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盐与文明   》 6.盐路(上)(6)      Wang Renxiang

  在川黔的四大口岸中,通过仁怀的称为“仁案”。仁案涉及今仁怀、习水、赤水三县市,它们原本同属仁怀县。
  川黔两省接壤山高地险,江河阻障。黔北古盐道分水、陆两道运盐,川盐是从四川二郎滩陆运30里到达仁怀马桑坪(先在沙滩,后改在马桑坪)入库,又由马桑坪逆赤水河船运到集散地茅台,再由茅台陆运到黔北、黔中和黔西北各地。
  从茅台陆运到各地的盐道主要有两条:一是从茅台出发,经三百梯、县治、岩校口、怀阳洞、坛厂、桑树湾、长干山到枫香坝,再经柴溪(伞腾渎)到遵义,再由遵义去贵阳等地。另一条是从茅台出发,经梅子坳、盐津河、生界坝、鲁班场、吴马口到岩孔、金沙去黔西、毕节等地。
  怀阳洞是茅台至遵义必经的“官道”,运盐人常常肩挑背负过此歇息,还有不少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于此留下胜迹。怀阳洞奇嵌怪石,洼曲玲珑,洞多石刻,称为仁怀第一胜地。
  吴马口是川盐入黔走黔西的必经重镇,那里古街、古桥、古道、古寺无不蕴藏着浓厚的盐韵。
  为了疏通赤水河,促进盐运,自清乾隆八年(1743)以来,对赤水河进行过四次整修。乾隆八年的那次是第一次,当时云贵总督张广润倡导疏浚赤水河,在民间选贤征工。居住在仁怀县二郎里的吴登举立誓承修,以全家八口人的性命做抵押,被清廷批准。乾隆十年(1745) 十月十一日动工,次年三月一日大功告成。张广润视察修竣工程时,亲临吴登举家,题“忠耿过人”相赠,并赐吴公岩渡口,由他收费以偿其劳。
  吴登举去世后,遵义府同仁怀县在两河口处建祠塑像,分赐“功成不朽”和“身死名存”二匾,以示纪念。现在祠虽已毁,但有碑记可考。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月,诗人郑珍赋有《吴公岩》赞誉了吴登举修浚赤水河的功绩,后来又有众多文人墨客题字于吴公岩,便形成了吴公岩盐道文化胜迹。吴公岩共有摩崖石刻8处,内容均与盐运有关。如“张广酒德政碑”、“晓谕碑”等。
  2000年仁怀市在吴公岩修建了盐文化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盐运文物。其中有两件古代称盐的大秤砣,它是盐路上重要的历史见证。
  仁怀古盐道是一部辛酸的盐运史,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川盐入黔的故事,同时还流传着许多反映盐运工人悲惨生活的民歌,如《背盐歌》、《拉船歌》等。
  在仁怀古盐道上,还酿出了驰名中外的茅台美酒。
  明末清初,陕西盐商开发了四川井盐,在“川盐入黔”的途中,他们将贵州赤水河边的茅台村设为一个贩盐码头。“盐走赤水河,秦商居茅台”,就是当时陕商活动的形象写照。当时的贵州只有一种酒,即黄庭坚诗中提到过的“贵州有洋河”。一位姓刘的陕商居茅台村,他回到故乡西凤酒的发源地陕西柳林镇,找到一位姓田的配酒师来到茅台村,以西凤酒配方加赤水河水,经九次勾兑造出了香醇可口的茅台烧锅。这是最初的茅台酒,这也是因盐而生发出来的美酒。
  到了清同治八年(1869),盐商华联锋在此建立了贵州成义茅台酒厂,所产酒使用 “仙女飞天”、“百年老窖”等商标。在成义酒厂创建十年后,茅台镇又出现了荣和酒厂,创办人是经营天和盐号的盐商王立夫。经过长期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荣和酒厂的规模已和成义酒厂不分上下。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世界名酒第二名的贵州茅台酒,就是荣和酒厂送展的“王茅牌”。
  川盐入黔的盐道是盛产美酒的地方,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仁怀白酒享誉天下。盐商们不仅带来了盐的美味,更带来了美酒的醇味,这是他们值得一书的功绩。在酒文化博物馆茅台国酒文化城里,在高高耸立的巨型茅台酒瓶里,在巨幅摩崖石刻“美酒河”里,在仁怀“中国酒都”称号里,我们品到美酒醇香的同时,又知道著名的茅台酒居然与咸盐之间,还有这么一段不解的因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卤(1)2.穿井取卤(2)2.穿井取卤(3)2.穿井取卤(4)
2.穿井取卤(5)2.穿井取卤(6)2.穿井取卤(7)2.穿井取卤(8)
2.穿井取卤(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阳光产品(1)4.阳光产品(2)4.阳光产品(3)5.造盐者:盐丁(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