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古典 曹雪芹毒杀雍正帝   》 第二节 吕四娘杀雍正传说产生的原因(1)      Huo Guoling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传说故事属民间文学范畴。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因而也同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决不可能完全是人们头脑中虚拟出来的。
  文学,包括民间文学,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吕四娘杀雍案也不例外。
  雍正身为皇帝,却死得不明不白。由于宫廷不能做出确切说明,自然引起人们的传言与猜测。猜测属于虚构,却并非空穴来风、虚无飘渺之事,否则便不会广泛流传。
  民间传说中,首先把杀雍者定位在了与雍正有深仇大恨的人身上。对于这种“定位”,选择的是吕留良的后代——吕四娘。为了说明这种“选择”,让我们先从文字狱说起。
  所谓文字狱,就是从文字中寻找罪行,然后进行审讯、治罪,轻者终身监禁,重者满门抄斩。
  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字狱自古有之,然而,到了雍正朝和乾隆朝时,达到顶峰。形成罪行的文字,可以是专著、诗文集,也可以是一篇短文,一首诗,也可以是只言片语,而且只要认定这是罪证,那么便不管它是自己作的还是抄来的,甚至援引古人的。可以说“文字狱”是专门对付文人的“特刑庭”。以这种办法来达到长期禁锢思想,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文字狱”极其残酷。被判定者,定是逮捕、受审、抄家、监禁、流放,充军、凌迟、杀头。已死的人,则开棺戮尸。对于文字狱还有“连坐”制度。一人犯罪,全家株连,包括妇孺老妪在内,满门抄斩。作者有罪,那么为他写序、跋,题诗、题签者,也都有罪,那些刻印、售书、收藏者也不能逃脱。地方官有牵连者,同样处置,若无牵连,则犯有“失查”罪。因而,一个案件下来,判罪者往往是少则几十人,多则被杀头者就逾百人,被流放、关押、降为奴隶者,则多出被砍头者数倍。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为何将杀雍正者说成是吕留良的后代呢?这与吕留良案是个牵涉人极多的大冤案有关!
  吕留良案源于曾静案。
  曾静是个比较清苦的汉族读书人。中年放弃举业,教授生徒,具有反满意识,人称“蒲潭先生”。雍正六年九月,曾静派门徒张熙带着他的书信和《生员应诏书》前往陕西,交给岳钟琪。
  岳钟琪是汉族军官,籍贯四川成都,在平定罗卜藏丹津判乱中表现卓著,受封三等公,调陕西任川陕总督。这个职位自康熙十九年定例,本系八旗人员的专缺。人们认为他是岳飞的后代,因而对他的提升引起争议。反对者认为他必有反满情绪,应对他防备,调离总督要职。民间一些人士则认为,他必然忠义爱民,反对雍正的暴政,而对他寄予希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曾静投书给他。
  曾静在信中称岳钟琪为“天吏元帅”。信的内容,据岳讲为:江南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上书。其中皆诋毁天朝,言极悖乱,且谓系宋武穆王岳飞后裔,今握重兵,居要地,当乘时反叛,为宋、明复仇等语。《文献丛编》第2辑《张倬投书岳钟琪案》25页上至26页下。岳钟琪接到曾静的书信后,立即审讯张熙,得知夏靓、张倬均系假名,真名分别为曾静和张熙。岳钟琪将曾静案立即奏报,受到雍正的夸奖。雍正说自己朝夕焚香,对天起誓,祝愿岳钟琪“多福多寿多男子”。并即刻派遗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前往湖南,与湖南总督共同审理曾静一案。
  从审讯口供中了解到曾静的政治观点,共有三个方面:
  (一)历数雍正的十大罪状,即: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大义觉迷录》卷2。。
  (二)主张“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
  (三)希望拯救百姓于贫穷。
  经审讯又得知,曾静及其门徒们最崇敬吕留良,深受其影响。曾静写有《知新录》。书中甚至提出应由吕留良做皇帝:皇帝合该是吾学中儒者做,不该把世路上英雄做。周末局变,在位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中英雄,甚至老奸巨滑,即谚所谓光棍也。……明末皇帝该吕子做。《大义觉迷录》卷2。吕留良(公元1629~1683年),号晚村,浙江石门人。他于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中秀才,后来思想起了很大变化,悔恨自己猎取清朝功名。康熙五年以后,放弃做官求荣,退而著书立说。主张“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他坚持汉族立场,不承认清朝统治,将视为“彼中”、“燕”、“北”、“清”、拒而不称“大清”、“国朝”、“圣朝”。他拒不出仕,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开博学鸿词科,官员推荐他,他拒而不赴;第二年地方官又以山林隐逸举荐他,他也坚词予拒。为避免纠缠,后来甚至削发为僧。他的做法影响很大,所谓“乡晚进有志之士,风闻而兴起其甚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一节 雍正实属暴亡第二节 宫女缢杀“世宗”未遂说
第三节 中风而死说第四节 沉淫而死说
第一节 雍正信奉道教第二节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实用性(1)
第二节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实用性(2)第二节 雍正崇信道教主要是看重它的实用性(3)
第三节 雍正依靠“既济丹”强健了体魄(1)第三节 雍正依靠“既济丹”强健了体魄(2)
第四节 大臣也说食丹后“大有功效”第二节 一些史书记载雍正系中毒暴亡
第一节 应当以辩证观点看待丹药第二节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雍正是食丹而亡
第三节 对“食丹而亡”说的评析(1)第三节 对“食丹而亡”说的评析(2)
第三节 对“食丹而亡”说的评析(3)第一节 一些史学家对于雍正死因种种说法的认识(1)
第一节 一些史学家对于雍正死因种种说法的认识(2)第二节 正确分析与认识雍正的死因
第三节 小结研究的必要前提(1)
第一节 吕四娘杀雍正传说简介研究的必要前提(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