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读遍红楼 》
“宝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胡文彬 Hu Wenbin
“宝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周瑞家的“卖弄”之态
周瑞家的是《红楼梦》中荣国府管家周瑞的老婆,所以被称“家的”。不知是因为她是王夫人的陪房夫以妻贵出任管家,还是因其夫是管家妻以夫贵她当上了“太太”的陪房,总
之她是个有点“背景”的人物。尽管如此,他还是一个地道的奴才!
小说中写周瑞家的出场是在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位来自乡下的积古婆颇谙“走后门”的门道,于是转弯抹角地先找到了“陪房”周瑞家的以便顺利进入荣府面见当家人王夫人。这一招果然奏效,在周瑞家的指点下不但见到了少管家奶奶王熙风,而且不费吹灰之力见到了荣府的正主王夫人。
这功劳有刘姥姥的一半,也有周瑞家的一半!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刘姥姥与周瑞家的对话,特别是周瑞家的催促刘姥姥赶紧去见凤姐一段话饶有趣味。请看正文:
若迟一步,回事的人多了,难说话。冉歇了中觉,越发没了时候了。
细细回味一下周瑞家的话,雖有“卖弄”之态,但其言并非完全虚话。观其要点:一是告诉刘姥姥“阿凤勤劳冗杂”,家有万事主事一人,所以“若迟一步,回事的人多了,难说话。”二是阿凤“娇矜珍贵”,要“歇中觉”,晚上又不是接待外人的时间。如此说来,一是事实,是知理;二是说明这位“陪房”知情。知理容易知情难。特别是在这样的大家族内,知道主子内情的人当是屈指可数了。但对脂评研究者来说,重要的是在这段话之侧蒙府本批语和这条批语的出处。先看批语文字:
有曰:“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今日周瑞家的得刘姥姥,实可谓“如衣锦夜行”者。
批语中的“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句,最早见于《史记·项籍传》,作“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汉书·项籍传》作“富贵不还里,如衣锦夜行。”宋代周羽中撰《三楚新录》卷二所用句则作“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原文是:
时军吏多武陵人,成有恋土之心。或行逢曰:“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公起于徒步,自署为列侯,可谓富贵矣。然而无西还意……
批语当引自《三楚新录》为确。其意谓:人一旦富贵不回故乡炫耀一番,就如同穿着一身华丽衣服在夜间行走,无法让人见其光彩一样,失去了“衣锦”的价值。
很明显,批者用这一句成语来讽刺周瑞家的在刘姥姥面前卖弄一自己在贾府内或凤姐面前的身份。周瑞家的原不过是王家的一个奴才而已,而今随着王夫人来到了贾府,
奴随主荣,觉得自己身份“贵”了,特别的卖弄一下,即所谓“衣锦不夜行”之意。
周瑞家的“衣锦不夜行”,正是世人的一种心态,古人的例子举不胜数,今人所见者亦多多。诸如见之报端的某些“秘书”之类人物也坐上首长的小车回乡兜兜风,就属于周瑞家的一类人。
衣锦还乡,是中国人常常梦想和追求,倘能做到“衣锦不还乡”或“还乡”不“衣锦”还真不容易。不过,富贵还乡其实也有更伤情的时候。因为你自己虽然富贵了,可故乡还处在穷困之中,养育你的故乡正等着你扶贫呢!
附记:2000年5月18日,我曾写过一篇短文,题曰:《富贵还乡更伤情一脂批引句》,后来收入了由中国书店2001年7月出版的《冷眼看红楼》(见第146——147页)。由于行文时未加仔细体会文意,将脂批所引“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一句解释错了。《冷眼看红楼》出版后,辽宁大连张兴德先生来信指出错误后,我即修改了147页原文,交中国书店出版社,请求重印或再改版时能够重排原文,以纠正错误。为此我还写了“三记”一一并交出版社附于书“后记”’之末。文云:
日前马建农总编辑面告:《冷眼看红楼》一书应读者的要求决定重印一版。这消息令我感到意外而又有几分喜悦。意外者,是自己没有想到这麽短时间内就要再版;喜悦者,则是初版时尚有校对疏忽之处,可以弥补。尤其是卷三“脂批典释”中所收的第25篇《脂批引句》文意错乱,蒙读者张兴德先生指出,借此再版之机会加以修正。谨在此向张兴德先生深表谢意。
今日再度握管为文,深为惭隗惶恐。张兴德先生仁宅宽厚,高情雅谊敬佩不已,再次向张先生致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卷首絮语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书系自愧而成 |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 |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 | 智而通则悟 | 难得糊涂 | 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 | 实非别书之可比 |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 | 尤氏心内有什么“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乐极生悲 | 裙钗一二可齐家 | 万不可奢华过费 | 敏探春“兴利除弊”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 | 不过实录其事 | 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 娶妻当如薛宝钗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