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夢新證   》 中期(康熙二年--康熙五十一年)[十一]      周汝昌 Zhou Ruchang

  一七〇六康熙四十五年丙戌
  
  
  曹寅在江寧織造任;年四十九歲。正月杪出京,二月十八日至江寧,十九日到揚州。
  
  本年二月二十八日折雲:“臣寅於正月二十八日出京,二月十八日至江寧,次日即至揚州。”
  
  又云:“臣寅蒙皇上格外施恩,舉傢頂禮,雖粉身碎骨,難報萬一。惟有敬誦訓旨,勉力自慎,以仰副皇上生成之至意。”所指不知何事。非泛泛口氣也。
  
  《全唐詩》行將刊竣,在書局與諸翰林及淮南名士多所唱和。
  
  與諸翰林倡和事已略見去年。《楝亭詩鈔》捲五有“雨中病起,讀詩館諸公見寄篇什有作”一題。按詩局十翰林之詩集所見者唯汪、查、徐等,餘者多未易得,俟續考。
  
  楊鍾羲《雪橋詩話三集》捲第四葉二十
  
  曹子清以通政視鹺政、理織造兼校書局,(中略)淮南名士如王竹村、卓鹿墟、鮑遠村、楊掌亭、郭雙村、程蒿亭、周確齋、殷蓼齋、蕭東出、唐飯山、汪木瓶,皆與倡和。
  
  程庭《若庵集》捲第二葉十六
  
  和曹銀臺《墻頭菊》原韻
  
  錦綉參差覆苑墻,高含玉露嚮朝陽。吹殘海月還留影,散落天風遍有香。孤潔傲回青女信,輕清逗入黑甜鄉。莫言騎屋多狂態,欲伴鬆陰送晚涼。
  
  同上捲第三葉二
  
  疏影和曹銀臺《舊江月下聞蟬》原韻
  
  移橈港口,恰群聲悄息,暗潮生驟。帶露隨風,一片鳴蟬,亂簇數行官柳。聽來總是凄涼調,切莫近,關山斥堠。怕撩他,萬裏徵人,鉛淚瀉盈刁鬥。此際風流綉虎,正隱囊斜倚,閑聽良久。響徹鮫宮,人映冰壺,蟾影光同清晝。蓮花幕下三千士,問誰是,王傢曇首?看千層夜浪如銀,兩岸疏螢如豆。
  
  同上捲第二葉九
  
  下水船次曹銀臺《雨中憶巴園竹》韻
  
  亭院清無暑。綰得薫風小住。更上層樓,歷歷江峰可數。多情緒。就琅玕千片,迸出籜竜飛去。雲深處。有文章社主。觸起閑情如縷。曾記年時揮麈,烏皮獨據。邀支、許。似展管夫人畫,一幅瀟湘煙雨。
  
  惜紅衣次曹銀臺《東渚荷花》韻
  
  小步城東,參差鴛瓦,萬傢鱗屋。斜出銀塘,紅衣綻肥緑。江南雨潤,乍添得,波痕新足。伫看沙鷗汀鷺,嚮花根穩宿。水芝湖日。近著雲鬟,休倚風相觸。頳姿銜照,如醉芳樽醭。最是露香凝處,宛似華清初沐。好披襟啜茗,掬起嫩涼千斛。
  
  同上葉十五
  
  金縷麯次曹銀臺《天池柳下待雨》韻,
  
  潑刺跳波響。望低迷、長條深處,悠然五兩,共道使君能下士,列座一時英爽。都競出、新詞朗晃。城上黑雲瀋欲雨,釀輕涼、偏助吟情長。聊係棹,停三槳。江山隔岸何蒼莽。逗疏窗、迷濛雪鷺,玲瓏翠榜。賤子疏狂慚彩筆,敢望竜門筵上。空伫立、平原泱漭。未忍此身埋草土,盻三山、終結褰裳想。休揮卻,非吾黨。
  
  同上捲第三葉十六
  
  摸魚子漁灣餞送曹銀臺步《留別》原韻
  
  撼茅亭、驚濤萬丈,乾坤勝概如許。高懷每愛停官舫,紅杏裁來新句。公何取?算衹有、緑波南浦銷魂語。回颿撾鼓。望煙樹空濛,雲山膠轕,旌節擁歸去。鯫生志,愧乏廟廊纔具,竟日量晴較雨。男兒安事錢刀者,願與硯田為侶。無心住。仗東君作主,另與安排處。低徊沙渚。待私意遙通,牙檣漸遠,寂寂漫無緒。
  
  同上捲第二葉二十四
  
  漁灣有感曹銀臺嘗集漁人打魚於此,壁間有公題詠
  
  朦朧舊事尚零星,戙楫無聊上小汀。落日蒼茫迷遠樹,寒濤寂寞打孤亭。漁歌欸乃空相憶,雁語酸凄不耐聽。漫剔碧苔尋好句,魚竜欲起晚風腥。
  
  按《雪橋詩話》所稱諸人集俱未見,此程庭字且頎,揚州人。????商也。集中曾及蒿亭,或係同族。
  
  正月二十三日,內務府總管赫奕等奏曹寅請藉銀四千兩與本處筆帖式韓楚安經營貿易。“奉旨:藉銀之人既尚未滿八年,如再藉給,即緻雜亂。應俟八年期滿,再行議藉,期滿之前不可藉給。況且先前藉支銀兩內尚有拖欠,現在藉支,難免有填補拖欠情事也。”
  
  
  四月,內務府奏請將宮中用車交三處織造報效承造。
  
  
  五月,汪繹病故,料理其後事,並有輓詩。
  
  彭定求《南畇文稿》捲八葉十四《翰林院修撰東山江君墓志銘》雲:“康熙乙酉三月,上巡幸江南,簡在籍翰林官十人校刊《全唐詩》於揚州。餘林居既久,至是始識東山汪君。明年四月,君因病歸裏,別甫二旬,而訃猝至。”本年七月一日曹寅折雲:“所有衆翰林有病及告假者俱令回本籍,無事者俱在揚州校刊。編修汪繹素有血癥,在詩局陡發舊恙,即令回籍調養,於五月內身故。臣已為料理營護後事訖。目下在揚州校刊者:彭定求、楊中訥、汪士鋐、徐樹本、俞梅,共五人。”《楝亭詩鈔》捲五有《哭東山修撰》詩。
  
  
  
  九月,刊刻《楝亭五種》。
  
  
  《楝亭五種》捲末長方圖記雲:“楝亭藏本,丙戌九月重刻於揚州使院。”
  
  
  
  十月初一日,《全唐詩》成,具表進呈。
  
  
  本年二月二十八日折:“又詩局翰林官等校修唐詩,今年可以竣事。”七月一日折:“遵旨校刊《全唐詩集》,目下刊刻衹剩五百餘頁,大約本月內可以刻完。八月內校對錯字畢,即可全本進呈,共計有十二套。”“再衆翰林同臣公具一折,敬求御制詩序。”“臣等草形蟻質,亦獲挂名其間,已列銜具公本叩求。”朱批雲:“刻的書甚好,等細細看完,序文完時即打發去。”九月十五日折:“今有刻完《全唐詩》九套十套進呈御覽。其餘俱已刻完,月內對完,即行刷印進呈。”《全唐詩》捲首《進書表》:“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書成,謹裝潢成帙,進呈聖覽者。”
  
  《曝書亭集》捲三十四葉十六
  
  合刻集韻類篇序,
  
  (上略)而通政司使、巡視兩淮????課監察御史曹公奉命編孴《全唐詩》,歷五年所,較舊本廣益三百餘篇,鋟諸梨木,用呈乙覽。復念詩之醇疵,一本乎韻,韻之乖合,原於六書,既鋟《玉篇》、《廣韻》,又求《集韻》、《類篇》善本,讎勘雕印以行。學詩者得而誦習之,既免四羊三豕之失,而無奪倫,紐分畛域,註相引證,庶乎取諸左右逢源矣夫。
  
  六月,杭州織造孫文成到任,孫亦寅舊屬,曾經薦舉者。八月初四日,復點????差。
  
  七月一日附折雲:“六月二十五日臣在揚州於新任杭州織造郎中臣孫文成前恭請聖安,蒙聖旨令臣孫文成口傳諭臣曹寅:三處織造,視同一體,須要和氣。若有一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竣(悛)改,就會參他。”“況孫文成係臣在庫上時曾經保舉,實知其人。”
  
  按曹寅外傢孫氏,疑此孫文成或亦曹之親戚也。
  
  八月四日折雲:“八月初四日接邸抄,蒙恩復點曹寅巡視兩淮????課。”
  
  十月中,進京遣嫁長女於鑲紅旗王子納爾蘇。十二日,李煦任滿,因寅在京,印代署。十一月二十六日迎娶過門。先是(八月以前)孫氏故,年七十五歲:鼕期許葬。十二月初六日啓程返揚。
  
  同折雲:“今年正月太監梁九功傳旨,著臣妻子八月船上奉女北上,命臣由陸路九月間接敕印,再行啓奏。欽此欽遵。竊思王子婚禮,已蒙恩命尚之傑備辦無誤。筵宴之典,臣已堅辭。惟是臣母鼕期營葬,須臣料理,伏乞聖恩準假,容臣辦完水陸二運及各院司差務捧接敕印,由陸路暫歸,少盡下賤烏哺之私。至於兩準????課重大,所有敕印,或遵舊例,交與督撫,或命臣李煦十月照舊報滿重複代印,或遵舊例命????道護理,伏請聖訓,臣謹遵行。”九月十五日折雲:“臣寅前具折請假,蒙禦批知道了。又奏事傻子傳旨:著曹寅十月內來,敕印交與李煦。欽此。臣聞命之下,感激涕零。臣謹候敕印到時,俟十月十三日李煦錢糧報滿交付明白,即從揚州拜本起程。”十二月初五日折雲:“前月二十六日王子已經迎娶福金過門,上賴皇恩,諸事平順,並無缺誤。隨於本日重蒙賜宴,九族普沾。臣寅身荷天庥,感淪心髓。……遵旨於明日初六,包程赴揚辦事。所有王子禮數隆重,庭闈恭和之事,理應奏聞,伏乞睿鑒。”
  
  按尚之傑乃內務府大臣,傻子係御前侍衛治儀正。
  
  據內閣黃册,本年寅有造報兩淮運司正雜錢糧文册一事。
  
  十一月三十日顧昌卒。
  
  本年曾修茸江寧府儒學;補作《鬆巔閣記》。
  
  《江南通志》捲八十七《學校志》“學宮”葉十一:江寧府儒學:四十五年織造曹寅修葺。按凡此皆捐修之謂也。
  
  
  補作《鬆巔閣記》事見《楝亭文鈔》葉十。
  
  〔附錄〕金毓黻《遼海書徵》捲六葉二十
  
  
  《楝亭五種》,清曹寅校刊,刊本:《類篇》十五捲,《集韻》十捲,《大廣益會玉篇》三十捲,《重修廣韻》五捲,《附釋文互註禮部韻略》五捲。
  
  《楝亭十二種》,清曹寅校刊,揚州詩局本,古書流通處景印本:《都城紀勝》一捲,《釣磯立談》一捲,《墨經》一捲,《法書考》八捲,《硯箋》四捲,《琴史》六捲,《梅苑》十捲,《禁扁》五捲,《聲畫集》八捲,《後村千傢詩》二十二捲,
  《糖霜譜》一捲,《錄鬼簿》二捲。劉承幹敘:《楝亭十二種》者,康、雍時曹子清先生所刻也。先生名寅,奉天人,官至通政使、江寧織造,傢富藏書。先生以為藏書不如刻書,於是匯刊此十二種,期以流傳於世。雖其間《硯箋》、《琴史》諸書,僅是備藝術之用,然皆宋、元人之遺製,世不經睹;先生之發潛闡幽,霑逮來學,有足多矣。楝亭者,先生父於白門使院手植楝樹數株,因結亭其間,顔曰楝亭,先生追念手澤,嘗屬諸名人賦之,遂亦取以自號也。按此書一稱“楝亭揚州詩局十二種”,又稱“楝亭叢刻”。又按此書每捲後有長印文曰“楝亭藏本,丙戌九月重刻於揚州使館”。
  
  按據同書引《叢書舉要》捲二十三,謂《聲畫集》又曾分出別行。
  
  金毓黻《東北文獻零拾》葉十五
  
  鈔本《楝亭書目》,凡四捲三十六頁,藏於上虞羅氏,餘假得之,欲刊入《遼海叢書》者也。楝亭名寅,字幼清,一字子清,漢軍鑲藍旗人,實則籍於遼陽,其詩集題曰千山曹寅是也。楝亭巡視兩淮????政,掌江南織造,頗饒於貲,收藏極富,又喜刻書,所傳《楝亭十二種》,即其一也。吾遼先正,精校刊而喜刻書者,曰遼陽蔣氏國祚國祥,承德孫氏馮翼,一名彤。及曹氏三傢而已。蔣氏所刻,如前、後兩《漢紀》,馬、陸兩《南唐書》。孫氏所刻,如《問經堂叢書》,皆卓卓叫稱。而《楝亭十二種》,皆覆刊宋、元精本,又有《楝亭五種》,亦然。又著錄於《書目》中者,曰《周易本義》二册,《廣韻》五捲五册,《禮部韻略附釋文互註》五捲五册,皆註云:“楝亭新梓”,蓋後二者入《楝亭五種》,而《周易本義》則別出單行者也。
  
  李煦本年二月有進呈燕來筍折。朱批雲:“知道了。近日京中少雨,朕心時刻未安,未知南方情形何如也?更有囑者:凡京中渾賬人等指視(示)等事,一概不聽纔好。此主意甚是要緊,不可疏忽。”
  
  按所謂“京中渾賬人”,即指諸皇子黨羽也,蓋此際爭位奪嫡之暗潮已日益尖銳,諸人結交外官,指使織造,培植勢力等情,康熙帝已預囑杜絶,但此在內務府皇室傢奴而言,實為不可能之事。而李煦卒以是得禍。
  
  三月,煦報蘇州米價。
  
  折略言:“米價忽然騰貴,賣至每石一兩三錢五分,一兩四錢三分不等。臣煦留心打聽,蓋因各行傢有攬福建人買米,每石價銀一兩八錢,包送至乍浦出海,以致本地米價頓貴。”朱批雲:“……爾所奏聞甚是。另有上諭一封,爾使人密到巡撫處去,不可遲悮。”
  
  五月,煦奏請展期奏銷????課。
  
  折略言:“幸值新例森嚴之際”,大夥私販皆已斂跡,“間有負????覓食之流,不過一二窮苦小民,在所不禁。”“兩淮商人……蠲免贏餘加觔又藉帑帶徵,目今江,廣????價漸轉,將來必是大好。”唯定例六月奏銷,實則循例虛報,並未完課,請展至十月奏銷。朱批:“去歲曹寅不曾展限。爾同曹寅商定,再折請旨。”
  
  十一月,煦又有俟曹寅回任即進京謝恩等折。
  
  本年二月,刑部議覆:江南江西總督阿山奏參江寧知府陳鵬年不將聖訓供設吉地,大不敬,應將陳鵬年立斬。得旨:陳鵬年著革職,從寬免死,來京在修書處效力。
  
  按所謂不將“聖訓”供設“吉地”,指鵬年供置“聖訓”之處原為“十四樓”,乃故明之妓館也。鵬年不肯逢迎太子胤礽與總督阿山,又無弊可摘,故阿山藉此以為“罪名”,可謂挖空心思。
  
  三月,諭讀捲官,數科以來,狀元俱不甚佳,韓菼學問雖優,而不自檢飭,頗好飲酒,為禮部尚書時,司官筆帖式俱藐視之。王式丹亦不檢飭,而且懶惰,但所學尚優耳。
  
  十一月,大學士等送審秋審情實罪犯七十名,勾决者二十五人,諭雲:四輔臣時每年勾决動至百餘人,朕親政後,數十年來每遇勾决,凡有一綫可原者,未嘗不從寬宥,……至於光棍及有關主僕之分者,其罪斷不可寬也。
  
  
  
  
  
  一七〇七康熙四十六年丁亥
  
  曹寅在江寧織造兼????差任;年五十歲。康熙帝南巡,二月十二日,舟泊滕縣新莊橋,寅等三織造與群官迎朝。三月初六日,至江寧,駐城內,以織造府為行宮。十一日,帝自江寧登舟啓行。
  
  《聖祖仁皇帝實錄》捲二百二十八葉九:“康熙四十六年丁亥春二月甲申朔,丙申,禦舟泊滕縣新莊橋地方,江寧將軍諸滿、……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來朝。三月甲寅朔,己未上駐江寧府城內。甲子上自江寧登舟啓行。”織造府為行宮仍見江寧及上江等《志》。
  
  自春徵施閏章遺集於其孫瑮,瑮奉集來真州,乃於五月梓鎸,館瑮以事校讎。
  
  徵施集館施瑮各事,詳見明年下引《學餘全集》梅庚跋及施瑮《書後》。
  
  四月中,康熙帝為《全唐詩》製序成。詩局既結束,諸翰林離去,查嗣瑮有留別詩。
  
  《御制全唐詩序》後署:“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查嗣瑮《查浦詩鈔》捲九葉一
  
  全唐詩校竣將有北行留別荔軒通政
  
  曾移書閣傍雷陂,落葉輕塵對榻時。三賦未收禦補闕,二詩難合尚成疑。權文公序張登集雲:“求居等三賦惜文粹不載。”周益公跋英華雲:“或二詩合而為一、姓氏差誤。”千秋册府祥符序,一代《詩騷》應帝期。原是集賢香案吏,寫書猶及六年遲。
  
  按《雪橋詩話》於此詩曾加稱引。《查浦詩鈔》捲八葉二十《錫山道中》詩自註云:“奉命校書維揚,自乙酉,至丁亥竣事。”可參看。
  
  六月,有奏報????場情形折。
  
  六月二十日折略雲:“臣於六月初十日已至儀真掣????,但因六月內場河淺涸,????船艱於運行,秤掣無多,目下堵壩蓄水,兼之連日有雨,船衹陸續抵所,商民胥悅。”朱批:“今歲北方雨暘順時,秋田大熟,大約十分收成。但南方亢旱,朕心甚為不安,又聞盜案最多。”
  
  九月,復點李煦鹺政。
  
  曹、李更代????差事見九月某日李煦謝恩折。
  
  張符驤《自長吟》捲十葉十一
  
  竹西詞
  
  玉輿宵旰憶江東,柳色今年也不同。想到繁華無盡處,宮燈巧襯梵燈紅。其一
  
  五色雲霞空外懸,可憐錦綉欲瞞天。玉皇鬧裏凝雙眼,真說傢餘跨鶴錢。其二
  
  千丈氍毹起暮煙,猩紅濺嚮至尊前。揚州豈必多歌舞,賣盡嬋娟亦可憐。其四
  
  縣官朱票密於絲,役到淘沙戶亦宜。天語丁寧空有約:“民間不費一錢而。”其五
  
  三汊河幹築帝傢,金錢濫用比泥沙。宵人未斃江南獄,多分癡心想賜麻。其六
  
  官銜????總搭????臣,萬壽屏開花樣新。皇本揭來剛百萬,明朝旗子禦商人。其七
  
  太平歲月有何愁,三度揚州幸未休。燮理誰能過王旦,不將封禪奉宸遊。其九
  
  同上葉十三
  
  後竹西詞
  
  豫遊原為視農桑,官禮明明勸省方。截海含生齊望幸,被恩深處是維揚。其三
  
  欲奉宸遊未乏人,兩淮辦事一????臣。百年父老歌聲沸,難遇揚州六度春。其四
  
  兩淮合口頌虞、唐,收債何曾似孟嘗?用盡泥沙全不恨,太平天子不徵商。其五
  
  霜冷從前塔一灣,離宮璀璨五年間。至尊若肯千場顧,不枉神機盡魯班。其七
  
  物華誰不望春雷,三汊河幹淑景催。似妒揚州能竊寵,金山青欲過江來。其八
  
  蕭閑香阜是頭銜,盡把空門裹越縑。未必愚民直供佛,官傢面上費莊嚴。其九
  
  憶得年時宮市開,無遮古董盡駝來。何人卻上《千秋鑒》,也博君王玩一回。其十
  
  按前《竹西詞》“三度揚州幸未休”應作於康熙三十八年後,後詞有“難遇揚州六度春”之語,則為本年作,今係於一處,以便參考。張氏集中可註意者有數事:一,其捲五葉一詩題雲:“白門謁上”,下註:“乙酉四月二十三日江寧行宮恭進。”捲六葉一亦有“萬壽節”四律,題下註云:“丁亥三月十八日蘇州行宮恭進。”則其人固非高蹈之士,且與曹寅、李煦當皆有相識之可能。二,詩中屢提????臣。三,詩語口吻皆極諷刺之能事,張氏字良禦,康熙六十年進士,道學家,其詩圭棱盡露,竟敢刊行,未罹文網,可見康熙時究與乾隆不同。四,由所敘,亦足窺當時奢侈之情形。五,《紅樓夢》第十六回趙嬤嬤曰:“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於成了土泥,……”持此與“金錢濫用比泥沙”
  “用盡泥沙全不恨”相較,竟巧合若出一人口,此語蓋亦當時揚州人語,人人能道,曹傢上下,特亦知之,至雪芹時,老嫗口中尚時一豔說之耳。(“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唐人杜牧語。)
  
  作《題王覺斯先生畫扇記》,《題玉峰相國感蝗賦後》,《重修周櫟園先生祠堂記》諸文。
  
  本年諸題跋,均見《楝亭文鈔》。
  
  李煦本年六月有進扇子、湖筆、小菜、糖果折。朱批雲:“……朕南方回來,即聞江南盜案頗多,地方文武,所管何事?近日又聞江浙少雨,唯恐盜案又多些。”
  
  八月,有奏蘇州得雨折。
  
  略雲:蘇州自交六月無雨,“人心未安,民間因有盜警”,巡撫於準緝獲張書紳等。至七月連得雨,“人心業已寧貼”。前有高價糶米者,“當被程亦賢聚衆訐告,而附近居民俱各罷市”。又進果乾、膏餅。朱批:“知道了。今歲年成不好,千萬不可買人。地方之事,一概不要管。近日風聞南方有私派之謠,未知實否?北方口外今歲收成十分,𠔌價甚賤。”至九月,又有折報得雨民心寧貼折;十月有報蘇屬民出收成折。
  
  十二月,有報太倉忽有“強賦多人搶奪民人”折,一念和尚“惑衆”折。
  
  略雲:十一月二十六日“忽有強賊多人,以紅布裹頭,竪大明旗號,搶奪民人”。查得太倉劉河汛十一月初五日有“強賊多人行劫開典鋪生員陸三就傢,放炮進門,金珠細軟盡被劫去”。十一月二十六日之大夥,裹頭竪旗,“聲言欲入州城劫庫”。拿獲十餘人,供稱有“一念和尚,給劄惑衆”。又報蘇鬆米貴,每石一兩六七錢,貪利之徒販米二百石、麥一百石出洋。朱批:“此一案朕早已知道了,又聞浙江四明山有賊,爾蜜蜜(密)訪問明白奏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資料來源】紅樓癡迷錄入。轉載自撫琴居論壇。
評紅樓夢新證⑴寫在捲頭
第一章引論第二節紅學一斑
第三節 重新認識紅樓夢第四節 幾點理解
第二章 人物考 第一節 世係譜表第二節 曹宜曹宣
第三節 過繼關係第四節 幾門親戚
第三章 籍貫出身第二節 遼陽俘虜
第四章 地點問題第二節 院宇圖說
第三節 北京住宅第四節 江寧織署
第五節 真州鹺院第五章 雪芹生卒
第六章 紅樓紀歷第七章 史事稽年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二]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三]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四]中期(康熙二年--康熙五十一年)[一]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