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批評於丹   》 第3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4)      李悅 Li Yue

  好在還有“天涯論壇”,否則我寫了消毒文章,孩子們也讀不到呀!比起《百傢講壇》和幾百萬册書的出籠,我的聲音實在是太微弱了!這是多麽悲哀的吶喊呀!
  這就是文化的報應,文化的宿命!迪格爾印地安人有句箴言說得好!那箴言說:“開始,上帝就給了每個民族一隻陶杯,從這杯中,人們飲入了他們的生活。”
  (三) 於丹的常識錯誤與假話
  “莊子何其人”這題目有修辭錯誤,在古漢語中“何”是疑問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麽”,例如《左傳》中的“何城不剋”,是說“什麽城能不攻剋?”這時“何”為賓語;“何”還可當狀語表示“為什麽”、“怎麽”之意,例如《戰國策》上“何至於此?”而“其”在古漢語中是指示代詞,不用作主語,表示特指,是用來指示一定的人或物,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那個”、“那種”之意,用作定語,例如《左傳》中“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如果將兩字放在一起“何其”就當“多麽”講,例如“何其相似乃爾”,是說“多麽相同啊”;“何其多”是指“多麽多”之意。於丹將“何其”放在人面前用,是錯用,“莊子何其人”就成了“莊子多麽人”了,當然講不通了。可以改成“莊子其人”或“莊子何人”,就是不能寫成“莊子何其人”。由於於丹成了我批評的對象,所以我註意到她在央視做的一些節目,發現她經常有修辭方面的錯誤。例如她在央視講解李白的《靜夜思》一詩時說:“‘疑是地上霜’,把光綫轉化成一種質地。”常識告訴我們,所謂“質地”是指:“某種材料的結構的性質”,例如我們平時說:“這衣服的質地是綢子”,你可以說“把光綫轉化成綢子”,不能說“轉化成質地”,你可以說:“把目光轉化成長鏡頭”,不能說“把目光轉化成蒙太奇”,因為“蒙太奇”是結構。我所以用這個例子,是因為於丹是影視學博士,這樣講她容易聽明白。還有於丹博士在講李白的《靜夜思》時,還激昂地說李白“俯仰中宇宙”,這句話顯然又修辭不通,於博士是想說李白在宇宙中自在俯仰,但搞不對修辭。衹講了一個李白,於丹教授就犯了許多錯誤,例如她說李白不想當官,錯矣!李白不想當係主任一類的小官,想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也!這一點劉全白在《唐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中寫得清清楚楚,於丹教授可找來一閱。於丹教授還說李白生於俄羅斯的碎葉,錯了!李白生於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剋馬剋(歷史上叫碎葉)附近,於丹教授畢竟是學古代文學和影視學的,對地理不太清楚,也是情有可原。不可原諒的是於丹教授講《莊子》心得時錯字讀得太多了,她將“腹”“fù”讀成“fǔ”,將秩序的“秩”“zh ”讀成“ch ”,將“瞠目結舌”的“瞠”讀成“tang”;將“污穢”的“穢”“hu ”讀成“su ”,將“狡黠”的“黠”“xia ”念成了“ji ”……於丹教授還將形容建築物之美的“美輪美奐”與“金碧輝煌”用來形容舞蹈《千手觀音》……還有不可原諒之處,就是於丹教授嚴重缺乏古漢語常識,她講《莊子》心得時竟然將“三百金”解釋成“這是多大的一筆錢啊!”其實這筆錢不大,於丹以為金是黃稹=鴆皇侵富平?而是一個古代貨幣單位,一金就是一個單位重量的銅。於丹教授自己說“幾乎泡在中華版的書堆裏長大”,最初我信,如今我不信了,若她真的在中華版書堆裏長大,焉能不識“金”乎?漢朝之前提到黃金是要用“斤”或“鎰”為單位的,二十兩為一鎰。《史記·留侯世傢》中寫道:“漢王賜良金一鎰”及《史記·陳丞相世傢》寫道:“賜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戶”,這兩處談到的“金”,纔是“黃金”。……於丹教授如此漏洞,誤人子弟!
  於丹教授不懂佛學常識,卻要講佛學中的常識。她在《於丹〈莊子〉心得》第28頁上寫道:
  眼睛裏有事,人就會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麽?前生、此際、來世。
  這是亂講了,佛學不可亂講,大乘佛學是有三界之說,是佛教宇宙觀的三個層次,或者說是存在被分為相異的三個層次,這三界就是欲界、色界與無色界。欲界層次最低,亦即充滿肉欲的粗重世界,其上依其精妙程度是色界和無色界。小乘佛學是將存在區分為18種元素,所謂18界(6根、6境與6識)。於丹將“三界”錯解為“前世、此際及來世”,是與佛教的“三世因果”說與“三界”說混淆在一起了,“三世因果”說的是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來世受果。這裏指的三世乃前世、今世與來世,與於丹教授說的“前世、此際及來世”略有不同,不知於丹教授的“來世”來自哪一本佛經?於丹教授沒有學佛的學歷,所以講錯了是可以原諒的。但知識的專業劃分是很強的,沒學過就是沒學過,不能隨便講的。因為粉絲們不知你沒學過,聽了你的演講,還要四處跟別人講,所謂謬種流傳,其害大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