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春秋   》 第一捲·第三十四章 虛情歡會      劉鳳舞 Liu Fengwu

  袁世凱極力阻止參議院提出彈劾案,他在21日晚邀請湖北籍參議員劉成禺、張伯烈、時功玖、鄭萬瞻等到總統府談話,作了一番解釋之後,表示“追悔莫及”,又請求劉等“仰仗諸公疏通意見”。劉成禺、張伯烈、時功玖、鄭萬瞻等雖然表面上並不示弱、但實際上他們已開始軟化。到22日參加議會時,劉、時、張、鄭4人,意氣稍平。
  議會外,譴責政府的活動頗為激烈。黃興於18日、20日連續電袁,指出黎電中所述“張、方罪狀,語極含混。凡有法律之國無論何級長官,均不能於法外擅為生殺,而黎竟不據法律上手續,率請立予正法,以快私心,致使群情激動,外人輕視,民國基礎,愈形危險”。他對共和前途,表示憂慮。同盟會本部於8月22日發佈開除黎元洪的啓事。啓事指斥黎元洪暴戾恣睢,擅殺元勳,破壞約法,搖動民國,人神共憤,决定革去黎元洪本會協理,並除名,嗣後,同盟會與黎元洪斷决關係。
  其他各政黨、社團以及知名人士,也對袁、黎表示極大義憤。黎元洪任社長的東西大同社,也以黎為“共和之敵”,與黎脫離關係,將社名改為大同公社,擁戴黃興為社長。黃興婉言謝絶。
  袁世凱殺張、方的主要目的是離間黎元洪與革命黨人的關係,使其失去革命黨人的擁護,成為孤傢寡人,以便為己所用,直至黎成為千夫所指的過街老鼠。黎元洪知被袁所賣些沒有意義的偽命題組成的,衹能引起無休止的爭論,因此,甚為尷尬,以至氣喘舊痰復發,咯血時,精神頗覺不支。於是,亟通電自白。19日發出通電,開列張振武“十大罪狀”,21日再次通電,電文長達2000餘字,把“十大罪狀”擴充至“十五大罪狀”。黎元洪極盡羅織之能事,無限上綱,把張振武描寫成十惡不赦、死有餘辜的罪犯,以平息社會輿論,求得對自己的諒解,但全部“罪狀”無一證據。黎元洪還列舉了不得不采取特殊手段假手袁世凱將張、方殺於北京的“理由”,以訴自己“苦衷”。他說:
  “元洪數日以來,躊躇再四,愛功憂亂,五內交縈,柔腸九回,慈心百結。寧我負振武,無振武負湖北;寧受負振武罪,無受負天下罪。臂療身,决蹯衛命,冒刑除患,實所甘心。”
  黎元洪還假惺惺地自認三罪:一罪自己馭將才疏,造成武漢動亂不已,致使商民流離,市廛凋瘵;二罪自己本與張振武相從患難,情同骨肉,乃因不善調理,竟使首義之士,墮為罪魁,心懷慚德,愧對振武;三罪國基甫定,法權未張,乃有殺張之事,以致險象環生,禍機密切,快一邦黎庶之心,解天下勳庸之體。自時厥後,定當退避賢路,伫待嚴譴。黎元洪保證對張優加撫恤:贍其母,使終年,養其子,使成立。派專員迎柩歸籍,乞飭沿途妥為保護。俟靈柩到鄂,元洪當開會追悼,親往祭奠,以安哀魂。
  黎元洪還致電袁世凱,正式提出辭參謀總長及鄂軍都督職,又嚮參議院辭副總統職。
  黎元洪是否真的認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呢?不是,恰恰相反,黎元洪兇相畢露地又對湖北革命黨人進行鎮壓。
  張、方被殺的消息傳到湖北,鄂人士甚震駭,軍人尤不平。謠言四起,黎令武昌戒嚴益甚。各界人士群情憤激,莫可名狀,黎竭盡全力削弱革命黨人力量,首先派親信部隊將張、方統率的將校團包圍,令即日繳械退伍,實即遣散。又召集軍界人員在都督府開會,強詞奪理地說,殺張振武,實出於萬不得已。元兇既除,餘黨自解。此後我軍人務宜和衷,同禦外侮,不可再存黨見。
  黎元洪下令解散張振武所設軍務司衛隊和屯墾事務所,即連張振武創辦的民國男、女公校也下令取締,後經教育司力爭,纔决定將兩所學校收歸公辦。黎元洪加派軍警巡邏市街,緹騎四出,暗探密佈,都督府周圍長期處於戒嚴狀態。黎諭令漢口電報局總辦孫發緒:“凡有關係之電,概行扣下,不為代送。凡交鄂報館來去訪函至漢口郵局,均派人檢查拆閱。”
  譴責黎、袁的電函無法從武漢發出。
  黎元洪得悉參議院要彈劾自己,非常緊張,連忙策劃對付手段。他采納饒漢祥獻計:“假用鄂軍人聯名輓留為要挾地步,又用商會、教育會名義,電責參議院不應彈劾,恐搖動大局。”於是,湖北全體旅以上軍官、各級軍事學校校長、都督府軍事顧問,以第1師師長黎本唐領銜,在黎元洪提出辭職的第2天發表通電(梗電),對民社派參議員提出的質問書進行了逐條駁斥,為黎元洪辯解。未過一日,湖北軍界再次氣勢洶洶地發出通電,語氣尤為激烈,點名痛駡劉成禺、張伯烈等,說他們“混亂是非,顛倒黑白,違反人民意思,褻瀆副總統威嚴,是為喪心病狂,玷辱祖宗”。還威脅說:“參議員如必欲彈劾,請將梗電所駁各款限於電到24點鐘內逐一答復,同人如有一字之誤,刀鋸斧鉞,悉加同人;貴議員如有一字之誣,刀鋸斧鉞亦必當有受之者。”
  在黎元洪及其親信的煽動下,又有湖北教育總會、商會,武昌、夏口、漢陽議會,以及“湖北保安社紳耆暨全體士民”、“旅滬鄂人”等,也紛紛致電北京,斥責參議員,輓留黎元洪。稍後,鄂省議會也致電北京。這些電文,均係黎元洪左右舞文弄墨者所為,那軍界之恐嚇電,更開武人干涉議會之惡例,為此激起參議院和輿論界的不滿。
  黎元洪作賊心虛,連忙致電袁世凱,說是“軍界通電,措詞激烈,元洪往阻無及,索稿未獲,深為惶歉。伏念元洪於振武案辦理委麯,未能事先遍曉,緻啓詰問,故謹請失察之罪,臨穎彷徨,淚隨電墮”。黎慫恿軍界攻擊參議院,又自請“失察之罪”,可見其已捉襟見肘,黔驢技窮。
  黎元洪的這些活動,確實發生了作用。參議員們害怕動亂,袁世凱除親自接見湖北議員外,又暗中運動共和黨的非民社派議員,要他們說服民社派議員不要再堅持彈劾政府,一旦彈劾無效,則參議院必出於解散之途,而大局為之動搖。稍後,袁世凱命參謀部次長陳宦、陸軍部次長蔣作賓、海軍部次長湯薌銘等宴請民社派議員,勸其勿迷於張振武私情,而與政府為難,即要求他們放棄彈劾案。民社派議員終於軟化。為了保全面子,他們衹是沒有公開撤回彈劾案,而是消沉下去。
  到了22日下午,參議院經過辯論表决,贊成彈劾陸徵祥、段祺瑞者為多數,於是彈劾陸、段案得以成立,並舉定由張伯烈、時功玖、劉成禺等為起草員。但是由於袁、黎收買和串連參議員不出席會議,使到會議員達不到法定人數,使彈劾案不能成立。28日,拖延了1個星期的彈劾案,終於提交參議院。彈劾案由張伯烈、劉成禺、時功玖、鄭萬瞻4人提出,同盟會籍參議員陳傢鼎、覃振、劉彥、彭允彝、歐陽振聲、盧士模、周珏、殷汝驪8人連署。該案僅把袁世凱不經審判,捕殺張振武、方維的違法舉動,歸罪於陸徵祥和段祺瑞的“輔佐乘謬”,“陷臨時大總統於違法地位”,要求臨時大總統依約法將陸、段即予免職。與此同時,同盟會籍議員劉星楠提出《咨請政府查辦參謀長黎元洪違法案》,指控黎元洪恃有全國軍事上之大權在握,對張振武、方維不依法手續,堅持其就地正法之蠻橫辦法,屢電北京,強陸軍部以必行,為破壞約法,背叛民國之元惡大憝,咨請政府嚴行查辦。這兩個避重就輕均未涉及黎、袁互相勾結狼狽為姦殺害張、方的提案,袁世凱和參議院中擁袁、黎參議員,仍千方百計加以破壞。彈劾陸、段案未能通過。
  革命黨人遂將鬥爭重點放在查辦黎元洪身上,認為張、方一案,黎元洪假手袁世凱泄其夙憤,破壞約法,殺戮首功之罪在黎不在袁,此案黎為造因生禍者,袁為黎連帶,而陸、段當代負其責者也。故陸、段可遞咨減罪,而黎元洪則萬不可不問。黎元洪殺張、方非以參謀長電殺之,乃以鄂督電殺之,乃改查辦鄂都督案,舉陳傢鼎起草。
  但查辦黎元洪案同樣遭到袁、黎勢力的反對,他們出於共同的打擊革命黨人的立場,出來襢護黎元洪。9月3日,陳傢鼎提出了查辦鄂督黎元洪案,連署20餘人,列出交參議院。拖延到9月13日,陳傢鼎始得在會上報告,列舉黎元洪十大罪狀,要求討論通過。十大罪狀從殺祝製六等到封閉《大江報》,通緝何海鳴、凌大同,逼走王憲章、楊玉如,到殺張振武、方維,以及外雲軍民分治,內實大權獨攬,濫用刑訊,唆使鄂軍界干涉政治等問題均涉及到,雖然也是從法律角度提出問題,但接觸到了黎屠殺革命黨人的政治問題,說明了黎殺張、方非出於偶然違法,而出於敵視革命黨人的一貫立場。
  報告甫畢,劉崇佑、劉國珍等大聲反對,不待議長宣佈散會,紛言延會而去。至此,參議院中環繞着張、方事件的所謂彈劾與查辦也就不瞭瞭之。但黎元洪在革命黨人的聲討下,不得不為張振武開追悼會。他親往致祭,並緻輓聯:“為國傢締造艱難,功首罪魁,後世自有定論,幸天地鑒臨上下,私情公義,此心不負故人。”
  “殺戮首功之罪在黎不在袁”的認識,與同盟會領袖孫中山的態度有關。張、方被殺前,袁已多次邀請孫中山、黃興北上,面商國是,調停黨爭。16日,張、方被殺,大多數革命黨人都反對孫中山北上,他們認為“此等現象,一若並非真共和,殊形危險”。於是,衆人力勸孫中山、黃興不要輕入虎穴。同時,河南、安徽、廣東等省也紛紛致電孫中山與黃興,力阻他們衹身進京,誤入圈套。但是,孫中山對衆人道:
  “無論如何不失信於袁總統,且他人皆謂袁不可靠,我則以為袁可靠,必欲一試吾目光。”
  對於進京與否,黃興也有所猶豫,於是,孫中山也勸黃興暫止其行,以防突然。黃興正踟躕時,僕人乘機把他的行李搬回傢。孫中山從上海同孚路黃興的寓所起程,在袁世凱的迎孫專使張昉、程剋陪同下,登上商局的“平安”號輪船。與孫中山同行的有其夫人盧慕貞、秘書宋靄齡,還有魏宸組、居正、王君復等10餘人。
  在碼頭上,歡送孫中山的中外記者、各界人士,人山人海,他們團團將孫中山圍住,並一再勸他不要貿然進京:“公世界偉人,歷經險阻,豈怯於民國成立之後,惟此行以有益無益為斷。觀北方情形,似即行亦無大裨益。”
  但孫中山早已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仍然决意北上。於是,送行的人。有人神情黯然,有人痛泣。孫中山一再嚮人們解釋,讓人們相信袁大總統,並聲明他這次進京,主要是想幫助袁世凱當好民國總統,解决好遷都、治政、建軍等一係列大事,並能一心一意搞些實業,改造中國。
  在送行的人群中,有一美麗、年輕的女子,隨着孫中山一行混上安平號輪。在安平輪上,她趁人不註意,把孫中山請進一間船室內,爾後關上門,正當孫中山愕然之際,她掏出一把寒光陰森的尖刀,道:
  “先生是國民代表,共和堅城,必欲投身虎穴,我誓死反對!”
  那年輕女子說着,便舉刀刎頸。孫中山見是個女志士,慌忙攔住,從她手裏奪過尖刀,擲於地上,然後慰言再三,勸止百般,那女志士纔肯下了安平輪,怏怏而去。
  8月18日下午,“安平”號輪在“海琛”號巡洋艦的護送下,載着孫中山一行從上海啓程,去北京會見袁世凱。22日下午,“安平”號輪抵天津,孫中山在袁世凱的代表、教育總長範源濂、工商總長劉揆一等北京專員的陪同下,乘專列離開天津去北京。
  袁世凱以歡迎元首的禮遇進行隆重的歡迎。孫中山來到北京,袁世凱將自己的專用的金漆朱輪雙馬車,飾以黃緞,供孫中山使用。
  孫中山下了專列,衹見北京站歡迎牌坊聳立,軍警如林,政府各部總長、議員、工商界、學界、報界、外賓都來迎接。由於北京市民早就期望看看這位革命領袖,加上袁世凱有意隆重接待,歡迎群衆達數萬人。孫中山舉帽從人叢中穿過,頻頻嚮人們致意、然後乘袁世凱的雙馬車由正陽門入城,進中華門。孫中山的馬車前呼後擁,沿途軍警林立,軍警背後便是人山人海。孫中山在代理內務總長趙智庵等政府官員的陪同下,來到石大人鬍同外交大樓下榻。
  袁世凱命令對孫中山的接待儀式要十分隆重,供奉要十分豐盛。袁世凱為接待孫中山來京,籌劃甚久,用心頗深。他把孫中山的館捨選擇在石大人鬍同外交大樓,即袁世凱的總統府,這裏建築既寬敞軒朗,鋪陳亦富麗堂皇,還便於警衛,而他自己卻搬到鐵獅子鬍同國務院去辦公,故意把總統府騰出來,加以修繕,讓給孫中山居住。
  孫中山因路途勞累,原準備在第二天會見袁世凱。但袁當晚就派人邀見,並舉行晚宴歡迎。孫中山去鐵獅子鬍同總統府時,袁世凱早迎於廳下,互相禮畢,手拉手來到大廳。在晚宴上,袁世凱親自執盞於孫中山,緻詞道:
  我盼望先生與剋強久矣,今剋強未與同行,未及共聆偉論,深引為憾,所幸先生惠然肯來,殊為欣慰。刻下時事日非,邊警迭至,世凱識薄能淺,深望先生有以教我,以固邦基,世凱忝負國民付托,謹代表四萬萬同胞,求賜宏論,以匡不逮。財政、外交,甚為棘手,尤望先生不時匡助。
  孫中山見袁世凱如此說,便道:“文久居海外,於國內情形或有未盡詳悉之處,如有所知,自當貢獻。惟自軍興以來,各處商務凋敝,民不聊生,金融滯塞,為患甚巨,輓救之術,惟有興辦實業,註意拓殖,然皆恃交通為發達之媒介,故當趕築全國鐵路,尚望大總統力為贊助,早日築成,則我民國前途受惠實多。”
  袁世凱忙道:“極是,極是!”
  孫中山原衹準備作短時間的拜會,但同袁晤談後,即“歡若平生,恨相見晚”,即留駐府中與袁暢論時事,至夜半猶未輟談。
  次日,孫中山宣佈自己北上的宗旨和政見7條:(1)男女平權。(2)大鐵道計劃。(3)尊重議院。(4)南北不可分離。(5)大局急求統一。(6)報界宜造成健全政論。(7)决不居政界,惟願作自由國民。
  袁世凱為了表示竭誠招待孫中山,特派唐在禮和大禮官黃開文在石大人鬍同孫中山的行邸照料,並派有侍從多人聽從孫中山等人支派使喚。孫中山如公出,即有人安排車馬,預洽休憩餐膳之所。袁世凱又特別命令巡警總廳:凡孫先生出入除派馬隊侍從外,沿途均派軍警護衛,並斷絶交通。
  孫中山每次外出,見途中總無一人,甚為詫異,得知是袁世凱特意安派之後,道:“鄙人雖係退位總統,不過國民一分子,若如此尊嚴,既非所以開誠見心,且受之甚覺不安,應即將隨從馬隊及沿途軍警一律撤去,俾得出入自由。如大總統堅執不肯,則鄙人小住1、2日即他去矣!”
  袁世凱得知孫中山心思,忙將軍警撤除。
  孫中山住在袁世凱的總統府,石大人鬍同一時車水馬竜,前往謁孫的人很多,有新舊政府成員,有前清遺老,有廣東同鄉,有日本人,有新聞記者。孫中山應酬不暇。
  28日,袁世凱舉行盛大宴會歡迎孫中山,並邀請各部總長、各高級軍官,參議院議長吳景濂、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及孫毓筠、瀋秉坤、章太炎、王賡、孫武、宋教仁、張紹曾,還有諸滿蒙王公作陪。席間,袁世凱緻歡迎詞,道:
  “孫先生遊歷海外20餘年,此次來與我所商者,大有造於民國前途。……先是謠傳南北有種種意見,今見孫先生來京,與我談者極其誠懇,可見前此謠傳盡屬誤會,民國由此益加鞏固,此最可歡迎之事。”
  袁世凱舉酒嚮孫中山致敬,並高呼:“中山先生萬歲!”孫中山也起立作答:“今日承大總統特開宴會,備極嘉許,實深感謝。”他稱贊袁世凱“富於政治經驗,善於練兵,擔任國事,可為中國得人慶”。孫中山高呼:“袁大總統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
  宴後,袁世凱同孫中山就國內外重大問題舉行秘密會議。
  由於孫中山在北上前就認為,中國無論由何人來執政,都不能有所作為。因為國力日竭,外患日逼,現實的政治狀況猶如一團亂麻,誰也一時難以措手足,如果衹從黨爭下手,結果反而會越搞越亂,難以解决問題。現在既已讓位給袁世凱,就應該努力去疏通南北感情,融和黨見,支持他推行利國福民的政策,爭取有一個較安定的環境,有利於發展實業,使民生充裕,國勢不搖,從根本上解决國弱民睏的問題。他對袁世凱失去警惕。來京後,袁世凱表面上又對他極為尊重,孫缺乏同袁世凱這樣的人物打交道的經驗,很容易受袁世凱的欺騙。袁世凱在張、方事件後,很需要孫中山的支持,來穩定革命黨人的不滿情緒,因而表現出極其尊重孫中山。他們倆人這纔相互高呼“萬歲”來。
  孫中山與袁世凱初次晤談後,就嚮自己的同志表示:“袁總統可與為善,絶無不忠民國之意。國民對袁總統萬不可存猜疑心,妄肆攻訐,使彼此誠意不孚,一事不可辦,轉至激迫總統為惡。”
  29日,孫中山致電黃興說:“到京以後,項城接談兩次。關於實業各節,彼亦嚮有計劃,大致不甚相遠。至國防、外交,所見亦略同。以弟所見,項城實陷於可悲之境遇,絶無可疑之餘地。張振武一案,實迫於黎之急電,不能不照辦,中央處於危疑之境,非將順無以副黎之望,則南北更難統一,緻一時不察,竟以至此。自弟到此以來,大消北方之意見。兄當速到,則南方風潮亦止息,統一當有圓滿之結果。千萬先來此一行,然後赴湘。”
  袁世凱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像盼孫中山一樣,也盼黃興能北上,他堅請孫中山特電黃興即日來京商議要政。孫中山緻黃興的電報,就是應袁的請求發出的。
  黃興在孫中山的敦促下,於9月5日率陳其美、李書城、張孝準、徐少秋等10餘人,乘銘新輪離滬北上。
  9月7日,黃興還在途中,袁世凱就頒令授黃興為陸軍上將,同時授上將銜的還有黎元洪和段祺瑞。
  黃興抵京後上書辭謝,袁又批復說:“該前留守奔走國是20年,提倡共和,改革政體,熱心毅力,百折不回,出死入生,堅苦卓絶,凡我經歷,中外鹹知。……事經國務會議,金謂該前留守名冠軍界,衆論翕然,所謂收回成命,礙難照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