子”、“不与集”、“兹疑录”等等,从标题可以看出他在此一时期的生活内容和思想路向。就他的日记内容看,他的确是有闻必录、有感必记,训练状况、连队生活、人际纠纷、同学来信、读书心得、个人“隐私”、百姓生活,以及标语中的错字,厕所里的“文学”,小学生在墙上的胡写乱画,等等等等,无论美丑,无论善恶。他说:“我要把我内心的喜怒哀乐好恶皆不掩饰地表示出来,我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道学家的门徒。”  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从不午睡。在闷热如蒸的正午,在战友的鼾声中,他悄悄地记下半日来的生活。他的日记是典型的随身日记,日记本包在一个塑料袋里,放在胸前,不论下雨或汗如雨下,由于有塑料袋的保护,日记本不受影响。上课时间,如果那课讲得枯燥乏味,他便拿起笔又写日记又写诗,决不浪费一分一秒。他在日记中自我勉励道:“我实在该这样走路——时时刻刻用功。用五分钟的功,半小时的功,一天的功。”  就这样,在一年半的艰苦生活中,他写下了完整无缺的预官日记,共计66万字。真实地记录下了那个时代里个人、军营、家庭、社会之间,相互产生的激荡。有战友说看李敖日记,像是看“鬼打架”。盖矛盾曲折错综复杂之谓也。从他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思想上的变化特征,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现实生活形象再现的艺术功力。比如他对环境的描写:  四时起床,夜行抵山头再防御,时阴霾满天,乃卧于山顶,雨衣甚潮,侧卧及用枪托为垫,乃稍解潮气……太阳出来了,晒走了草上衣上的露水,晒出了身上的“露水”——我明显地感到胸前一行行汗珠的下淌……  太阳大了,德武的“人造树”遮不住了,乃跑到竹林下,在人声嘈杂中睡了一小时。二时五十即出发,一上公路即遇大雨,我没带雨衣,雨点大,打人痛,可是要熬过这“迟滞作战”大正面的课目。沿公路南下……我在水中洗了一阵裤腿,时全身早已透湿数次,晚风自对岸吹来,冷得至于上下齿打抖其剧,真要老命、要老命。时方晚晴,景色甚美,对岸群山与火车过铁桥皆好看,傍晚始奔下山。在路旁吃饭后出发,过善化、新市。途中谈天,赖以忘疲,唱歌时连长奇怪我高兴,我语以苦中作乐,今日唱歌及走单轨玩,人多怪之。连长途中一再怪我爱请客的毛病,尔昭说我不量财力请客之不当。晚上赶路竟把裤管“腾”干,真想不到也!十时后抵新化。今日净走八个多小时,三万公尺,六十多里,善培送的袜子助力不少,右脚鞋垫又从中凸起,故一大段路甚艰苦。途中吸烟一支,边际效用甚大。①  整日上午六○及八一炮讲习试射,面对美浓溪旁,群山遥抱,溪水与砂石相间,午饭后人皆就荫而卧,我却携板凳、望远镜、讲义夹步于一砂石角上,远眺二村女浣衣,二童子浮于木上戏水,全身虽受日炙,然以清风澄水微波,亦不觉其苦也。现在我还在该处写日记,一同学言我如是颇有“诗意”,我心头有所思,可是充满了一片茫茫的味儿。往远处望,山真是高得多,平望过去,鹅卵石、碎石、绿草、黑沙、浇水、长堤、轻烟、微波、浅蓝的天、不定的白云、云上的山峰,现在我准备来一次水清而濯足了。上面太阳晒着,水不算凉,可是脚放下去却有一番“不知足下”的感觉,头上的胶盔还不错,遮了不少的阳光和热度,水中的鱼比蝌蚪还要小,板凳放在沙上就陷了下去,愈陷愈深。①  作者写“雨衣甚潮”、汗珠“下淌”、“太阳大了”、“雨点大,打人痛”、“上下齿打抖甚剧,真要老命、要老命”,鞋垫“从中凸起”、“一片茫茫”、“水中的鱼比蝌蚪还小”等等,这种细微的心理感受与单纯的环境描写相比当然更具有形象的表现力,文笔简洁清峻,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美。再如:  天黑下雨,我轻装,只穿雨衣戴胶盔,急行于泥泞,转赴马路,在桥边被团长拉了一把,真混球!军行甚速,间跑步,唱了一段歌以解之。至小新营,东向走入土路中,小休息一会,又在泥中乱走……我浑身汗湿,拉出上衣,在冷风中吹吹,吹了一路,反倒凉快。自山上小休后,再行即渐不支,终落伍,独行山中,夜色甚美,但有一点恐惧,远村灯火,望之极美、极诱人。黑路摸索多时,宜其向往夜间之光明也。②  午后赴六○阵地,在小三角茅棚中躲雨,脱衣扭干衣服,不穿衣真舒服,宁冷不愿湿里也。下午又去看地形,路多为水淹,车行时雨打面不能睁目,又冷又湿,要命要命。自台南北部后甲里看地形归,在大子村下车,请忠庆、信忠、明山等喝酒,吃花生及糕,另送驾驶烟一包,我此时已冻得吃不消,乃把军毡裹在身上湿衣服里才免于身上大抖。车过新化时,又下车请他们喝酒吃东西,我又贮酒一瓶于水壶中,以御夜间在野外过夜之寒气,准备以醉态争取“杀时间”也!③  这里,作者在“泥中乱走”的语句十分形象地表达了行军中泥泞遍地、慌不择路的情态,既写出了行为动态,又写出了此时的心态。作者“落伍”后,独行山中的“夜色甚美,但有一点恐惧,远村灯火,望之极美、极诱人”,又真切地写出了自己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而“雨打面不能睁目,又冷又湿,要命要命”一句更是叙中有描,描中有叙,极尽白描之极致,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寒冷中的生理和心理感觉,有声有色,如在面前。  在李敖的军中日记里,以内省式的思想感受居多,以客观的叙述居多,但作者对心灵上感触颇深的事物总是不放过捕捉感觉的机会,因此像上述细腻的艺术感觉在李敖的军中日记里时有出现,其中显露出来的作者的艺术才能,恰恰说明了他日后的白话文成就并非天外来客,盖其来有自也。  就总体而言,李敖的军中日记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实录,更是当时国民党军人生活的纪实,它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自然不容忽视。他的战友、后来取得博士学位的杨尔琳教授以“真、切、透、活”评价,其实不虚。  关心穷苦百姓的生活,记述底层人的故事,是李敖军中日记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他对军中乐园黑暗内幕的调查。60年代的台湾已在世界上有“妓女王国”的“雅号”,“军中乐园”就是其中的一大“景观”。  1960年3月7日,李敖从步校分配到连队的第四天,便参观了“美娜公共茶室”、“仁武特约茶室”,即人们所说的“军中乐园”——军队中的妓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一、他向往“伟大惊人”(1)一、他向往“伟大惊人”(2)二、行为“古典”
三、神交梁启超四、师从严侨(1)四、师从严侨(2)
五、暗恋罗君若六、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1)六、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2)
六、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3)七、姚本师,“不拒曲木”八、胡适:(1)
八、胡适:(2)九、“偏要惊人过一生!”(1)九、“偏要惊人过一生!”(2)
十、《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1)十、《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2)十、《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3)
一、他向往“伟大惊人”(1)一、他向往“伟大惊人”(2)二、行为“古典”
三、神交梁启超四、师从严侨(1)四、师从严侨(2)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