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北京地理之民间绝艺 》
20多年前背着木箱子“下街”
佚名 Yi Ming
“面人郎”郎绍安之女郎志丽的传统核桃面塑作品
● 张俊显(52岁,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曾跟随面塑老艺人黄俊山学艺)
1980年的某天,我抱着孩子在陶然亭公园偶遇正现场捏面人的黄俊山老先生。黄老技艺娴熟,五六分钟就捏出一个小猴,太神了。打那以后,我就拜黄俊山为师,学有小成后就背着木箱子“下街”,随走随停,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给小孩子捏面人。当时的面人以孙悟空、猪八戒之类神话形象为主,身上穿根竹签,俗称“棒棒人”。如今的艺人恐怕都没有过这种“走江湖”的经历,它让我真正走进民间,丰富了创作题材,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当年“下街”时的小马扎和木箱子。
新京报 编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
|
|
“四大名旦”光彩夺目 | 一出生就为达官贵人服务 | 流落民间照样富有创造力 | 从陷入低迷到再创辉煌 | 市场看似兴盛的背后 | 卖得好的还是大师作品 | 讲究人性与个性 | 从“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 | 玉器制作重在“琢磨” | 靠手艺吃饭(1) | 靠手艺吃饭(2) | 玉器行的工匠被称为“先生” | 周末去动物园上写生课 | 千年老手艺 | 足够人琢磨一辈子的老手艺 | 在哈德门外很是热闹过一阵 | 繁荣过后寻找新的活法 | 等不到“迟来的爱” | 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艺人 | 解放前老艺人传技艺思想保守(1) | 解放前老艺人传技艺思想保守(2) | 编织宫廷艺术的锦绣“格律诗” | 昔日布局稳重为皇家专用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