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捲 》
第34節:論修養(20)
李鍌 Li Xian
(三)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彫①也。"(《子罕》第九·二七)
章旨
孔子贊美君子能堅守道德。
註釋
① 彫通"凋",凋落。
析論
春夏之季,草木繁盛,看不出誰的生命力比較堅強;但是,天氣寒冷之後,一般的草木枯的枯,禿的禿,衹有像鬆柏之類的樹木仍然蒼勁挺拔。好比人在順境中,看不出誰的道德操守好,但是一到逆境中,就高下立判、好壞立分了。文天祥《正氣歌》說"時窮節乃見",便是這個意思。今語說"樹倒猢猻散"、"西瓜偎大邊"、"有奶便是娘",都是諷刺不能堅守道德原則的人。
問題與討論
1. 既然說"匹夫不可奪志",但是,如果一個人在志嚮執行上有睏難,是否仍然要不顧一切地堅持下去呢?
2. 試舉出歷史上三位夠當得起"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的人物。七、論士
士是周代社會貴族的最低層,但是基本上每位貴族都要經歷過士的階段,因此士人教育是周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孔子的心目中,士要能夠接受低標的物質水準,但是要有高標的人生理想。不要局限在天生的狹隘地域,而應該開拓出恢宏的天下意識。把仁當作是生命理想的最高鵠的,把義當作是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行己有恥,待人以誠,任重道遠,死而後已。每位士人都能這樣,國傢自然強盛,社會自然安和。
(一)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①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裏仁》第四·九)
章旨
孔子勉人要註重人生理想的追求,而不要在意物質生活的粗劣。
註釋
① 惡音è,粗劣。下"惡"字同。
析論
知識分子以求道為志,理應念茲在茲,用心於講求學問、修養道德,以求日新又新。如果不用心於此,而每天追求口體之養,以惡衣惡食為恥,那麽哪裏還有心問學修道呢?顔回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子路穿着破袍子,和穿着貉袍的人站在一起,心中一點也不覺得丟臉。顔回和子路都是"志於道"的人,能夠不恥惡衣惡食,所以在道德學問上有很高的成就。
(二)
子曰:"士而懷居①,不足以為士矣!"(《憲問》第一四·二)
章旨
孔子以為士人應該有高遠的志嚮,不能衹留戀安居。
註釋
① 士而懷居士人留戀安居。
析論
士應該有高遠的志嚮,志在四方,以天下國傢為己任,不能衹留戀安居,做一個衹知道照顧自己的自了漢。士是得到國傢教育出來的人,在文化上是受到傳統纍積所熏陶而成的,因此他應該回饋社會國傢全人類,士如果衹知道留戀安居,那真是不足以為士了。漢朝末年,劉備當面批評許汜衹知"求田問捨",不知拯救國傢人民,所以被人看輕,原因就在許汜"士而懷居"啊!
(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②,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第八·六)
章旨
曾子勉勵士人要以仁為己任,終身努力以赴。
註釋
① 弘毅弘,寬廣,指寬大的心胸;毅,堅忍,指堅強的意志。
② 仁以為己任把行仁當作是自己的責任。為了強調"仁",所以把仁放在前面,這是先秦常見的句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 第2節:論道德(1) | 第3節:論道德(2) | 第4節:論仁愛(1) | 第5節:論仁愛(2) | 第6節:論仁愛(3) | 第7節:論仁愛(4) | 第8節:論仁愛(5) | 第9節:論仁愛(6) | 第10節:論孝友(1) | 第11節:論孝友(2) | 第12節:論孝友(3) | 第13節:論孝友(4) | 第14節:論孝友(5) | 第15節:論修養(1) | 第16節:論修養(2) | 第17節:論修養(3) | 第18節:論修養(4) | 第19節:論修養(5) | 第20節:論修養(6) | 第21節:論修養(7) | 第22節:論修養(8) | 第23節:論修養(9) | 第24節:論修養(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