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1978历史不再徘徊   》 第34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22)      凌志军 Ling Zhijun

  没有人有余力对全国的情况及时做出考证。统计局的官员也不可能将实情详加禀报。不过毛泽东还是强烈地感觉到弥漫在全中国的饥饿。就连他自己也已经九个月没有吃肉,营养不良已经使双脚浮肿起来,甚至不能穿进鞋子。抚今追昔,毛泽东只好承认失误。1961年9月29日那一天,他出人意料地写了一封信给全体政治局的常委,信中说自己和整个中央委员会"过了六年之久的糊涂日子,第七年应该清醒过来了"。
  毛泽东这时所说"六年糊涂",是指他的人民公社的政策,也即1956年农村高级社的成立至他眼前的1961年,包括曾经势如破竹的人民公社的整个历程;把土地产量夸大几倍甚至几百倍的"浮夸风";财产的所有制由小集体向大集体、再向全民转移的"强迫命令风";供给制度和几百人在一个公共食堂里一起吃饭的"共产风";还有"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周恩来在他起草的一封紧急指示信中,将这五种"糊涂"称为"五风"。事实上,至少在十个月前,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糊涂"。如果不是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也不可能写出那样一个"紧急指示"来发给全国。到了1961年11月15日,毛泽东终于说:"现在是下决心纠正错误的时候了。"十三天后,他又用党中央的名义发出公开批评自己的指示,他写道:"毛泽东同志……他自己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呼吸、共命运的。他说,他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毛泽东把扭转局面的最紧急的任务留给了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自己从激烈的前线退至后方。他离开北京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考虑更加长远的问题。他选的地点是中国最南部的省份广东。在那里,他搞了另一个文件,叫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试图在经历了一番挫折之后重新规划人民公社的道路。由于它的主要内容分为六十条。所以,后来全中国的人都叫它"六十条"。文字的修改过程,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毛泽东对人民公社的万般留恋与欲罢不能之情,这种感情令他在最初的文件里仍然保留了"供给制"、"大食堂",以及加快向大队所有制过渡之类的内容。这是他自己非常珍爱的创造。不过,后来当他更进一步地意识到自己的"糊涂"之后,便下决心忍痛割爱。6月,他删去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9月,他又承认,在原来的体制下,生产权在小队,分配权却在大队,这是一个严重矛盾。为了既能解决眼前的矛盾又能保持长远的道路,毛泽东决定在人民公社中建立以生产小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这就是后来大家认定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在毛的时代,这是农村里一个根本的制度,毛说,"至少七年不变"。后来又把"不变"周期延长到"三十年"。他是一向喜欢用这种口吻来宣布政策的,比如他还在周恩来写到的"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句话旁边,加了一个批语说:"至少二十年不变"。
  "六十条"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人民公社的成熟制度,这是人民公社理想与务实原则的奇异混合。可是饥饿的农民现在个个有气无力,不要说人民公社,就是望着维系生命的土地,也打不起精神。好大喜功且花样百出的基层干部现在不得不迁就"人要吃饭"的事实。他们将土地分给农民去耕种,讲明收获多少听由自己获得,并且为这种土地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救命田"。对于人民公社来说,这就犹如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数年前李云河之包产到户的幽灵再度复活,1961年初春时节起于安徽,接着就在各个省区徘徊荡漾,不久便形成不小的声势。据说安徽全省每十户农民当中即有八户参加包产到户。其余如甘肃临夏,以及浙江和四川的局部,十中有七。广西龙胜、福建连城和贵州全省,十中有四。广东、湖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亦有大体同样的规模。到了1962年5月,刘少奇和邓小平都认定,全国包产到户者至少已占有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也即大约二千万农户和一亿农民。
  在五年以前就已经宣布为非法的包产到户,居然可以风风火火地畅行,舆论也恢复了对它的同情。这原因需要追溯到上一年,即1961年。这一年春天乃是乡下人饥饿的最高潮和生产的最低潮。毛泽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得知包产到户的卷土重来。先是有一封信告诉他安徽有一个叫徐桥的地方包产到户,从这里嫁出去的姑娘就全都跑了回来,惟一的原因是想要在娘家吃上一顿饱饭。几天以后,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面陈这种办法的好处。曾希圣说,毛泽东同意这样的搞法。但是毛身边的人回忆说,毛泽东的同意实际上至为勉强。看来是由于恢复生产的迫切需要不得不暂缓大同理想的实施。如是情状传达到前后左右,权力中心便出现了一个方针含混不清的时期。毛泽东在政治局里的同事们既然担负着拯救危局的直接责任,又不能确知毛的真实用意,所以几乎没有一个人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加以干预。地方官员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摸底,也全都闭起一只眼睛装糊涂。这在我们国家的官员中乃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技巧,即所谓"聪明难,糊涂更难"之古训的精义所在。因为这样既不至于延误实际的进程,又可为自己保有进退的余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第2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2)第3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3)
第4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4)第5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5)第6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6)
第7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7)第8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8)第9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9)
第10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0)第11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1)第12节:第一章 风起青萍末(12)
第13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第14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2)第15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3)
第16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4)第17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5)第18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6)
第19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7)第20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8)第21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9)
第22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0)第23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1)第24节:第二章 照过去方针办(1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