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裸女   》 第34節:第九章 嘴(2)      戴斯蒙德·莫裏斯 Desmond Morris

  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嘴就逐漸失去了探察的角色,這個任務幾乎完全被我們出衆的雙手所接管,同時被接管的嘴部功能還有打架,憤怒的猿類會抓住對手撕咬它們,而憤怒的人類則會用手攻擊敵人的頭部,或是拳腳並用與敵人打鬥,直到窮途末路的時候他們纔會想起來用牙撕咬對手。在人類的捕獵過程中,情況也是大抵如此,人們徒手、或者是手執武器進行獵殺,雙手起到的作用就相當於在肉食動物中非常普遍的、致命的撕咬。隨着很多職能由嘴部轉移到了雙手,人類的牙齒也就變得越來越小,與其他物種的牙齒相比,人類的牙齒越來越不值一提。我們的犬牙漸漸失去了長長的尖端,它們衹是比其他的牙齒略微長上那麽一點點,衹有那已經變鈍了的牙尖還能夠提醒我們,讓我們記起祖先們曾經經歷過的蠻荒歲月。
  成年人的牙齒總數應該是三十二顆,其中的二十八顆是在青春期長出來的,它們逐步取代了我們在童年時期所使用的、個頭很小的乳牙。剩餘的四顆牙齒,是生長於口腔後部的智齒,它們是人們進入成年期之後生長出來的。有些時候,四顆智齒當中的一部分會長不出來,甚至四顆智齒統統長不出來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每個成年人的牙齒數量並不確定,可能會在二十八顆到三十二顆之間發生變動。
  男性的牙齒與女性的牙齒在形態上略有不同,差別最明顯的是他們上排牙齒當中最前面的幾顆。總的來說女性的牙齒都比男性的牙齒外觀工整,男性的牙齒有着更多的棱角,也更為粗壯,同時,由於女性的下巴比男性的要輕巧,她們的牙齒在個頭上當然也會比男性的牙齒稍小一些。
  除了撕咬、咀嚼食物這兩大最主要的功能以外,牙齒還有着其他的作用,諸如咬緊、夾緊、研磨、在寒風中打顫等等。咬緊牙關往往發生在要求身體各部分更加努力地運做,或者是某人正感受着劇烈疼痛的時候,在那些正在進行格鬥的摔跤手臉上,以及那些即將接受針劑註射的孩子們臉上,我們都能觀察到這種動作,它是人類對於可能遭受的身體傷害所做出的本能反應。如果一次衝擊即將落在臉上,那麽正張開着的嘴巴很可能會遭受極大的傷害,牙齒可能會被撞在一起,甚至可能會造成牙齒的脫落,而處於鬆弛狀態的下顎也在劫難逃,搞不好會在外力的衝擊下脫臼。
  關於人類牙齒的其他動作還包括咬牙切齒、磨牙等等,事實上這兩個詞語形容的動作非常接近,而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生概率則都不怎麽高。在正常的睡眠當中,有不少人會磨牙;而當人們遇到讓他們極其惱怒的事情時,他們大都會咬牙切齒,盡力抑製自己行將失控的情緒。睡夢中的磨牙是人類在某種類型的“噩夢”中的自然反應,是那些在真實生活中受到挫折的個人在潛意識的驅動下所進行的發泄——他們知道在睡夢中自己是安全的,所以他們敢於嚮着力量比自己更強大的對手咬牙切齒、怒目而視。
  雖然牙齒表面的琺琅質是整個人體內最堅固的物質,牙齒的腐壞依然成為當今世界最普遍的人類疾患。原因看起來非常簡單,一種叫做嗜酸乳酸菌的口腔細菌很喜歡糖份以及碳水化合物,如果在人類進食之後,有部分含糖的粒子或者碳水化合物的微粒被遺留在牙齒以及牙齦上,它們就會快速發酵,在很短時間內轉化為乳酸,這種酸性環境越發利於嗜酸乳酸菌的存活,於是它們開始更猛烈地自我復製,這個過程進行得非常之快,最終嘴裏的唾液會變得酸性極強。這種強酸能夠侵害牙齒的表面,在琺琅質上形成小的空洞。上述的整個過程已經通過多種方式得到了驗證,比如說,在戰爭時期的歐洲成長起來的人,他們的童年時期沒有機會吃到太多的精煉食糖或者澱粉類食物,而他們的牙齒空洞也就相對要少;而那些被喂以高糖份食物的動物,如果它們是以正常的方式進食,那麽很快它們的牙齒就開始出現腐壞,但倘若是用試管對它們進行喂食,確保食物完全不接觸牙齒,那麽它們的牙齒就完全不會出現問題。更進一步的證據是,那些生活在密林深處的野生黑猩猩都有着非常健康的牙齒,而那些出沒在人類聚居點附近,靠收拾人類的殘羹剩飯過日子的黑猩猩,他們的牙齒基本上就沒法兒看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星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進化(1)第2節:第一章 進化(2)第3節:第二章 頭髮(1)第4節:第二章 頭髮(2)
第5節:第二章 頭髮(3)第6節:第二章 頭髮(4)第7節:第二章 頭髮(5)第8節:第二章 頭髮(6)
第9節:第三章 眉毛(1)第10節:第三章 眉毛(2)第11節:第三章 眉毛(3)第12節:第三章 眉毛(4)
第13節:第三章 眉毛(5)第14節:第三章 眉毛(6)第15節:第四章 耳朵(1)第16節:第四章 耳朵(2)
第17節:第四章 耳朵(3)第18節:第四章 耳朵(4)第19節:第五章 眼睛(1)第20節:第五章 眼睛(2)
第21節:第五章 眼睛(3)第22節:第六章 鼻子(1)第23節:第六章 鼻子(2)第24節:第六章 鼻子(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