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洪秀全演义   》 第三十三回 李秀成一计下江苏 林凤翔十日平九郡      黄小配 Huang Xiaopei

  话说李秀成听了刘统监之语,方才收泪。当下刘统监道:“军师言十二英雄,此
  与五年前童谣相似,得毋应在十二正副丞相乎?”秀成道:“怕未必呢!愚意此
  言,当应在大王也。”刘统监道:“天王何以言十二,某实不解?”秀成沉吟道
  :“此或就年份上言之,亦未可定。但世界茫茫,不知预知。吾辈惟以国家为重
  。或不济事,但归天命。”刘统监听罢叹息。李秀成道:“军师掌大权,居大位
  ,其去也,澄然以清,吾甚敬之。”遂与刘统监入朝,奏知天王。恰逢天王在廷
  议事。瞧见秀成与刘统监,面有泪容,不胜诧异。李秀成便把钱军师归隐的事情
  ,奏个明白。就中只隐过几句隐语,余外遗书之语,及那老苍头之言,都说了一
  遍。天王听罢,就在座上大哭起来。廷臣亦皆坠泪。刘统监又将前夜钱江遗嘱之
  语,告知天王。天王叹道:“自吾得钱军师,谋无不中,计无不成;自入金陵,
  屡称有病,吾正望他调养就痊,大兴北伐。今一旦舍我而去,是天丧长城也。”
  说着捶胸大哭,群臣皆为劝止。天王又道:“昔年聚义兄弟,如萧朝贵、杨秀清
  、冯云山、韦昌辉,皆已去世。石达开与钱军师,又舍我而去。人非土木,能不
  哀乎!”丞相杨辅清道:“刘统监既知钱军师欲去,就该报知天王,隐而不言何
  也?”刘统监道:“某劝之再三,以为军师有回意,实不料其竟然去也。且军师
  召某时,夜己深矣。次早军师已去,虽言亦不及矣。”洪天王道:“军师机智过
  人,若有去志,焉能阻之?再自起义以来,待军师无失礼,惟日来军师抱病,前
  往伺候略少,其或以此为礼貌之衰,亦未可定。”李秀成道:“军师去志,刘统
  监已言之矣,岂为此区区耶!目令大局又紧,望大王与各兄弟,以军师之去为殷
  鉴,戮力同心,恢复中原,以继军师之志。”各人齐道:“忠王之言是也。”天
  王即向秀成道:“方今林凤翔等北伐,未知胜负。吾意欲贤弟以大军继进,你道
  如何?”秀成道“天王之言甚善。但江苏未平,满人据在时腋,以为吾患,亦殊
  可虑。臣弟意欲令林凤翔,暂缓进兵。待臣弟领一旅之师,千定苏州,即以乘胜
  之兵,大举北伐,大王以为何如?”洪天王道:“此计甚是!未知下苏州之兵,
  何日可能起行?”秀成道:“臣弟无日不以定苏州为念,故预备多时。一二天之
  内,就可以统领人马动身矣!”洪天王道:“阃以外将军主之:丞相以下,任由
  贤弟调动。”说着,各人称万岁而退。
  次日秀成即领人马十万,以安王洪仁发为先锋,以杨辅清为副将,并部将十
  余员随行。浩浩荡荡,直望苏州进发。军行时,洪天王亲送秀成至城外而回。一
  路旌旗蔽野,戈戟如林,先到镇江驻扎一夜。次日,取道常州。常州知府李琨,
  听得洪军已到,即与常镇道徐丰玉商议,一面飞报苏州省城。这时清国两江总督
  何桂清,以金陵既失,驻扎苏城;忙与巡抚吉尔杭,藩司郝立宿,计议应敌:令
  郝立宿领副将虎嵩恩,及参将杜文澜,领人马一万,到常州助守。一面知照驻仪
  徵钦差大臣琦善与驻丹徒钦差大臣向荣,请他派兵来援,不在话下。
  却说李秀成,统领大军十万,将近常州,谓诸将道:“常州居苏城上流,是
  个紧要的去处,非得此地,不足以定苏州。若延时日,使波结连上海西人,及征
  调淮、扬各路之兵,则我难为力矣!诸将有何妙策?先下此城。”部将许宗扬进
  道:“闻藩司郝立宿,调守常州。这个人好断送常州人民性命。”李秀成道:“
  足下何以知之?”许宗扬道:“某自幼随父在京,闻郝立宿十六岁,不知戥秤,
  活是个书痴。祇以夤缘位至藩司。若以军容示之,彼就将胆落。然后以兵攻之,
  常州可下矣。”李秀成从之。遂令大兵,离常州七八里下寨。
  那夜郝立宿,登城望秀成军;只见灯火烛天,相连十余里,计数不下十余万
  ,不觉心胆俱裂,呆若木偶,目定舌槁,不能说一话,知府李琨道:“忠王人马
  如此之众,不如坚守城池,以待救兵。”郝立宿面色黄白如纸,不能对答,竟倒
  在城上。徐丰玉上前抚之,全体似冰。一时军中传道:“忠王兵未到常州,吓死
  藩司郝立宿。”清军慌乱。虎嵩恩道:“郝藩司无用之物,旱死数天,尚不至调
  到常州。今却摇动军心,如何是好?”李琨道:“常州为苏州屏蔽。常州若失,
  苏亦难保。不如把消息通告何制军,一面坚守此城可也。”各人皆以为然。虎嵩
  恩便分拨将士,把四门紧守。
  时李秀成已把常州城池四面围定。那日前军解送一人到来,搜查身上,却是
  持文书往苏州的。秀成一看,知郝立宿已死,大喜道:“不出许宗扬所料也。”
  便率军士,奋勇攻城。是时清军军心已怯。见秀成攻城已急,互相哗溃,清将不
  能禁止。秀成绝不费力,得了常州。李琨、徐丰玉俱自刎而死。虎嵩恩、杜文澜
  各领兵望苏州而逃。
  秀成进了常州,即传令兵不卸甲,造饭后直趋苏州。许宗扬道:“兵力乏矣
  ,不如休息,免中敌人以逸待劳之计。”秀成道:“此非将军所知也。两军相对
  ,自不宜疲其兵力,以中彼以逸待劳之计。今苏州清兵,寡不敌众,必有守无战
  。且郝立宿、何桂清、吉尔杭皆木偶耳!吾出其不意,以势示之,必得其志。”
  宗扬深服其论。李秀成又令许宗扬,抚妥常州之后,移兵江阴,堵塞清国上流救
  乓。分嘱已定,却移大军直趋苏州。将各军一字儿摆开,直压东南,两路势若长
  蛇。及暮军中灯火绵连不绝。
  江督何桂清,在城楼了望,唬得魂不附体。将城中精锐尽移守西南两路,候
  向荣救兵。时向荣军驻丹阳,与天国兵大小数十战,多有不利,已退驻仪征。当
  时听得苏州紧急,欲令张国梁领兵往救,忽听得天国许宗扬,已拔江阴,向荣大
  惊道:“彼领军者,莫非李秀成乎?何其神速也!”欲以大军往救,又恐淮、扬
  一带空虚,天国大兵,乘机而至,因此犹豫不决。是时何桂清,日望救兵,一筹
  莫展。巡抚吉尔杭又是个素不经事的,万事只候何桂清裁决。只有提督余万清、
  参将杜文澜先后到何督行辕请令,并请分兵出城,以为犄角之势。何桂清道:“
  城内军兵,不足当彼军之众,又分其兵势,非良策也。”便不准行。
  当下李秀成,听得清兵不出,即顾渭杨辅清道:“果不出吾之所料也。”说
  罢出营,亲阅形势:但见苏州城上,西南两路,鼓角森严;东门颇觉冷落。即回
  营谓洪仁发道:“何桂清无谋匹夫,以我大军自西而下,必将锐攻西南两门,故
  坚守此地,以待救兵;却好中吾计也。”便附耳嘱咐如此如此。洪仁发得令去后
  ,杨辅清道:“恐彼虚者实之,以为诱敌之汁,又将奈何?”李秀成道:“桂清
  自带兵以来,未尝一战,故知其无谋胆怯也。若遇胡、罗,吾已防之矣。”随又
  嘱咐赖文鸿,如此如此。分拨已定,即拨兵往攻西门;又令杨辅清攻南门。三军
  一齐奋勇鼓噪而进。何桂清见李秀成,以重兵趋西门,急令提督余万清、副将虎
  嵩恩同守西路。却令参将杜文澜,引兵守南路,以拒杨辅清。时近黄昏时分,忽
  东门守将游击李定邦,飞报紧急,有天国安王洪仁发攻城。原来洪仁发已得令,
  抢过东门攻城。何桂清听得大惊,便调虎嵩恩回守东门,以助李定邦。余万清争
  道:“本军已不能当李秀成之众,又转调虎副将东去,西门奈何?”何桂清只是
  不听。及到夜分,守力渐懈。在苏省城垣坚固,本不易破。况又无地可逃,故何
  桂清只得竭力梁领军赶来,入城助守。现到北门听候大帅号令。何桂清听有效兵
  ,喜出望外。急登城一望,见赖文鸿一军,纷纷望西而退。来的果是清兵旗号,
  便令开门放入。不想城门甫开,三军一齐乱喊起来,清总兵李元浩,中枪落马。
  天国人马,一齐拥进。
  原来李秀成,早预备赚城之计,打着清军旗号,军士都穿清国号衣。却令虚
  打自己旗号,在西门攻城。暗令赖文鸿,虚攻北门,转杂在前军,赚开前门,乘
  势把李元浩击于城下,因此进了城门。当下何桂清听得北门有失,仍令诸将力战
  ;却令提督余万清保护自己与吉尔杭,杀出东门先遁。洪仁发让过何桂清等逃走
  ,先进了东门。是时城中清国将官,听得何桂清已遁,莫不愤怒。有降的,有逃
  走的,纷纷乱扰。副将虎嵩恩、参将杜文澜都齐城微服而逃。李秀成急令军士止
  杀。但大书旗上:降者免死。清军降者大半。李秀成立即出榜安民,令以冠服葬
  李元浩尸首。大发仓库,赈济难民,莫不悦服。
  苏州既定,杨辅清便欲进兵,取上海县,擒捉何桂清。秀成道:“上海多西
  人居留。稍一误杀,即开外人交涉。我不宜以大兵临之,然吾已定计矣!不消一
  月,不愁上海不为我有也。何桂清一无知子,纵之何害,得之何益。此土木偶人
  ,吾所以令安王纵之也。”说罢各人皆服。秀成平定苏州,由先夺北门,因表录
  赖文鸿为头功。捷报到金陵,天王大悦。秀成以北伐紧要,留许宗扬、洪容海安
  抚苏州各郡县,一面回金陵商议北征。
  天王听得忠王回到,亲自出城迎接。秀成急下马道:“何劳大王相接!”天
  王道:“往返十余日,即定江苏省,军威之速,古未尝有也。”遂与秀成并马入
  城。谓李秀成道:“贤弟这回出师,何成功如是之速也?”秀成道:“这条计,
  祇可弄何桂清,实不可为训。且以北征紧要,不得不从速竣事耳。”天王然之,
  便在殿上摆酒庆功。录赖文鸿为丞相,余外各人,皆有赏赠。议休兵一月,便行
  北伐。
  且说老将林凤翔,自从领三十六军,大捷于扬州,清将琦善、胜保,皆退保
  山东。林凤翔便直进淮南。因前者听得东王杨秀清被杀,因此缓兵不进。及听得
  北王已死,忠王用事,正待进兵。忽又听得忠王李秀成有文报到,顾谓左右道:
  “忠王想催吾进兵而已。果尔则英雄所见略同也。”及左右呈书上,拆阅后,乃
  大惊道:“忠王缓吾进兵,果是何意?”左右道:“得毋忠王随后迸兵,故留老
  将军少待乎?”林凤翔道:“言虽如是,然恐非忠王之本意也。”部将王大业进
  道:“弟与忠王向在老万营同事,其人忠厚而多智,待人以礼;断非诳老将军者
  ,愿老将军少待之。”林凤翔道:“吾以三十六军,由扬州到此,攻城破垒,如
  摧枯折朽。勇如胜保,迄今穷蹙山东,更有何顾虑,而必待忠王后继乎?”副将
  温大贺道:“忠王自用兵以来,算无遗策,不如待之,较为稳着。”林凤翔奋然
  道:“诸兄弟何便轻吾!某将独进幽燕,双手取北京,单骑迎大王于都下,方称
  本心。”说罢,便移文李开芳、吉文元、罗大纲约会于大名府;又以进山东,恐
  黄河难渡,便移大军而西,将由汴梁北进。下令军中,明日五更造饭,平明起程
  ,先取兴化。
  临行时,温大贺复叩马谏阻。林凤翔道:“忠王待克江苏,然后进兵;以江
  苏城池坚固,恐忠王定苏州时,某已在北京矣。且军令既下,不可以儿戏止也。
  ”诸将遂不复言。时清兵以林凤翔日久不进,军中多懈怠,忽凤翔军掩至,猝不
  及防,守令皆弃城而遁,遂唾手拔了兴化县。传檄盐城、安东,次第降附。林凤
  翔下令道:“清官讳言兵败,十不报五;某料清军不易南下:令军士休便解甲,
  宜裹粮趋安徽上游,即可与李开芳合军矣。”大军便沿洪泽湖而进,直抵盱眙城
  。忽流星马报:清提督鲍超,会同江忠源,攻庐州甚急;罗大纲已回兵南下矣。
  林凤翔道:“大纲孤军恐不能当其众;黄文金驻安庆,又不易离城。庐州有失,
  安庆震动。我不如先取凤阳,以夺清军之气,则庐州、安庆安矣。”诸将皆以为
  然。立即令军土衔枚疾走,倍道迳趋凤阳府。
  时清国守将总兵易良干、参将杨虎臣、知府李文望,闻凤翔兵大至,急飞报
  胜保,求请救兵。林凤翔离城十里下寨。与诸将计议道:“风阳被困,必然求救
  于琦善、胜保二人;彼救兵若先守彰德、卫辉,以压吾上流,我将大费筹画;彼
  若蹑吾之后,吾兵但顾前进,不必虑也,”左右皆壮之。时凤阳城外,清兵建筑
  木栅,以为固守。凤翔道:“彼如孩子戏,若把他木栅焚去,军心胆落矣。”立
  即分兵为五道,先遗五百人分头抢到木栅前纵火,木栅、房栅,一时皆着,木栅
  守兵不战自乱。城上又恐自击其兵,不敢发炮。凤翔督五路大兵,乘火势而进,
  直迫城下。清军大乱,皆齐枪而逃。清总兵易良干,立杀数人,非但不止,反乘
  机哗变。凤翔令在城下发炸起来,城垣陷了数十丈。易良于早葬在火坑之内。温
  大贺抢进城门,杨虎臣便弃城逃走;清知府李文望死于乱军之中。
  风阳既定,林凤翔安抚居民之后,便传令诸将道:“某此行将直抵燕京,与
  诸兄弟作太平宴,自应疾行北趋。但恐军士连战疲乏;且庐州胜负未知,不得不
  留兵以壮声援。今特将三十六军,分为两班,轮流更替。头班休兵两天,便要起
  程。”这令一下,诸将皆请先行。这时清军因凤阳失守,恐林凤翔大军南下,鲍
  超已解围而去。林凤翔听得大喜道:“鼠辈果不出吾所料也。”便留温大贺领兵
  ,抚定附近各县,然后继进。果然数日间,凤阳府属各县,已次第降附。统计旬
  日之间,平定十余郡县。林凤翔即传令领兵北行。行时又下令道:“吾当先取彰
  德府,迟则胜保至矣。”即传令督军大进。管教:义若武侯,炎汉风云摧北魏:
  勇如宗泽,渡河声势慑东胡。
  要知林凤翔此去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花县城豪杰诞生 小山头英雄聚首
第二回 会深山群英结大义 游督幕智士释豪商第三回 发伊犁钱东平充军 入广西洪秀全传道
第四回 闹教堂巧遇胡以晃 论嘉禾计赚杨秀清第五回 杨秀清初进团练局 洪秀全失陷桂平牢
第六回 罗大纲皈依拜上帝 韦昌辉乘醉杀婆娘第七回 韦昌辉义释洪秀全 冯云山联合保良会
第八回 冯云山夜走贵县 洪秀全起义金田第九回 劫知县智穷石达开 渡斜谷计斩乌兰泰
第十回 洪仁发误走张嘉祥 钱东平重会胡元炜第十一回 萧朝贵计劫梧州关 冯云山尽节全州道
第十二回 洪秀全议弃桂林郡 钱东平智败向提台第十三回 张国梁背义加官 赛尚阿单骑逃命
第十四回 李秀成百骑下柳郡 石达开传檄震湖南第十五回 胡林翼冷笑掷兵书 曾国藩遵旨兴团练
第十六回 洪宣娇痛哭萧朝贵 钱东平大破曾国藩第十七回 彭玉麟恤情赠军饷 郭嵩焘献策创水师
第十八回 左宗棠应聘入抚衙 洪天王改元续汉统第十九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谏 火汉阳曾天养鏖兵
第二十回 向荣大战武昌城 钱江独进兴王策第二十一回 洪天王开科修制度 汤总兵绝命赋诗词
第二十二回 向荣怒斥陆建瀛 钱江计斩蒋文庆第二十三回 勇鲍超独救江忠源 智钱江夜赚吴观察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