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各自的朝聖路   》 第34節:小說的智慧6      周國平 Zhou Guoping

  十九世紀初期的浪漫主義者並不直接謳歌性,在他們看來,性必須表現為情感的形態才能成為價值。在勞倫斯那裏,性本身就是價值,是對抗病態的現代文明的惟一健康力量。對於卡夫卡以及昆德拉本人來說,性和愛情都不再是價值。這裏的確發生着看性的眼光的重大變化,而如果杜絶了對性的抒情眼光,影響必是深遠的,那差不多是消解了一切浪漫主義的原動力。
  抒情化是一種賦予意義的傾嚮。如果徹底排除掉抒情化,性以及人的全部生命行為便衹成了生物行為,暴露了其可怕的無意義性。甚至勞倫斯也清楚地看到了這種無意義性,他的查太萊夫人一邊和守獵人做愛,一邊冷眼旁觀,覺得這個男人的臀部的衝撞多麽可笑。上帝造了有理智的人,同時又迫使他做這種可笑的姿勢,未免太惡作劇。但守獵人的雄風終於徵服了查太萊夫人的冷靜,把她脫胎成了一個婦人,使她發現了性行為本身的美。性曾因愛情獲得意義,現代人普遍不相信愛情,在此情形下怎樣肯定性,這的確是現代人所面臨的一個難題。性製造美感又破壞美感,使人亢奮又使人厭惡,儘管無意義卻絲毫不減其異常的威力,這是性與存在相關聯的面貌。現代人在性的問題上的尷尬境遇乃是一個縮影,表明現代人在意義問題上的兩難,一方面看清了生命本無意義的真相,甚至看穿了一切意義尋求的自欺性質,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安於意義的缺失。
  對於上述難題,昆德拉的解决方法體現在這一命題中:任何無意義在意外中被揭示是喜劇的源泉。這是性的審美觀的轉折:性的抒情詩讓位於性的喜劇,性被欣賞不再是因為美,而是因為可笑,自嘲取代兩情相悅成了做愛時美感的源泉。在其小說作品中,昆德拉本人正是一個捕捉性的無意義性和喜劇性的高手。不過,我確信,無論他還是卡夫卡,都沒有徹底拒絶性的抒情性。例如他激賞的《城堡》第三章,卡夫卡描寫K和弗麗達在酒館地板上長時間地做愛,K覺得自己走進了一個比人類曾經到過的任何國度更遠的奇異的國度,這種描寫與勞倫斯式的抒情有什麽本質不同呢?區別僅在於比例,在勞倫斯是基本色調的東西,在卡夫卡衹是整幅畫面上的一小塊亮彩。然而,這一小塊亮彩已經足以說明,尋求意義乃是人的不可磨滅的本性。
  現代小說的特點之一是反對感情謊言。在感情問題上說謊,用誇張的言辭渲染愛和恨、歡樂和痛苦等等,這是浪漫主義的通病。現代小說並不否認感情的存在,但對感情持一種研究的而非頌揚的態度。
  昆德拉說得好:藝術的價值同其喚起的感情的強度無關,後者可以無需藝術。興奮本身不是價值,有的興奮很平庸。感情洋溢者的心靈往往是既不敏感、也不豐富的,它動輒激動,感情如流水,來得容易也去得快,永遠釀不出一杯醇酒。感情的浮誇必然表現為修辭的浮誇,企圖用華美的詞句掩蓋思想的平庸,用激情的語言彌補感覺的貧乏。
  不過,我不想過於譴責浪漫主義,衹要它是真的。真誠的浪漫主義者--例如十九世紀初期的浪漫主義者--患的是青春期誇張病,他們不自覺地誇大感情,但並不故意偽造感情。在今天,真浪漫主義已經近於絶跡了,流行的是偽浪漫主義,煽情是它的美學,媚俗是它的道德,其特徵是批量生産和推銷虛假感情,通過傳媒操縱大衆的感情消費,目的是獲取純粹商業上的利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第2節:苦難的精神價值第3節: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第4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1第5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2第6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3
第7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4第8節:孤獨的價值1第9節:孤獨的價值2
第10節:孤獨的價值3第11節:勇氣證明信仰1第12節:勇氣證明信仰2
第13節:守望的角度第14節:被廢黜的國王第15節:在沉默中面對
第16節: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第17節:名人和明星第18節:讀書的癖好1
第19節:讀書的癖好2第20節:讀書的癖好3第21節:讀書的癖好4
第22節:讀書的癖好5第23節:都市裏的外鄉人第24節:記住回傢的路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