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皇傢醫事   》 乾隆長壽有秘訣(2)      屈維英 Qu Weiying

  乾隆帝還喜歡寫詩,酷愛書法。乾隆帝一生遍遊名山大川,到處寫詩題詞,一生共寫詩43,630首,其數量之多,在中國歷史上無人望其項背。詩能言志放懷,陶冶人的性情,這也是“養生重在養性”的一種體驗吧;乾隆走到哪裏寫到哪裏,到處都留下了他的墨跡。這大概也是他健康長壽的一個原因。因為寫字時要求“不思聲色,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寧神靜氣,氣貫於一”,不意間達到了靜心、養性、舒氣、健腦、通脈、活血、壯骨、安神的目的,可謂一舉數得的養生之道。
  乾隆帝在總結自己的養生經驗時認為:“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也”。“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又說“老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這些觀點都值得今天的人們重視。
  此外,自古帝王多好酒色,致使命門火衰,腎精虧損,下元不固,故衰老之徵常早見。乾隆帝壽達89歲,與節制酒色無不有關。
  研究清宮醫案的專傢們認為,乾隆帝的長壽和其日常所用的抗衰老醫方也有很大關係。
  乾隆經常服用的補益藥方有:龜齡集、龜齡湯、鬆齡太平春酒方、椿齡益壽藥酒方、健脾滋腎壯元方、秘傳固本仙方等。
  這6個長壽仙方多屬於脾腎雙補之品。如龜齡集方,就由人參、鹿茸、雀腦、枸杞、肉蓯蓉、熟地、牛膝、杜仲等大量補腎藥組成,主治筋骨乏力、頭暈眼花、盜汗、遺精、陽痿,以及陰寒腹痛等癥。秘傳固本仙方,由41味藥物組成,大都是強腎補益之品,以丸劑方式緩調,方中由補骨脂、魚鰾、馬驢腎、鹿茸、黃狗腎、益智仁等大量補腎強壯藥組成,故名“固本”,“固本”者即“固腎”也。這是因為,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既充,體質自當健康矣。
  健脾滋腎壯元方,由九香蟲、杜仲、車前子、鹿茸、淫羊藿、枸杞、懷山藥等組成。方中配有香附、木香等利氣之藥,使本方在達到補益作用的同時,避免有脘膈脹悶的副作用。九香蟲為蝽科昆蟲,《本草綱目》稱此藥可治“脾腎虧損,壯元陽”,配以補腎之藥,其益腎壯陽的效果更加明顯。
  除上述方劑外,乾隆帝常用的還有具補腎作用之長壽廣嗣丹、三一腎氣丸等;具補脾作用之八珍膏、補益資生丸等;具雙補脾腎作用之補益蒺藜丸、瓊玉膏、五芝地仙金髓丹等;具補氣血作用之噙化人參、黃芪膏、百齡丸、保元益壽丹等。但有些藥在闡述其療效時用所謂“其妙不能盡述”等語,則應該進行係統的醫學研究,並進行一定數量的動物壽命實驗研究,加以證實,不可盲目輕信。
  乾隆帝一生沒有患過嚴重疾病,其臨終脈案證明了這一點。嘉慶四年大年初一乾隆脈案記載:“皇上聖脈安和,惟氣弱脾虛,議用參蓮飲。人參一錢五分,建蓮三錢,老米一錢炒,水煎服。”時隔兩天,即大年初三,乾隆安然駕崩。這說明,他基本上是盡其天年,壽終正寢。
  通過對乾隆帝長壽原因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包括清宮醫案在內的祖國醫學是長壽研究之寶庫。在清宮醫案中,記載着不少有一定延年益壽作用的藥方,諸如還少丹、瓊玉膏、青蛾丸、斑竜丸、七寶美髯丹、資生丸和首烏延壽丹,等等。其中多數具有補腎健脾、益氣活血之功用,既壯先天又補後天,既補元氣又補中氣。這些都值得今人進一步研究和挖掘。
  總之,清朝的皇帝和後妃都十分重視養生、益壽,尤其是年臻“古媳的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後最為突出。他們大多深諳“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的養生之道,至今仍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筆者認為,清初“康乾盛世”的出現,固然是他們高瞻遠矚、勵精圖治的結果,但也與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健康長壽有很大關係。在清入關後的267年中,“康乾盛世”就占一半,僅康熙、乾隆兩朝就維持了121年。如果他們兩位沒有健康的體質和旺盛的精力,如果他們都像順治、同治那樣短命,那麽大清的歷史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皇傢醫事》目錄作者自序(1)作者自序(2)作者自序(3)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帝王也需用猛藥(1)
帝王也需用猛藥(2)醫療護理方法多(1)醫療護理方法多(2)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藥材地道要講究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重視未病控病情(1)
重視未病控病情(2)中醫治西人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臨終救命生脈散(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