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外建筑的文化脉络:追逐建筑   》 精神(1)      刘元举 Liu Yuanju

  大陆建筑师一般都具备务实精神。在我接触的建筑师中即便是来自高等学府的教授们也无不为着某种生计而陷入疲惫的忙乱之中。他们十分珍惜时间,一般会议
  他们是不愿到场的,一些不得不出席的会议他们也是提前两天离席。这是因为他们手头都有项目,误了一天就损失数以千计的人民币。即使天份很高的大师们也都在为了金钱而疲于奔命。如此这般,他们就没有时间去问津艺术了。商品经济大潮首当其冲受到撼动的是建筑界。中国的建筑师们在仓皇地接受那铺天盖地的潮头撞击,一味陶醉于热烈的浪花中时,可曾想过那意志的礁盘已经被啄食出无数的空洞?
  眼下,要想在中国建筑师中找寻那种学者化的艺术家,恐怕会令人大失所望。也难怪,中国的建筑师和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穷怕了,穷坏了,穷伤了。
  香港则不同,香港的建筑师亦不同。这从他们闪烁着金属般光泽的瞳仁中即可窥出。他们走路总是直着腰杆,说起话来充满底气。他们有钱!有钱的人与没钱的人就是不一样!人的追求说穿了就是一种补偿。没有什么就需要补什么,没有钱就需要补钱,没有艺术就需要补艺术。中国的建筑师目前处在补钱的阶段而香港建筑师则是处在补学问补艺术的阶段。在我的直觉中,钟华楠先生就是这种有钱的人。他在香港有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这个事务所从1964年开业至今,他还在香港和大陆身兼数职。他还有个瑞士女人,为他生儿育女。仅此一点就说明他是很有钱的。没有钱能够养得起外国女人吗?我见过这位外国女人的照片,是八十年代中期拍摄的,一头浓密的金发皇冠般炫目,高挺的鼻梁透示出山脉般的尊贵,眼睛不是兰色的,看上去有中国男人喜欢的那种温情。再从身材上看,性感与美感兼而有之。这么好的女人可以说体现出作为丈夫的价值。然而,钟先生在香港忙他的事务所,他的妻子则留在瑞士。他们过起了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为什么他们不生活在一起呢?是不是因为他为了事业而作出的这种牺牲?显然,作为建筑师他知道他的事业在香港,而她呢?是不是也舍不得离开她的家乡__瑞士那片宁静的山林?我也曾作过大胆的设想,是不是我们的钟先生另有所爱?香港与大陆不同,大陆的建筑师得奉行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而香港则开放得多。这是钟先生的私密,无人问津,但是,对于一个有着创造力的艺术家而言这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曾经写过赖特,我很敬佩那位美国佬。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不可多得的艺术家。我曾用一种羡慕的口吻写到他前后所经历的三次婚姻。那三次婚姻给这位大师带来了不竭的创作灵感与激情。在这一点上,钟华楠显然不是赖特。他的婚姻观念也还是我们民族的古典方式。
  一个建筑师是否具有艺术家气质不应仅从婚姻上看。主要是看他追求什么。钟华楠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开放带来了龙蛇混杂的局面,但是蛇肯定比龙多。面对这个新出生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也是百花齐放。钱,是多么有用的东西!反正甲方业主也不知道追求什么。他要的都给他。他高兴,我拿钱!这不是两全齐美吗?这种心态,60年代初,我从英国回到香港时也有。建筑师的创造与金钱的诱惑之间的矛盾我个人也与之战斗过。我的同学都成了百万富翁,可我却依然故我。我认为,建筑师应有他的使命感。30年来,我的使命感未曾改变,也始终不悔。”这一段话掷地有声,从中看出他有着多么坚定而自觉的追求!他曾在80年代初编了一本《当代香港建筑》的书,他向一位富翁建筑师索稿和建成项目的设计方案。那个富翁给他打电话说:“回顾了三十年来的作品,很惭愧,找不到一件令我满意的。你放我一把吧!”这是一种哀求,一种悲鸣!金钱得到了却失去了艺术。鱼肉和熊掌不可兼得。钟华楠深喑此道,不为金钱所迷惑。28岁那年,他由伦敦大学建筑系毕业就树立了一个远大的抱负,那就是他所说的使命感。30多年来,他苦苦求索。他常常囊中羞涩。70年代有一位非常有钱的欧洲富婆请他设计别墅。他永远忘不了当时那位富婆手里拿着一本画报,摊在他的面前,指点那上面的一处别墅说就要这种样子的。钟华楠说,既然你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那你找别人干吧!他拂袖而去。尽管他当时是那么需要钱,可是,他觉得让他照着别人的作品去抄袭,那简直就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目录寻找建筑文脉(1)寻找建筑文脉(2)
寻找建筑文脉(3)寻找建筑文脉(4)寻找建筑文脉(5)
寻找建筑文脉(6)寻找建筑文脉(7)寻找建筑文脉(8)
寻找建筑文脉(9)西方的诱惑(1)西方的诱惑(2)
西方的诱惑(3)西方的诱惑(4)西方的诱惑(5)
西方的诱惑(6)西方的诱惑(7)西方的诱惑(8)
广州有个佘俊南张锦秋之于西安(1)张锦秋之于西安(2)
建筑学巨擘陈植(1)建筑学巨擘陈植(2)建筑学巨擘陈植(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