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讲义 》
为政第二(13)
李里 Li Li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什么叫鬼?古代对鬼有明确的解释,人死之为鬼,人生之为人。鬼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人死了就叫鬼。“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是什么意思呢?不是你们家的鬼你去祭,这就叫献媚,就叫“谄”。什么叫你们家的鬼啊?就是你们家死去的那些亲人。不是你们家死去的亲人你也去祭,就说明你居心叵测。“谄”就是献媚,讨好卖乖。“祭”在中国古人来讲是非常慎重的事情,祭祀也是很有讲究的,你自己家里边的祖宗、亲人,他们与你血脉相承,祭拜他们是表达报恩返祖之情。 “见义不为,无勇也”,义者,宜也,这个“宜”字,当“应该”讲。“见义”,见到应该做的事情,“不为”,你不做,就叫无勇。那么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啊?义,它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从哪里出来的呢?从心里边来,从什么心来?仁爱之心、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因为有这种心,所以看到应该做的事就会勇敢地去做。比如你看到一个瞎子走在马路上,他前面下水道的盖子被那些收破烂的捡去卖了——现在走到大街上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事,好好的下水道的盖子,突然有一天不见了,被人偷去当废铁卖了——你急忙上去扶着他绕开,这就叫见义勇为。见义不为,见到瞎子要掉到坑里边了,却在旁边数数,还有三步,两步,半步,掉下去了,哈哈哈……这就比见义不为的性质更恶劣:不仅不为,还要在旁边幸灾乐祸。见到应该做的事情你不去做,就是你不勇敢,反之,见义勇为——这个词也是从《论语》里边来的。
《为政》篇讲完了。我一说讲完你们就合上书本了,这是什么呢?“学而不思”啊。这一章讲完了,你应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从开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到末章“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其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什么要归在《为政》篇?你这样来思考才能领会精髓,不然学了半天只学了一大堆话:孔子就是讲了一大堆话嘛,东一句西一句,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为政》篇是孔子,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理想。儒家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呢?是大同世界。大同世界怎么去实现呢?儒家的方法是修炼自己,完成自己,通过自己的净化来感化他人,使他人也得到净化,其关键在“德”,所以为政以德,开篇就点明了儒家的政治理念:以德来治天下,通过为政者自身的完善来感召天下的人。“非其鬼而祭之”就不好理解了:你管他祭哪个的鬼,这个都要管。这个管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把这句话和“为政以德”联系起来,思考一下,学而思。“非其鬼而祭”,说明你是有求于人,你有功利的目的。你在治天下的时候,不是通过完善你自己,而是通过很多投机取巧的方法,笼络人心啊,小恩小惠啊,讨好卖乖、献媚啊,所以“谄也”,这是歪门邪道,不是儒家的光明正道。古代衙门里面挂的匾额,往往题“正大光明”,为什么?就是完成自己。为政者你首先要完成自己,不要去祭这里的鬼,那里的鬼,去求东,求西。下面一句“见义不为,无勇也”,从为政者来讲,什么是义?你为民之父母,什么叫民之父母?把老百姓当作你自己的儿女,父母亲对儿女是怎样的?嘘寒问暖。所以对为政的人而言,你的义就是民之所急,老百姓需要什么,你就应该帮助他实现。比如前面举的瞎子的例子,一般的人能做到把瞎子给扶开,然而你是有权力的人,你就应该下令用新盖子把下水道的洞口封好,然后还要教化百姓,不要破坏公共设施。既要助人,又要教化民众,首先完成你自己,然后还要为老百姓办好事,这就是见义勇为内涵的拓展。自己好好地思考一下,才能有所得。思考的时候要把书拿出来对着看,空想是不会有收获的,要边读边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 | 序三 读《〈论语〉讲义》 | 序论(1) | 序论(2) | 序论(3) | 学而第一(1) | 学而第一(2) | 学而第一(3) | 学而第一(4) | 学而第一(5) | 学而第一(6) | 学而第一(7) | 学而第一(8) | 学而第一(9) | 学而第一(10) | 学而第一(11) | 学而第一(12) | 学而第一(13) | 学而第一(14) | 为政第二(1) | 为政第二(2) | 为政第二(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