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儿 中國高端訪問拾伍:奧運英雄五環傳奇   》 第34節:孔令輝 乒乓王子"球而優則教(1)      餘瑋 Yu Wei    吳志菲 Wu Zhifei

  孔令輝
  "乒乓王子"球而優則教
  孔令輝,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有"乒乓王子"之譽。1975年10月出生於黑竜江哈爾濱。歷任黑竜江省乒乓球隊、國傢乒乓球青年隊、國傢乒乓球隊運動員。是中國乒乓球歷史上第1個男單橫板的世乒賽冠軍,曾獲世界乒壇"大滿貫"。現任國傢乒乓球隊女隊教練。
  對於"乒乓王子"孔令輝及無數關註孔令輝的"輝迷"們來說,2006年10月12日是個夾雜着淚花與希望的日子。那天,在無錫市的運河飯店召開了國傢乒乓球隊教練員述職、競聘會議。與會人員人手一份的會議議程上,在一堆述職、競聘者的條目包圍中,"4時50分,孔令輝發言"顯得與衆不同。孔令輝當時是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兼教練,他發言?莫非……臺下的人們猜測着。4時10分,會議議程上前一位述職者剛下臺,孔令輝緊接着快步走上發言臺,他清了清嗓子,嚮在座者宣佈:"我在這裏嚮大傢鄭重宣佈,我决定結束自己的運動員生涯,將嚮新的目標---教練生涯邁進。"
  近年來,孔令輝一再嚮五度出戰奧運會的世界乒乓名將瓦爾德內爾看齊。成為中國"老瓦",常青於世界乒壇,是孔令輝、也是關心中國乒乓球的人們共同的夢想。然而,在執着於理想和與各種睏難抗衡的矛盾漩渦裏,孔令輝在苦苦思索,也在奮力拼搏,最終他作出了智者的選擇---轉戰臺下。一言既出,臺下鴉雀無聲,或訝異,或疑惑,或感懷……此情此景,縱是無聲更動人,孔令輝的聲音哽咽住了,幾顆淚珠從他微笑着的臉上滾落……英雄匆匆謝幕,人們更加期待一個全新"輝"時代的來臨!
  "輝哥"升格"孔指導"首先學會的是面對女隊員的眼淚
  2006年10月12日,孔令輝在31周歲生日的前1周,他選擇了退役。在國傢隊教練競聘會議上,會議規定普通教練發言衹有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對孔令輝來說,這20分鍾意義非凡。站在發言臺上,孔令輝剛開口宣佈自己退役的消息,就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哽咽起來。當他說完最後一句話"我真的捨不得放下陪伴了自己20多年的乒乓球拍"時,蔡振華的眼圈紅了,孔令輝的父親、黑竜江省乒乓球隊主教練孔祥智流下了眼淚,在場很多教練也紛紛動了感情。
  在孔令輝宣佈退役後,孔令輝的好友們趕到無錫提前為他慶祝10月18日的31歲生日。這個生日,也因此成為他另一種生活的開始。决定終止自己20多年的運動生涯,對於孔令輝來說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孔令輝說這些年來自己一直都處在一種矛盾之中。一方面他捨不下鐘愛的乒乓球運動,那時,無論是孔令輝還是球迷,都有一個"中國老瓦"的夢想。但是另一方面,他在與各種睏難抗衡。
  然而,在傷病和一無所獲的2006年,孔令輝終於作出了"不如離去"的决定。對此,孔令輝看得很清楚,"在瑞典,衹要瓦爾德內爾想打下去,其他年輕選手就很難超越他。可是,在中國,由於梯隊建設完備、競爭激烈,因而會不斷有非常優秀的年輕運動員涌現,來頂替一些老將"。中國乒乓球界從來都不缺少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運動員的更替就如"長江後浪推前浪"般無法抗拒。再則,國內"金牌重於一切"的體育心態也不可能允許任何人有足夠的輸球機會。對比江嘉良25歲挂拍,王濤30歲退役,劉國梁則在風華正茂的27歲上任男隊主教練,孔令輝31歲告別運動員生涯,在中國乒乓球冠軍隊伍裏確實也已經創造了一個奇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華藝出版社
第1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1)第2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2)
第3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3)第4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4)
第5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5)第6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6)
第7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7)第8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8)
第9節:許海峰 中國奧運第一金之後的新奇跡(9)第10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1)
第11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2)第12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3)
第13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4)第14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5)
第15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6)第16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7)
第17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8)第18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9)
第19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10)第20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11)
第21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12)第22節:陶璐娜 走在輝煌與低迷之間(13)
第23節:鄧亞萍 乒壇女皇的奧運不了情(1)第24節:鄧亞萍 乒壇女皇的奧運不了情(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