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说评论 》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34節:第四本 草橋店夢鶯鶯雜劇(2)
侯虹斌 Hou Hongbin
老夫人無可奈何,喝道:這端事都是你個賤人。紅娘稱:非是張生小姐紅娘之罪,乃夫人之過也。老夫人奇了:這賤人倒指下我來,怎麽是我之過?紅娘說:"守信者是人之根本,當日軍圍普救,夫人許諾退軍者可以把小姐嫁給他。但兵退身安之後,夫人卻反悔失信了。既然你不肯成就其事,就多給點錢,讓張生離開算了,偏偏你還讓小姐認張生為哥哥,留請張生住在書院,給兩人製造機會,纔造成今天的局面。如果夫人要把這件事鬧大,一來辱沒相國傢譜;二來張生日後有成就了,他怎麽能忍受別人對他的恩將仇報?就算打官司,夫人也要擔當治傢不嚴之罪;何況,一打官司,老夫人背義而忘恩之事就天下皆知了。老夫人還不如寬恕他們過失,允諾了婚事,這不是大傢方便了嗎?秀纔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頭,不正好姻緣嗎?"
這部"王西廂"一個有趣之處是,最慣於把"道學"教條挂嘴邊的人,恰恰是不識字、最少受這種教條影響的紅娘。她用"非禮莫視、非禮莫聽、非禮莫言、非禮莫動"嘲弄張生的癡狂,用"孔聖之書"、"周公之禮"處分跳墻前來相會的"花木瓜",而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指責老夫人的背信棄義。《西廂記》嚮來被譽為"本色"、"當行",就是人物語言非常符合人物的地位、性格,此時此地的心理。有時打破常規,如紅娘竟然喜歡掉文,大量運用典故、常常使用聖賢書,但讀者卻絲毫不覺得突兀。
其實,這並沒有違背人物身份。紅娘自幼便服務於相國府,從老相國、老夫人到小姐,都是讀書人,紅娘對文化修養是雖不能至、卻心嚮往之,她在旁聽鶯鶯受教和背誦時因智慧過人也熟記於心。須知,鄭玄(東漢經學大師)傢的婢女皆能解詩,而黛玉養的鸚鵡,還能吟出"每日價情思睡昏昏"呢。另一方面,比起張生、崔鶯鶯這些正規讀書人,紅娘更喜歡尋機賣弄幾句。而且,正因為她未必深信這些道學教條,常常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譏諷張生、老夫人,效果極佳。
這一篇,金聖嘆在點評之外,還有奇文一段:
蓋天下最可惜是迢迢良夜,轟飲先醉,一。見絶世佳人,疾促其解衣上床,二。夾取江瑤柱,滿口大嚼,三。輕將古人妙文,成片誦過,四。此皆上犯天條,下遭鬼戮之事,必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者也。
這篇"拷豔",便是金聖嘆認為的天下妙文,如果不細細品讀,那真是焚琴煮鶴、牛嚼牡丹之舉了。
3、這邊在娘跟前偏"羞人答答",那廂是欲自首卻"苗而不秀"
夫人被紅娘辯得啞口無言。木已成舟,老夫人必須接受現實,而最好的解决辦法就是承認既成事實。衹得嘆一聲:我不合養了這個不肖之女。待經官呵,玷辱傢門。罷罷!俺傢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與了這廝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 |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 | 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 |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 | 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 |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 | 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 |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 | 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 |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 | 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 |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 | 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 |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 | 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 |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 | 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 |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 | 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 |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 | 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 |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 | 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