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當領導要有當領導的樣
李零 Li Ling
2.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措)諸枉,則民服;舉枉錯(措)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魯哀公是前494年即位,孔子是前484年返魯,他們的對話是在前484—前479年之間。
這是講用人之道,好人不能放在壞人之下。參看《顔淵》12.22:“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直”是正直的人,“枉”是不正直的人。“諸”,等於“之於”,後面有賓語。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很多,下面不再說明。
如今的學校,多以官兼學,以學兼官,大官必為大教授,大教授必為大官。專讓沒學問的當學術帶頭驢,帶大傢學驢,這叫“冠履倒置,斯文掃地”。(用人要用正直的人)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此章似與上一章有關。
“季康子”,即季孫肥。孔子生活的時代,魯國貴族,三桓最顯赫;三桓之中,季氏最顯赫。孔子年輕時,是季平子執政(襄、昭之際);中年,是季桓子執政(昭、定之際);晚年,是季康子執政(定、哀之際)。季康子是前492年執政,孔子是前484年返魯,他們的對話也是在前484—前479年之間。
季康子問孔子,怎麽才能讓老百姓敬上、忠上,為上賣力。孔子說,擺出莊重的樣子給他們看,他們就會敬重;提倡父慈子孝,他們就會忠誠;讓有本事的教育沒本事的,他們就會賣力。“莊”是為上者的儀表、容貌,肯定很嚴肅,端着股勁兒。“敬”和“忠”,這裏都是下級事上的態度。參看《先進》11.21的“色莊者乎”。(當領導要有當領導的樣)
2.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這是孔子還沒當官時的事。當時,有人勸他出來做官,孔子說,《書》上都講了,孝友就是為政,我在推行孝友,這也是為政,何必非得當官,纔叫為政。這也是推親情為政治的想法。朱註說,此章所記是定公初年孔子還沒出來做官時的事,有道理。我們估計,其講話時間大約在前509—前502年之間。
孔子引《書》,見《書?君陳》。《君陳》作“惟孝友於兄弟,剋施有政”。《君陳》屬於《古文尚書》,大傢不敢信,所以把它稱為《逸書》。(孝也是政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