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流动的光影声色:罗展凤映画音乐随笔   》 第34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12)      罗展凤 Luo Zhanfeng

  同样的萨克斯管与桑多利琴,除《Farewell Theme》里的一片无奈与悲情之外,也曾有过反抗的声音。《Scream》一曲响起,就仿佛听到这位年过半百的史毕罗斯的吶喊声,记得他跟家人在屋前作别,目送着妻儿乘车远去,就提着行李,走到放置蜜蜂箱的大货车前,寻求新生,开展旅程。《Scream》在这里亮亮地响起,那是一把寻求出路的呼唤--背后弦乐团的延绵音色(揉弦与泛音的运用),仿如蜜蜂的嗡嗡叫声,护送着史毕罗斯走上这新生之路。
  只是前路茫茫,乐音沉沉,音乐在这里,早预示了史毕罗斯情感的落空,生命的错落。一连串的希望幻灭,史毕罗斯决定自尽了结余生。只见史毕罗斯独个儿经历了长久的沉默思量,最后在小山上翻倒了一个又一个的蜂巢,由着蜜蜂蜇伤自己至不支倒地,弥留时更以抽搐的手腕敲击地面,仿佛成了其死前的最后遗言。然后,镜头从史毕罗斯手腕的特写拉开--镜头慢慢仰望,画面是一片广阔晴空,蜜蜂们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轻快的钢琴旋律开展了,是一曲精致的华尔兹,高贵华丽。最快乐的乐声,只属于电影结尾。那象征了史毕罗斯最刚毅的一个决定,为自己一生,作了最自主、最具尊严的一个句号。
  国境之诗篇
  宿命的变奏:《鹳鸟踯躅》
  有时,在雨声的背后,为了能够听到音乐,大家都沉默着,什么也不说。
  --《鹳鸟踯躅》
  安哲罗普洛斯在一次访谈中提及,《鹳鸟踯躅》(The Suspended Step of the Stork,1991)是一部关于"流放"的故事。"异邦人"在这里,不单指向肉身的流放,也指向内心的流放。国境在这里,不再单纯是地理上的或客观上的,还指向个人的、心理上的,是一个人脱离了"家"(Home)的流放状态--寻找自身,甚或找着与世界(外间)平衡的过程。正如安氏在另一次访谈中所说:
  《鹳鸟踯躅》不止在谈地理的边界,还有人际之间的边界、爱情的边界、友谊的边界、一切的边界。马楚尼在片中也问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越过边界了--但是要越过多少道边界,才能回家?"对我而言,要找到一个地方,让我能跟自己、跟环境和谐相处,那就是我的家。家不是一间房屋,不是一个国度……
  又说:
  家就是我们每个人历经千山万水所寻求的一种和谐状态。
  电影从两方面出发,关于群体的,也关于个人的。难民一直是安氏关注的题材,在大历史的无形驱使下,难民只得不断迁徙移动,千辛万苦,涉水偷渡,只为跨越邻国边界,寻求安身乐土。故事的另一边关于一名政客(Marcello Mastroianni饰),在事业高峰期时突然失踪,从此销声匿迹。电视台记者亚历山大(Alexandre,Gregory Karr饰)成了串联两者的中介,在边界拍摄难民生活的纪录片时,他瞥见一张貌似政客的脸庞,从此挥之不去,决定查明,故事从此展开。
  依旧是安氏一贯的凄冷基调,然而影像中更渗进一股无望与孤绝的氛围。如果"沉默三部曲"中的人儿还能结伴同行走上一段路途,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形疏离。不断寻求真相的记者、失踪的政客、跟挚爱失去联系的政客妻子(Jean Moreau饰)、跟政客长相一样的年老难民(同由Marcello Mastroianni分饰)、老难民的年轻女儿(Dora Chrysikou饰)。这里,每个人经常单独地出现在景框内,仿佛受制于有限空间,彼此的沟通往往是有一句没一句的,甚或只能凭借眼神,无言相视,让欲言又止的话在空气中凝住。像记者与老难民的女儿在酒吧里偶尔相遇,甚或政客/老难民与政客妻子被安排下的刻意重逢,透过缓缓的镜头移动,仿佛潜入一众人物悸动与脆弱的心房,有意难表。处身于两极世界,令人与人之间筑起了无形围墙,共通点是同样的孤独、寂寥,细微的内在变化,都借光影与乐声表露淋漓。
  卡兰德卓的《Refugee's Theme》贯穿了整部电影,那是电影里的主旋律。开场时,画面以波涛起伏的大海跟霸气十足的直升机徘徊空中作为序幕,沉郁清冷的《Refugee's Theme》也就成了序曲,起初直升机的机叶声跟音乐的声浪相若,后来音乐渐渐收细,伴随的是叙事者的叙述与提问。无疆的大海,有疆的国界,难民在被希腊政府拒绝入境的情况下,只得选择投海自尽。蓝天白云,灿烂阳光,海上却是一具具无助的浮尸,形成强烈反讽。画面外,卡兰德卓的音乐注入了一股悲天悯人的悲情,洋溢着幽幽的诗意,乏力的双簧管继续以一己之力,在弦乐团的氛围里独自以脆弱的声音抗衡,最终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预示了难民们悲剧的一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声画联姻 文/周黎明第2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1)
第3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2)第4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3)
第5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4)第6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5)
第7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6)第8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7)
第9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8)第10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9)
第1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第1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2)
第13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3)第14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4)
第15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5)第16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6)
第17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7)第18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8)
第19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9)第20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0)
第2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1)第2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2)
第23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1)第24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