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貼近中國人的教養:教養可以這麽浪漫 Close to the Chinese people's education: education can be so romantic   》 第34節:安全環境,成長不局限(2)      李偉文 Li Weiwen

  「三更有夢書當枕」,書是文藴居的主角。孩子從小跟着我們。入眼所及不 是大自然就是書。天氣好的時候,每天一定在大自然裏活動好幾個小時,藴慧也 經常與孩子一起在戶外野餐,回到傢裏衹有書。我們傢裏沒有需要用電池的玩 具,連容易過敏的絨毛玩具也是不準有的。
  小孩子在沒得選擇,沒有其它誘惑之下,就可以愉快且專註地培養出好的生 活常規,而且親子關係也會比較好,比如沒有電視,當父母的就不需要整天喊着 「不準看電視」或交換條件「功課做完纔可以看電視」,彷佛做功課是義務,是 不得已的,是痛苦的,看電視反而是奬賞,同時這也會喪失了我們培養孩子視學 習為一種愉快經驗的機會了。
  水壺隨身帶,何須包裝飲料
  孩子出生後,我們傢裏就沒有包裝飲料出現了。AB寶從懂事起,第一件事 就是出門要自己照顧自己帶的水壼。不過,這一點飲食習慣的養成,在她們上學 後常常被「幹擾」,因為幼兒園老師常會以給糖果當奬勵,同學們也會帶去學校 或相約去買各種飲料。幸好在我們反復叮嚀的洗腦,加上以身作則的示範下,她 們已經養成習慣不會想吃零食與垃圾食物。她們從出生到現在的正常飲料就是白 開水。
  記得AB寶在幼兒園時,有一次老師問每個小朋友,假日父母帶你到哪裏去 玩?AB寶雖不同班,但都不約而同回答:「誠品書局」。大概平常我們就生活 在大自然裏,不管平日假日我們不會特地去哪個「風景名勝」到此一遊似的旅行 (我覺得到什麽出名地方對孩子而言並沒有差別,反而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與如 何陪伴),但是我們會以「過關」的點數,鼓勵她們學習較為睏難事物的興趣 ,纍積到一定的點數後,我們就帶她們到誠品由她們自己挑一本書,同時也吃頓外 食。因為生活中還是要有些變化與不同的期待,衹要運用得當,給孩子的奬賞也 可以很「健康」。
  這種由大環境等硬件或結構性因素,來看養成孩子的生活常規,是方便省力 且重要的,當然,大人要以身作則。小孩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這種親子的互 動價值不是任何物質可以取代得了的。甚至衹有拿掉外在的且過多的文明幹擾 ,纔得以呈現出陪伴孩子重回自然,尊重生命的習慣。
  我們沒有辦法盯着孩子的一舉一動,無微不至的照顧着,因此從 小養成好的習慣,以及透過孩子的認知與同意所形成的紀律,就 相當重要了。所謂紀律就是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下還願意這麽做。 養成過程裏,父母親以身作則是關鍵因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第1節:推薦序 老師也驚奇第2節:作者序(1)第3節:作者序(2)
第4節:媽媽的心聲第5節:孩子的心聲第6節:臺灣囝仔未來競爭力(1)
第7節:臺灣囝仔未來競爭力(2)第8節:舒壓 打開舒解壓力的一扇窗(1)第9節:舒壓 打開舒解壓力的一扇窗(2)
第10節:音樂欣賞 學樂器,還是學音樂(1)第11節:音樂欣賞 學樂器,還是學音樂(2)第12節:衹有片段知識,沒有邏輯思索(1)
第13節:衹有片段知識,沒有邏輯思索(2)第14節:主動探索 科學與創意(1)第15節:主動探索 科學與創意(2)
第16節:英文愈早學愈好嗎(1)第17節:英文愈早學愈好嗎(2)第18節:讓孩子出國值得嗎?(1)
第19節:讓孩子出國值得嗎?(2)第20節:善用現有的公共資源(1)第21節:善用現有的公共資源(2)
第22節:善用現有的公共資源(3)第23節:哭與笑,痛苦與承擔(1)第24節:哭與笑,痛苦與承擔(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