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却没那么兴奋。毛泽东和朱德夫妇开始默默地将孩子们的行李一件件放入机舱。看着机组人员帮孩子们扣上座椅安全带后,他们不动声色地转身离开了,甚至没有和小家伙们告别。是的,离别的滋味对谁来说都不好受,更何况即将远行的是一群需要照顾的孩子。而此时,孩子们却还沉浸在新天地为他们带来的欢乐中。
“砰”地一声,机舱门突然关闭了。紧接着,机身一阵颤抖,轰鸣声越来越大,飞机缓缓离开原地,并加速向前滑行。
虽然孩子们知道迟早要和亲人分别,但是一切来得那么突然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朱敏连忙扒着舷窗玻璃向外张望,但是父亲和送行人群的身影已被飞机远远抛在身后,看不见了。“爸爸,爸爸!”小姑娘大声喊着,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她一个劲儿地朝玻璃窗外挥手,但泪光中看不见半个人影,只有模模糊糊的黄土地。
很快,就连黄土地的影像也没有了。
与朱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尚且年幼的娇娇。她正低着头,用一双小胖手拨弄着缠在腰间的安全带,浑然不觉。而剩下的两个小男孩——罗西北和王继飞,则要平静得多。毕竟他们是男孩子,而且,幼年丧父的经历,也令他们的性格比同龄人更加坚强。
飞机呼啸腾空。站在机场跑道边的毛泽东、朱德夫妇抬头,目光追随着银鹰的轨迹。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后,直冲天际深处,很快从送行人群的视野中消失了。
银灰色的轰炸机穿云破雾,忽上忽下,轰鸣声响个不停。一下子悬在空中,孩子们开始感到害怕了。这些天患感冒、腹泻的娇娇一阵紧张,感觉肚子里像刀绞一般。忍受不住疼痛的她终于哭出声来。
“娇娇,怎么了?”朱敏凑上前来问道。
“姐姐,我,我肚子疼,我要拉肚子了。”娇娇双手捂着腹部,断断续续地说,眼里噙着泪花。
“这可怎么办?飞机上也没有方便的地方呀!”朱敏一边想着,一边四下打量。
发现机舱里有些废纸后,朱敏立刻扯来一张,麻利地将它折成简易的痰盂,给娇娇应急。另外两个小男孩看到后,也聚拢来七手八脚地帮忙。
可是,娇娇刚拉完一会儿,肚子又疼起来了。就这样翻来覆去折腾了好几次,直到她的肚子拉空了,疼痛才有所缓解。而朱敏在帮完小妹妹之后,自己因为晕机而呕吐起来。对这些小不点来说,这不过是磨难的开始。
长时间的飞行中,孩子们大都坐着默默无语,刚上飞机时的高兴劲儿早就消失了。他们有的回想起宝塔山、延河水、小伙伴,有的则猜测目的地苏联会是什么样子。
朱敏眼前浮现出父亲前几天和自己在窑洞里对话的场景:
“你给爹爹说说,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和你一样,当八路军!”
“你知道打完仗以后还要干什么?”
“打完仗以后……我没想过。”
“我们还要建设新中国。那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专业人才。
”
“什么是专业人才?”
“那就是要经过专门学校学习,比如有人会造汽车,会造飞机,那是专门懂技术的人研制的,我想让你去学习。”
“那太好啦?去哪儿呀?”
“苏联。”……
虽然这些孩子在延安偶尔看过一些苏联电影,但那都是介绍十月革命的战争片。
不过,孩子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次旅行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竟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