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話春秋 品兵法:孫子   》 第34節:二十六、 蜻蜓點水也心疼      子金山 Zi Jinshan

  二十六、 蜻蜓點水也心疼
  二十六、 蜻蜓點水也心疼
  囊瓦畢竟是一軍統帥,心中的怒火燃燒得再旺盛,也要強咽下滿腔怒火,表面舉止還是要安詳如水的。
  此時囊瓦能直接指揮的兵力,史書中找不到具體記載,但楚國舉國之兵還是有記載的:二十餘萬。現在囊瓦所率部隊,既然被稱之為“主力”,那就可以認定為過半,也就是說,應該在十萬上下。
  瀋尹戌的私傢兵肯定被帶去方城調兵了,不過,既然是去調兵,便决不會將大部士兵帶走,因為瀋尹戌更清楚,囊瓦這邊是主戰場。臨行前對囊瓦的語言也清楚地表明:瀋尹戌準備去燒掉吳軍戰船及封鎖吳軍退路,依賴的是從方城調來的精銳,再加上大隧、直轅、冥阨等關城的駐軍。所以,此時囊瓦能直接指揮的部隊應該接近十萬。
  這還是一支令人生畏的龐大部隊,即使遭受點小損失也影響不了囊瓦對勝利的信心。但是,此刻孫武對勝利更有信心,這是基於他對吳楚雙方兵員素質的瞭解,經他自己一手訓練的士兵,孫武心中更有數。
  對楚軍的瞭解,孫武也可謂胸有成竹。伍員與伯嚭都是楚國舊宿重臣,最清楚楚軍的構成歷史。就是現狀,由於吳國這幾年一直在與楚軍纏鬥,對其戰力及統帥的指揮能力,孫武也是清楚的。
  這就是說,此時的孫武就像他在兵書中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相反,囊瓦則處於他的對手所說“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狀態中,大概衹知道自己部隊的數量,對吳軍的數量及戰力是混沌一片,尤其是能夠具體接觸的數字,囊瓦更難得清楚。
  囊瓦衹是在憑着自己的估計,認為衹要抓住了吳軍主力,便能一舉摧毀之,這是純粹的一廂情願,其實就連確定吳軍的具體位置也不容易做到,衹能判斷個大致方向,將部隊慢慢地推進罷了。
  初戰吃了點小虧,囊瓦變得聰明了些,開始在平行推進時註意結陣防備,這下不容易遭襲了。
  但是,就算真的是一隻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更何況囊瓦指揮的是一支湊集的軍隊,分別由幾位大夫率領着,對囊瓦這種突然變得小心翼翼很是不屑,軍令執行起來也就大大打了折扣。
  首先就是瀋尹戌留下的親信將領武城黑,此人最擅長的就是輕兵突進式的攻擊作戰,邊行軍邊結陣防守肯定會悶煞了這位急性子;大夫史皇更是傾心藉囊瓦主軍立上點功績,以求增加自己的封賞與采邑。
  還有一位比較善戰的將領:薳射,此時與他的兒子薳延率部在前鋒位置。這父子二人都是可以稱得上將纔的戰場高手,尤其是薳延,善於治軍待士,極得步卒愛戴。
  可惜,古往今來,武藝高強的將領,多數都是些能帶領手下捨命衝鋒的那種,這類人才衹要僥幸逞勇獲勝,也能被人們尊稱為“將纔”,其實名不副實,真正的將纔是表現在帷幄中的。
  一般說來,猛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瘋子”,一類是“傻子”。前者大多暗詣兵法,會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武藝特長,尋找正確的突破口,身先士卒發狂般的殺將過去,將敵兵擊得潰不成軍;後者則是不論預見到什麽戰果,一概不要命地哪兒人多就往哪裏撲,其實僅是起到了湊熱鬧的作用,有時起的還是反作用。
  但衹要能被冠以“猛將”,便必然會一身好功夫,而且也有個共同的特點:不怕死。
  現在的情況是,楚軍中的猛將控製不了自己求勝的欲望。雖然囊瓦下令結陣慢行,武城黑與薳射兩軍還是前出過多了,與中軍的囊瓦出現了脫節,中間留下了數裏的空隙。
  這就足夠了,孫武的輕兵就是從這空隙中斜插過來,而且選擇的恰是囊瓦的中軍舉火造飯的時刻,孫武的軍令就是以敵軍的炊煙為信號的。
  而囊瓦的中軍自恃有前軍結陣護衛,根本沒有加以防衛,這下慘了,正準備開飯的士兵被風一樣颳過的吳軍兵車碾過,等回過神來,集結抵抗時,吳軍已經從中軍前掠過了,衹留下了一片狼藉,以及大量中箭受傷的士兵,或斃命的屍體。
  囊瓦緊急鳴金,招回前軍圍殲吳兵,但是,以兵車為主要兵種的楚國大軍哪能那麽容易回頭?當前軍在混亂中掉過頭來,吳軍早就不見了蹤影,衹留下了無數的車轍與蹄印。
  小心翼翼還要吃這等大虧?囊瓦終於忍不住了:不再喜怒不形於色了,對沒有任何損失的前鋒將領大發雷霆,責其不顧中軍,自顧前行,以至被狡猾的吳軍鑽了空子。
  更令囊瓦氣憤的是,怎麽吳軍專找自己所部麻煩?兩次接觸,都是自己所部吃虧,莫非是諸將領有意拋出主帥嫡係挨打?
  二戰吳兵,臉上沒挨耳光,胸口卻挨了一腳,雖然也屬於蜻蜓點水般的挨打,但囊瓦感覺:蜻蜓點水也心疼!
  現在囊瓦發怒的對象是敵軍和部將都有,甚至抱怨自己的部將更多些。怒極之際,頒下嚴令,一改進兵方略:全軍平行扯開,采取大迂回戰術,自己的中軍稍後突進,前鋒嚮兩翼張開,目的:包來襲吳軍的餃子,予以圍殲!
  論說這種態勢變化,對於吳軍來說,到了投入主力的時候了。敵軍張網,兵力無形中就造成分散,集中主力,攻其一點,必然會在局部占據優勢,必將能給楚軍以重創。
  王弟夫概就是這樣認為的,他再次求戰:出動自己所部,擒賊先擒王,直擊囊瓦中軍!
  誰知吳王軍令頒下,還是嚴令夫概按兵勿動。夫概想:這肯定又是那個所謂主將孫武的點子,一個標準的書生,哪能當真一切都聽他的?這樣把戰事磨蹭下去,何時能打到楚都?
  但命令來自吳王,夫概衹得強忍,等着吧,總有俺快意揮戈的一天。
  在孫武看來,决戰的時刻還早呢,楚軍銳氣並未完全被消磨掉,此時决戰等於死打硬拼,戰損必大,不利於將來嚮楚都的進軍。這不是為將之道,一個高明的統帥應該能創造所有能利於己方的條件:“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孫子兵法·軍形》)這纔是為將之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孫子 序言第2節:一、 孫子出世話春秋第3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1)
第4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2)第5節:三、 輾轉數國逢孫武第6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1)
第7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2)第8節:五、 魚腸利刃刺王僚第9節:六、 闔閭治國氣象新
第10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1)第11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2)第12節:八、 慶忌纔是真英雄
第13節:九、 孫子談兵論作戰第14節:十、 吳王面試考孫子第15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1)
第16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2)第17節:十二、 春秋戰爭面面觀第18節:十三、 孫武率軍奪舒邑
第19節:十四、 戰事間隙話強楚第20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1)第21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2)
第22節:十六、 兵法未載持久戰第23節:十七、 闔閭背後造敵人第24節:十八、 孫子兵法初見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