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正解 》
第34節:第三節 從禮以成事(5)
劉德江 Liu Dejiang
聽完他們的討論後,顧炎武就嚮周圍的人打聽。原來這位見解不凡的人是城內一個普通的私塾先生,名字叫張爾岐。他的父親被清兵殺害,他懷着殺父的仇恨,决定不與政府合作,不再涉足仕途,而是立下志嚮,專心做學問。為了謀求衣食,就當了私塾先生。
顧炎武决定登門去拜訪。沒有想到,他的朋友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紛紛上門勸阻,理由是:"你一個堂堂的大學者,怎麽能夠去嚮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教書匠請教呢?這樣做豈不是有悖禮節嗎?再說,一個小小的教書匠,又能有多大的學問,嚮他請教,不是浪費時間嗎?"聽了這些話,顧炎武笑了笑,他對朋友說:"你們不要以為張先生是一個教書的,就看不起他,我前幾天親耳聽到過他在談論《禮》,他的見解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其中還有許多觀點是我從來也不曾聽到過的。再說,就自己不懂的東西嚮別人請教,不管被請教的人地位的高低、身份的貴賤,不但不違背'禮',而且是一種有'禮'的表現。"
第二天,顧炎武就穿戴整齊,步行來拜訪張爾岐。等他一路打聽來到張傢的門前已是晌午時分,看到大門緊緊關閉着,他敲打了很久,可是沒有人來開門。於是,他就站在門旁邊等待,一直等到太陽偏西,夜幕降臨了,他都一動不動。
其實張爾岐在聽到第一聲敲門聲時,就從門縫裏看到來人是顧炎武,但是不敢開門。不過看到他一直等到天黑,很是感動,於是打開門將他請了進來,沏上好茶,並準備飯食。當他聽到顧炎武說了來這裏的目的後,連聲說道:"不敢,不敢,你是名聞朝野的大學問傢,我怎能做你的老師呢。"一個是誠懇地要求,一個是堅决地不從。最後兩個人决定以朋友相稱,互相切磋討論。
正因為顧炎武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做到以"禮"為人行事,而不顧及他人的議論,才能交上張爾歧這樣的朋友。從這以後,顧炎武就常常來到張爾歧的住處。他就研究《禮》的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嚮張請教,大都得到了滿意的解答。因此,顧炎武後來在寫《日知錄》時,就采用了不少張爾歧的觀點和見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第一節 何為仁(1) | 第3節:第一節 何為仁(2) | 第4節:第一節 何為仁(3) | 第5節:第一節 何為仁(4) | 第6節:第一節 何為仁(5) | 第7節:第一節 何為仁(6) | 第8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1) | 第9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2) | 第10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3) | 第11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4) | 第12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1) | 第13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2) | 第14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3) | 第15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4) | 第16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5) | 第17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6) | 第18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7) | 第19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8) | 第20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1) | 第21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2) | 第22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3) | 第23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4) | 第24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