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间农夫,每日耕田迈垅,扶犁把耙,趁王苗二税,纳仓廪余粮,到了那三伏时节,田中无雨,心中一似火烧。
……王侯贵戚、富室名家,每日雪洞凉亭,终朝风轩水阁。虾须编成帘幕,鲛绡织成帐幔,茉莉结就的香球吊挂。云母床上,铺着那水纹凉簟;鸳鸯珊枕,四面挠起风车来。那旁边水盆内,浸着沉李浮瓜、红菱雪藕、杨梅橄榄、婆白鸡头。又有那如花似朵的佳人,在旁打扇。
在这里,作者客观上揭示了社会的对立,并明显地站在同情“怕热”的三等被统治者的立场上。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还反映在描写西门庆的家人时,对仆人来旺、宋惠莲夫妇、丫鬟秋菊,乃至小妾孙雪娥这些人的苦难遭遇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同情,甚至可以说,这部小说还能使人觉得,如武松那样,“上梁山为盗去”,跟随宋江,“替天行道,专报不平,杀天下赃官污吏,豪恶刁民”,正是一条可走的道路。
《金瓶梅》这样描写社会,无疑在客观上触及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王朝到万历时期,急剧走向衰落。由于当时明神宗的昏庸荒怠,以致佞幸擅权,内阁纷争,上为结党营私,下竞夤缘钻刺,吏治败坏,贪污成风。统治集团过着越来越荒淫无耻的生活,广大人民则日益贫困。
于是,柔者转死沟壑,强者揭竿起义,全国爆发了“民变”数十起。这样的现实,正如屠隆在《奉杨太宰书》中所说:
隆窃思此时,国本未定(按:指建储之争,参见本书《明神宗与〈金瓶梅〉》篇),朝议多端,宗室失所,边防懈弛,吏治粉饰,官守贪污,人情倾仄,俗尚浮夸,费用太繁,征求颇急,闾阎空虚,黔首痼瘵。又如,以灾情事,大有可虞!夫天下仳离,则治平继之;治平之后,所继养复治平矣!
火山总有一天会爆发的。不到三十年,张献忠、李自成的起义,终于席卷了《金瓶梅》所表现的社会。有人说,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这话是有相当道理的。
《金瓶梅》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用当时谢肇淛的话来说,“其中朝野之政务,官私之晋接,闺闼之媟语,市里之猥谈,与夫势交利合之态,心输背笑之局,桑中濮上之期,尊罍枕席之语,驵之机械意智,粉黛之自媚争妍,狎客之从臾逢迎,奴佁之稽唇淬语”,都达到了“穷极境象,駴意快心”的地步,不少都可作为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等史料来加以引用,这里无法一一罗列,只能抓其一纲而不举其目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