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无可奈何,喝道:这端事都是你个贱人。红娘称: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老夫人奇了:这贱人倒指下我来,怎么是我之过?红娘说:"守信者是人之根本,当日军围普救,夫人许诺退军者可以把小姐嫁给他。但兵退身安之后,夫人却反悔失信了。既然你不肯成就其事,就多给点钱,让张生离开算了,偏偏你还让小姐认张生为哥哥,留请张生住在书院,给两人制造机会,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如果夫人要把这件事闹大,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有成就了,他怎么能忍受别人对他的恩将仇报?就算打官司,夫人也要担当治家不严之罪;何况,一打官司,老夫人背义而忘恩之事就天下皆知了。老夫人还不如宽恕他们过失,允诺了婚事,这不是大家方便了吗?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不正好姻缘吗?"
这部"王西厢"一个有趣之处是,最惯于把"道学"教条挂嘴边的人,恰恰是不识字、最少受这种教条影响的红娘。她用"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言、非礼莫动"嘲弄张生的痴狂,用"孔圣之书"、"周公之礼"处分跳墙前来相会的"花木瓜",而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指责老夫人的背信弃义。《西厢记》向来被誉为"本色"、"当行",就是人物语言非常符合人物的地位、性格,此时此地的心理。有时打破常规,如红娘竟然喜欢掉文,大量运用典故、常常使用圣贤书,但读者却丝毫不觉得突兀。
其实,这并没有违背人物身份。红娘自幼便服务于相国府,从老相国、老夫人到小姐,都是读书人,红娘对文化修养是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她在旁听莺莺受教和背诵时因智慧过人也熟记于心。须知,郑玄(东汉经学大师)家的婢女皆能解诗,而黛玉养的鹦鹉,还能吟出"每日价情思睡昏昏"呢。另一方面,比起张生、崔莺莺这些正规读书人,红娘更喜欢寻机卖弄几句。而且,正因为她未必深信这些道学教条,常常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讥讽张生、老夫人,效果极佳。
这一篇,金圣叹在点评之外,还有奇文一段:
盖天下最可惜是迢迢良夜,轰饮先醉,一。见绝世佳人,疾促其解衣上床,二。夹取江瑶柱,满口大嚼,三。轻将古人妙文,成片诵过,四。此皆上犯天条,下遭鬼戮之事,必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者也。
这篇"拷艳",便是金圣叹认为的天下妙文,如果不细细品读,那真是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之举了。
3、这边在娘跟前偏"羞人答答",那厢是欲自首却"苗而不秀"
夫人被红娘辩得哑口无言。木已成舟,老夫人必须接受现实,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承认既成事实。只得叹一声:我不合养了这个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