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34节:人生如梦(5)
宋浩浩 Song Haohao
李定接着问苏东坡,那么"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指的是何事,是不是嘲讽圣上?苏东坡笑李定笨拙,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和谢表里"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是一样的。
李定心想,对了,还有谢表里的这句话,你不说我到差点忘了呢。苏东坡,你说你自己"文学浅陋,独无寸长"是不是在自夸?天下人都知道你会写诗作词,为什么在圣上面前假谦虚,惟恐别人不知道你有才是么,分明是欺君妄上。还有"一朵妖红翠欲流"是你的句子吧,你为什么以牡丹讽刺力图改革的朝廷官员。苏东坡觉得好笑,我写诗赞的是牡丹,感叹的是造物的精巧,怎么会与政治有关,真是扯谈。李定再问"敢向空时怨不容"你这句诗嘲讽的是谁,朝廷怎么得罪你不容你了,你对它怨恨这么深。苏轼解释说,这句诗的典故来自孔子,不怨不容,指的是孔子不干预朝廷的事。
苏轼毕竟是苏轼,天赋灵慧,对答如流,十年间所作的诗句无一不能背诵,引经据典,如数家珍,李定口才根本不如他,但又要往他头上硬扣"罪状",急得背地里跺脚。最后终于拿出杀手锏来,对着堂下的苏东坡吼道:
凛然相对敢相期,
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惟有蛰龙知。
--《咏桧》
好你个大胆的苏东坡,前面的诗句算你自原其说了,这首诗你怎么逃脱罪责,"蛰龙"喻的是谁,一看就知道你苏轼有不臣之心,你好大的胆子啊,居然敢嘲讽皇上。苏轼欲分辨,李定立即大声制止说台狱岂容你张狂狡辩,既然你苏东坡有了不臣之心,那必定有援党,下去写供词,赶快一一交代。
待苏轼回到大牢,李定回到家一阵郁闷。心想苏轼入狱了他家连一个帮他来说话求情的人都没有,要是换成其他显官,平日威风凛凛,一入台狱早就吓得屁滚尿流,黄金白银美女俊婢自会呈上门来,这个苏轼真是又臭又硬,难道我李定拿他没办法了?连夜和舒亶、何正臣商量,说就目前掌握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定他苏轼的死罪,最后决定让有司下文到曾任职的各州。让各州搜集他遗漏的诗稿,再派官员赴苏轼家搜查罪证,双管其下,非致苏轼于死地不可。
何正臣真是个勤快人,得到李定命令后连夜南行,在南方的河道里他们居然与苏家搬家的船只相遇,何正臣忙差遣吏卒截住此船,上去搜查,起初何正臣看见船仓中箱笼沉沉,以为是无数黄金白银,打开一看竟然全是书卷。何正臣不死心,难道这个苏轼连守三州,真的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肯定是另有所藏,没被发现而已。于是他加大了力度,命各州一定要多搜集苏轼的贪污受贿的"帐目",搜集来搜集去只有杭州一州上交了"帐目",交的是什么呢,是百来首脍炙人口,遗留民间的诗,老百姓名之曰"诗帐",何正臣气得瞪眼吹胡子。回到京城把情况告诉李定,李定无奈,只好再次开列审问条目,加紧让苏轼写供词。
纸和笔有了,供词是不会写的,因为苏轼心地坦然,无罪可供。自幼便知学以明理、文以述志,今天以诗文获了罪,也心安理得。若真什么也不写,这些李定拿来狱中的纸和笔岂不白白浪费了,正好,借此机会可以把那些诗句作些诠释,以免世人不知当初我苏轼写诗的用意。按照审问的条目,苏轼先把原诗凭记忆写出,然后交代原由,注明诗中典故的出处,终日以草为席,盘腿坐地。狱中潮湿闷热,阴暗污浊,又无烛火,只能熬得两眼昏花、腰酸背痛。也真难为了他,花了大半个月时间,苏东坡总算按条目写了出来,审读再三,发觉已无错讹,便交给了李定。李定不管你上面招供不招供,只要有你苏轼的字在上面,有你画的押,这张纸就成了供词,十月十三号,李定给苏轼定的罪名是"怀不臣之心,成叛逆之实,以诗文辱君枉法",然后乐颠颠地把这张手供以及仔细搜罗的二十二首"反诗"呈给了神宗皇帝。
三
神宗皇帝本来就为新法的事操着心,这回看了李定呈上的苏轼手供以及二十多首诗,顿时大怒,我神宗君临天下十三年,虽然不及贞观开元时的盛世,但也算天下太平,有所建树的,王丞相的新法变革为我们大宋带来了新的面貌,怎么独独你苏轼却颠倒是非,把我苦心经营的新法说得一无是处。固然新法推行时是有些磕磕绊绊的,但三年就改观了,怎么独独你苏轼十年还不回头,对新法的成见难道这么深么,真是居心叵测,实不可赦。神宗又想起当年苏轼拟对御试策时,傲慢狂悖,至今仍然桀骜不驯,实在是可恨极了,真恨不得马上推出去杀了,这样才痛快。可是一想大宋祖宗家法规定,不杀朝士,这个规矩已传了五世了,自己不能从此开戒,所以犹豫不决。李定则在一旁上窜下跳,希望神宗下令立即处决苏轼。
这个时候苏轼的几位知己好友,包括王安石在内都纷纷奏疏给皇帝,劝说他不能杀苏轼。其实王安石此人是真君子,他提出的变法最终走了样,关键问题就在识人用人上,比如李定这样的人是王安石曾经力荐的,却没想到正是这帮人让变法之路越走越窄,弄得朝廷乌烟瘴气。王安石对苏轼是非常佩服的,苏轼当初反对变法,他当然有气,但这只是政见不一而已,他们和而不同,私下还是互相佩服的。如今皇帝要杀苏轼,王安石当然坐不住了。还有苏轼的忘年知己,三朝元老张方平,在一封恳请神宗皇帝原谅苏轼的奏疏里,他这样情真意切地写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引子 | 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 | 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 | 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 | 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 | 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 | 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 | 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 | 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 | 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 | 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 | 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 | 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 | 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 | 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 | 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 | 第22节:故 国 晚 秋(3) | 第23节:故 国 晚 秋(4) | 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