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子》心得 》
第3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4)
傅佩榮 Fu Peirong
結論是:保養“精神”是回歸“渾沌”的正確途徑。至於莊子所謂的精神是怎麽回事,則需要再作深入探討。【引文】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莊子?應帝王》避免雙重傷害
人在抉擇的時候,總是有些掙紮,若是左右為難到某種程度,可能形成雙重傷害。莊子對此提出建議。
《莊子?讓王》有一小段寓言,內容如後:
中山公子牟對瞻子說:“身體處在江海之上,內心想着王室的榮華,怎麽辦呢?”瞻子說:“看重生命,看重生命就會輕視利祿。”
中山公子牟說:“雖然知道這一點,但還不能剋製自己。”瞻子說:“不能剋製自己就順應,心神不會有厭惡啊!不能剋製自己又勉強不肯順應,就叫做雙重傷害。受到雙重傷害的人,沒有能活得下去的。”
莊子的結語是:魏牟是萬乘大國的公子,他隱居在山林岩洞裏,要比平民睏難得多;雖然還沒有悟道,也可以說是有志嚮了。
不過,有志嚮是一回事,修煉的工夫則是另一回事。在功夫未至時,最好還是順應。莊子善於體察別人的處境,他自己是一介平民,頂多做過基層公務員,擔任“漆園吏”,連個官都算不上,但是他對政治領袖似乎很能表現同情的理解。他在另一段寓言中,以魏武侯為主要角色,談到類似的狀況。
《莊子?徐無鬼》記載一位隱士徐無鬼下山前去拜見魏武侯。武侯看到賢人來訪,自然喜出望外,說出心中的得意:“先生住在山林裏,吃橡樹子,飽食蔥菜韮菜,拋棄寡人已經很久了!現在老了嗎?想嘗嘗酒肉的味道嗎?還是寡人能得到你的幫助造福國傢呢?”
徐無鬼表明來意,說是要來慰問武侯的,他說:“天地養育萬物是均等的,登上高位的不可認為自己尊貴,屈居下位的不可認為自己卑賤。君侯一人作為萬乘之主,勞苦一國人民,來滿足耳目口鼻的欲望,但是心神卻不允許自己這麽做。人的心神喜歡和諧而厭惡偏私;偏私,就是有病,所以我前來慰問。”
這段話讓人聽了實在深感震撼,其中藴涵了人格及人權的平等,以及資源的平均分配。更關鍵的是:莊子認為統治者雖然作威作福,他的“心神”卻不允許自己這麽做。不允許卻仍然去做,以致形成偏私現象,這就是“有病”。由此看來,天下大富大貴之人很少是健康正常的。
徐無鬼開導武侯的結語部分是有關戰爭的,他說:“像殺害別國的百姓,兼併別國的土地,來滿足自己的私欲與心意,這種戰爭不知有什麽好處?勝利的人又在哪裏?”若是少了和諧,天下的人怎麽可能快樂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 | 第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 | 第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3) | 第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4) | 第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5) | 第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6) | 第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7) | 第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8) | 第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9) | 第1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0) | 第1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1) | 第1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2) | 第1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3) | 第1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4) | 第15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5) | 第16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6) | 第17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7) | 第18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8) | 第19節:傅佩榮《莊子》心得(19) | 第20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0) | 第21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1) | 第22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2) | 第23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3) | 第24節:傅佩榮《莊子》心得(2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