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三十四回爪哇國負固不賓 咬海幹恃強出陣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翠微殘角共鐘鳴,陣勢真如不夜城。
  郊壘忽驚熒惑墮,海門遙望燭竜行。
  中天日避千峰色,列帳風傳萬柝聲。
  羅斛衹今傳五火,天光飛度蔡州營。
  卻悅賊船四顧無門,自知不利,望海中間竟走,這寶船肯放他走?望前走,前營的寶船帶了連環,一字兒擺着個長蛇陣;望右走,後營的寶船帶了連環,一字兒擺着個長蛇陣;望左走,左營的寶船帶了連環,-字兒擺着個長蛇陣。望後走,後營的寶船帶了連環,一字兒擺着個長蛇陣。天師聽知這一消息,又笑了三聲,說道:“果真的連環計在我船上,衆將官好妙計哩!”卻說寶船高大,連環將起來就是-座鐵城相似,這些賊兵走到哪裏去?天色又晚,寶船又圍得緊,風又望岸上颳,岸上又是喊殺連聲。賊船沒奈何,衹得傍岸兒慢慢的蕩。衹見寶船上三聲炮響,後營裏劃出一隻小船兒來,竟奔到賊船的幫裏去。那小船上的人都是全裝擐甲,拿槍的拿槍,拿刀的拿刀,舞棍的舞棍,舞杷的舞杷。賊船看定了它,等它來到百步之內,一齊火箭狠射將去,衹見那些人渾身上是火。怎麽渾身上是火?原來那船上的人卻都是些假的,外面有盔甲,內囊子都是些火藥、鉛彈子,賊船上的火箭衹可做它的引子。上風頭起火,下風頭是賊船,故此這等的-天大星火,一徑飛上賊船上來。火又大,風又大,寶船上襄陽炮又大,把些賊船燒得就是麯突徒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也有燒死了的,也有跳下水的,也有逃上岸的。
  明日二位元帥高升寶帳,頒賞有差。請過天師、國師,特申謝敬。衹見左右先鋒解將夜來拿的番兵上帳記功。元帥道:“你們都是些甚麽人?”番兵說道:“小的們都是謝文彬麾下的小卒。”元帥道:“謝文彬在哪裏去了?”番兵道:“他下水去了。”元帥道:“可是淹死了麽?”番兵道:“淹他不死。”元帥道:“怎麽淹他不死?”番乓道:“他原是老爺南朝的甚麽汀州人,為因販????下海,海上遭風,把他掀在水裏。他本性善水,他就在水上飄了一七不曾死,竟飄到小的們羅斛國來。他兼通文武,善用機謀。我王愛他,官居美亞之職。他自逞其纔,專能水戰,每常帶領小的們侵伐鄰國,百戰百勝。故此今日冒犯老爺,卻是淹他不死。”元帥道:“今日之事,還是他自己的主意,還是你國王的主意?”番兵道:“不幹國王之事,都是他的奶媽教他的。”元帥道:“夫為妻綱,怎麽妻能教其夫?”番兵道:“小的本國風俗,原是如此。大凡有事,夫决於妻。婦人智量,果勝男子。”元帥道:“今日這個智量,卻不見高。”番兵道:“他夫少妻多,多則雜而亂,故此不高。”元帥道:“怎麽他的妻多?”番兵道:“小的本國風俗,有婦人與中國人通姦者,盛酒筵待之,且贈以金寶。即與其夫同飲食,同寢臥,其夫恬不為怪,反說道:『我妻色美得中國人愛,藉以寵光矣。』謝文彬是中國人,故此他的妻多。”
  元帥道:“你們怎麽下水?”番兵道:“小的們不甚善水,故此從陸路奔歸。”元帥道:“可有走過了的麽?”番兵道:“並沒有個走了的。”元帥道:“豈可就沒有一個走了的?”番兵道:“小的們有些號頭走不脫,衹是不敢告訴老爺。”元帥道:“是個甚麽號頭?說來我聽着。”番兵道:“號頭在不便之處,故此不好說得。”元帥道:“怎麽在不便之處?衹管說來不妨。”番兵道:“小的國俗,大凡男子二十餘歲,則將莖物周圍之皮,用細刀兒挑開,嵌入錫珠數十顆,用藥封護。俟瘡口好日,方纔出門。就如賴葡萄的形狀。富貴者金銀,貧賤者銅錫。行路有聲,故此夜來一個個被擒,就都是這些號頭不便之處。”
  元帥道:“謝文彬昨日責令你們要火藥,可是真的?”番兵道:“是真的。”元帥道:“可齊備麽?”番兵道:“內中有不齊的,杖一百,割耳。”元帥道:“我這裏有幾個割耳的,不知可是你們夥子裏麽?”番兵道:“走回去的有,走上寶船的卻無。”元帥叫取過那十二個人來。一會兒,取將十二個人跪在階下。衆番兵口裏一片的吱吱喳喳,原來認得是同夥。元帥道:“你衆人可認得這十二個人麽?”番兵道:“這十二個人都是我們同夥,卻不曉得他走上老爺的寶船來也。”元帥道:“你們今日內違王命,外犯天兵,於罪當死。”衆人道:“三軍行止,聽令於將,非幹小的們事,望乞老爺恕罪!”國師道:“殺人的事,貧僧不敢耳聞。貧僧先告退罷。”元帥道:“看我國師老爺的金面,饒了你們的狗命罷。”叫軍政司:“船頭上每人賞他一瓶酒,教他回去,多多拜上國王。”衆番兵一擁而去。國師道:“元帥恩威兼濟,畏愛並施。阿彌陀佛,好個元帥哩!”元帥道:“今日虧了天師的風。”天師道:“諸將多謀足智,就是諸葛赤壁之捷,不過如此。”大張筵宴,慶賞功勞。筵宴已畢,各自歸營。
  寶船望西而進,波憩浪靜,舵後生風,順行之際,約有十晝夜。忽一日,國師坐在千葉蓮臺之上,衹見一陣信風所過,國師也吃一驚,竟到中軍寶帳。二位元帥不勝之喜,說道:“國師下顧,有何見諭?”國師道:“寶船上今夜三更上下,當主一驚,故此特來先報。”三寶老爺自從下海,耽了許多懼怕,心膽都有些碎裂,聽知國師道要主一驚,他好不慌張也,連忙問道:“當主何驚?”國師道:“是我貧僧在打坐,猛然間一陣信風所過,貧僧放了風頭,抓住風尾,嗅了一嗅,信風上當主一物:其形如吼,其大如鬥,其絲萬縷,其足善走。主在三更時分,從中軍大桅上掉下來。雖主一驚,卻風過處還有些喜信,敢也衹是個虛驚。”老爺道:“全仗佛力,逢兇化吉,不致大驚就好。”王爺道:“慎之則吉。”衆人都曉得國師是個不打誑話的,一個個提心吊膽,戰戰兢兢。
  守至三更時分,果然的一個物件自天而下,大又大、亮又亮,慢騰騰地從帥字船中桅上掉將下來。衆人近前一看,原來是南朝一個蜘蛛,卻不止衹是鬥大。有詩為證:來往巡檐下憚劬,經營何異緝吾廬。
  曉風倒挂蜻蜓尾,暮雨雙黏蛺蝶須。
  屋角盡教長撩護,杖頭不用苦驅除。
  夜來露重春煙瞑,綴得纍纍萬斛珠。
  三寶老爺聽知是個蜘蛛,心上略定些,叫請過天師來,問這個蜘蛛怎麽這等大。天師道:“天下之物,大以成大,小以成小。蜘蛛之大,風土不同,何必驚疑。”老爺道:“怎見得不必驚疑?”天師道:“是貧道袖占一課,課上驚中大喜。日後還有些喜事相臨。”老爺道:“國師也說是風尾上帶些喜信。”天師道:“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元帥一邊吩咐旗牌官收養這個蜘蛛,-邊吩咐請過國師來。國師道:“雖主日後有喜,卻這是個草蟲,前面這一國,必主些草妖、草怪、草神、草仙、草寇之類。”
  道猶未了,藍旗官報道:“前面到了一國。”元帥傳令,照前兵分水陸兩營:五營大都督照舊移兵上岸,紮做一個大營。四哨副都督仍舊在船上,紮做一個水寨。兩個先鋒仍舊分營左右。各遊擊總兵仍舊水陸策應。安營未已,藍旗官報道:“這一國已自先有軍馬在城外接應了。”元帥道:“叫夜不收來。”衹見五十名夜不收一字兒跪着。元帥道:“你們上岸去仔細打探一番,回來重重有賞。”到了明日,夜不收回話。老爺道:“這是個甚麽國?”夜不收道:“這是個爪哇國。”王爺道:“若是爪哇國,卻也是個有名的國。”老爺道:“怎見得它有名?”王爺道:“這個國漢晉以前,不曾聞名,唐朝始通中國,叫做個訶陵,宋朝叫做闍婆,元朝纔叫做爪哇,佛書卻又叫做鬼子國。”老爺道:“怎麽叫做鬼子國?”王爺道:“昔日有一個鬼子魔天,與一罔象,紅頭髮,青面孔,相合於此地,生子百餘,專一吸人血,啖人肉,把這一國的人吃得將次淨盡。忽一日雷聲大震,震破了-塊石頭,那石頭裏面,端端正正坐着一個漢子。衆人看見,吃了一驚,都說道:『是個活佛爺爺現世。』尊為國王。這國王果真有些作用,領了那吃不了的衆人,驅逐罔象,纔除了這一害。卻又漸漸的生,漸漸的長,緻有今日。故此佛書上叫做鬼子國。”夜不收道:“這如今土語還叫鬼國。”老爺道:“地方有多大哩?”夜不收道:“國有四處:第一處叫做杜板,番名賭班。此處約有千余家,有兩個頭目為主,其間多有我南朝廣東人及漳州人流落在此,居住成傢。第二處叫做新村,原係沙灘之地,因中國人來此居住,遂成村落。有一頭目,民甚殷富,各國番船到此貨賣。從二村往南,船行半日,卻到蘇魯馬益港口。其港沙淺,止用小船。行二十多裏,纔是蘇魯馬益,番名蘇兒把牙,這是第三處。大約有千余家,有一個頭目,其港口有一大洲,林木森茂。有長尾猢猻數萬,中有一老雄為主,劫一老番婦隨之。風俗,婦人求嗣者,備酒肉餅果等物,禱於老猴。老猴喜則先食其物,衆小猴隨而分食之。隨有雌雄二猴前來交感為驗。此婦歸傢,便即有孕,否則沒有。且又能作禍,人多備食物祭之。自蘇兒把牙小船八十裏,到一個埠頭,番名漳沽,登岸望西南,陸行半日,到滿者白夷,這是第四處。大約有二三百傢,有七八個頭目。”老爺道:“國王位在哪一處?”夜不收道:“王無定在,往來四處之間。”老爺道:“國王叫做甚麽名字?”夜不收道:“原有東、西二王,東王叫做孛人之達哈,西王叫做都馬板。這如今都馬板強盛,並吞了孛人之達哈,止是西王一人。”老爺道:“民風善惡何如?”夜不收道:“民俗最兇惡。大凡生子一歲,便以匕首佩之,名曰『不刺頭』。國中無老少,無貧富,無貴賤,俱有此刀。其刀俱是上等雪花鑌鐵打的,其柄或用金銀,或用犀角,或用象牙,雕刻人形鬼臉之狀,至極精巧。國中無日不殺人,最兇之國也。”老爺道:“這如今領兵拒我者是個甚麽人?”夜不收道:“其人係賭班頭目,名字叫做個魚眼將軍。”老爺道:“怎麽叫做個魚眼將軍?”夜不收道:“他的眼睛兒溜煞,專利於水,站在岸上,直看見水底下的水精、水怪、魚蝦之類,不在話下,比着梁山泊浪裏白條張順還高十分。他混名又叫做個咬海幹。”老爺道:“怎麽又叫做個咬海博幹?”夜不收道:“因他手下有五百名水軍,名喚入海咬,善能伏水,就在水底下七日七夜可能不死。他領着這五百名軍士伏在水裏,咬得牙齒-響,海水要幹三分,故此混名號做咬海幹。”老爺道:“他的本領何如?”夜不收道:“他在海裏,出入波濤,如履平地。他在陸路上,騎一匹紅鬃馬,使一桿三股叉,還有三枝飛標,百步內取人首級,百發百中。有千合死戰之能,有萬夫不當之勇。”老爺道:“他怎麽曉得我們來勒兵相待?”夜不收道:“就是羅斛國謝文彬敗陣而逃,先前報-個軍信。”老爺道:“我和你來了有十晝夜多工程,他怎麽得這等快?”夜不收道:“是咬海幹在蘇吉丹國回來,路上相遇,故此快捷。”老爺道:“謝文彬怎麽道?”夜不收道:“謝文彬誑言我們寶船一千餘號,戰將-千餘員,大兵百十餘萬,沿途上貪人財貨,利人妻女,弱懦者十室九空,強硬者十存八九,故此他的國王說道:『南兵不仁不義,不可輕放過。』又且昔日南朝有一個天使,前往三佛齊國,被他要而殺之。近日南朝有一個天使,賫印賜與東國王,又是他殺其從者-百七十餘人。他怕老爺們來,想也不是個好相識,故此傳令四處頭目抵死相迎,卻厲害也。”老爺道:“謝文彬如今到哪裏去了。”夜不收道:“謝文彬做了個鷸蚌相持之計,他自傢做漁翁去了。”老爺道:“番兵現在何處?”夜不收道:“現在賭班第-處。”老爺道:“你們還散雜在他四處,但有機密事,即便來報。回朝之日,重重有賞。”這五十名夜不收-擁而去。
  老爺請過王爺、天師、國師來,把個夜不收的話,細說了一遍。天師道:“兵難遙度,將貴知機,看他怎麽來,我們怎麽答應他去。若衹是平手相交,在諸將效力。若有鬼怪妖魔,在貧道、國師兩個身上。”老爺道:“但不知諸將何如?”實時信炮一個,大吹打-番,掌起號笛。號笛已畢,諸將一齊擺列帳前,稟道:“中軍元帥老爺,有何吩咐?”老爺把夜不收說的始末緣由,細說了一遍。衆將官道:“兵行至此,有進無退。元帥不必深慮。”老爺道:“非我深慮。但此國王敢於要殺我天使,又敢要殺我天使的從人,卻又並吞東王,合二為一,此亦倔強之甚者。我和你倘有疏失,何以復命回朝?”
  道猶未了,衹見諸將中有一員遊擊將軍高聲應道:“元帥太過了些。昔日郅支、樓蘭,漢諸夷中大國也,邀殺漢使,陳湯、傅介子猶擊斬之。今日爪哇蕞爾小蠻,敢望郅支、樓蘭萬一?我們雄兵百萬,戰將千員,其視陳、傅二子何如?豈肯任其橫行猖獗,而莫之底止乎?仰仗朝廷爺洪福,二位元帥虎威,天師、國師神算,諸將士效勞,管教個金鞭起處蠻煙靜,不斬樓蘭誓不歸。”二位元帥聞知這一席英勇的話兒,滿心歡喜。三寶老爺擡頭一看,衹見其人身長八尺,膀闊三停,圓眼竪眉,聲如雷吼。就是夫子車前子路,也須讓卻三分;任你梵王殿上金剛,他豈輸於半着。問他現任何官,原來是神機營的坐營,現任徵西遊擊將軍之職,姓馬名如竜。這個馬遊擊原也是個回回出身,頗有些膽略,盡有些智量,故此說出幾句話來,甚是中聽。老爺道:“千陣萬陣,難買頭陣。今日這一陣,就是馬將軍出去。”馬將軍道:“大丈夫馬革裹屍,正在今日,何懼於此?”應聲就走,搭上一匹忽雷駁的千裏馬,挎着一口合扇快如風的雙刀,三通戰鼓,領了一枝人馬,竟上賭班平闊處所,擺下一個行陣。
  早已有個巡哨的小番報上牛皮番帳,叫一聲吹哩,衹聽得一聲牛角喇叭響,衹見一員番將領着一枝番兵,蜂擁而來,直奔南軍陣前。馬將軍勒住馬,當先大喝一聲道:“來者何人?”這馬將軍本等眉眼兒生得有些不打當,聲氣兒又來得兇,番將倒也吃了一唬,半會兒答應道:“俺是爪哇國鎮國都招討入海擒竜咬海幹。”馬將軍起頭看來,衹見他:番卜算的蠻令,鬍搗練的蠻形。遮身蘇幕踏莎行,恁的是解三酲。油葫蘆吹的勝,油核桃敲的輕。曉角霜天咬海清,怎能勾四邊靜。
  番將道:“你是何人?”馬將軍道:“我是南膳部洲大明國朱皇帝駕下徵西遊擊大將軍馬如竜的便是。”番將擡頭看來,衹見他:黑萎萎下山虎,活潑潑混江竜。金鞭敲響玉籠蔥,鑼鼓令兒熱哄。饑餐的六麽令,渴飲的滿江紅。直殺得他玉山頽倒風入鬆,唱凱聲聲慢送。
  咬海幹說道:“你既是南朝,我是西土,我和你各守一方,各居一國,你無故侵犯我的疆界,是何道理?”馬將軍道:“我無事不到你西洋夷地,一則是我大明皇帝新登大寶,傳示你們夷邦;二則是探問我南朝的傳國玉璽,有無消息;三則是你蕞爾小蠻,敢無故要殺我南朝的天使,又一次敢無故要殺我南朝的隨行從者百七十人。我今日寶船千號,戰將千員,雄兵百萬,問罪吊民,勢如破竹。你快快的回去,和你番王計議,獻上玉璽,如無玉璽,填還我的人命,萬事皆休!若說半個不字,我教你螻蟻微命,斷送在我這個合扇雙刀之下。”咬海幹聽知大怒,叫一聲道:“好氣殺我也!”道猶未了,左手下閃出一員番將來,高叫道:“你說大話的好漢,敢來和我蘇刺虎比個手麽?”道猶未了,右手下閃出一員番將來,高叫道:“你說大話的好漢,敢和我蘇刺竜比個手麽?”兩員番將,兩騎番馬,兩般番兵器,直奔過南陣而來。南陣上馬將軍雙刀匹馬,急架相迎。一上一下,一往一來,三個人絞紐做一團,三匹馬嘈踏做一堆,三般兵器混殺做一處。好個馬將軍,抖擻精神,施逞武藝,左來左戰,右來右戰,單來單戰,雙來雙戰,約有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馬將軍眉頭一蹙,計上心來,一邊的舞刀廝殺,一邊的偷空兒掣過銅錘來,看得真,去得快,照着蘇刺竜的頭撲的一聲響,蘇刺竜躲閃不及,早被這一錘打得三魂飛上天門外,七魄沉淪地府中。打死這個蘇刺竜兒還不至緊,卻把那個蘇刺虎兒嚇得意亂心慌,手酥腳軟,槍法亂了,支架不住,衹得撥回馬便走。馬將軍看見他敗陣而走,趁着他的勢兒把馬一夾,那忽雷駁千裏馬是甚麽貨兒,衹走得一條綫。就是蘇刺虎拚命而走,哪曉得馬將軍就在背後照着一刀。那咬海幹看見馬將軍的刀起,他急忙的飛跑將來,及至他的三股鋼叉舉起,這一刀已自把蘇刺虎兒連肩帶背的卸將下來。
  咬海幹看見傷了他兩員番將,氣滿胸膛,咬牙嚙齒,挺着那三股鋼叉,單戰南將。馬將軍合扇雙刀,急迎急架,一上手就是二三十合,不分勝負。衹見番陣上吹得牛角喇叭響,咬海幹左手下閃出-員番將來,高叫着:“南朝的好漢,你過來,我哈刺密和你見個高低。”道猶未了,衹見南陣上鼓響三通,馬將軍左手下也閃出-員南將來。馬將軍舉刀高叫道:“來將快回,待我單戰他兩個番狗奴。”道猶未了,衹見番陣上又吹得牛角喇叭-聲響,咬海幹右手下閃出一員番將來,高叫道:“南朝的好漢,你過來,我哈刺婆和你見個高低。”道猶未了,衹見南陣上鼓響二通,馬將軍右手下也閃出-員南將來。馬將軍高叫道:“來將快回,待我單戰他二個番狗奴。”兩員南將衹得回還。
  那兩員番將盡着他的本領,憑着他的氣力,咬海幹本等是衹虎,加了這兩員番將,如虎生翼。好一個馬將軍,-人一騎,兩口飛刀,單戰他三員番將。直殺得盔頂上雲氣噴噴,甲縫裏霞光閃閃,刀尖上雷聲隱隱,箭壺內殺氣騰騰。自古道:“好漢難敵雙手。”馬將軍以一敵三,自從辰牌時分殺起,直殺到這早晚,已是申末酉初,還不曾歇息,還不曾飲食。從軍之難如此,有一麯《從軍行》為證,行曰:少年不曉事,服習隨章句。
  運掌矜封侯,曳襦談關吏。
  募牒昨夜下,睥睨無當世。
  父母泣難留,況乃子與婦。
  抽身鳴寶刀,持纓邁關路。
  厲志取聖賢,定策輕五餌。
  事業徒一心,時運值乖阻。
  空名壯士籍,青幕竟誰顧。
  竜豹填孤衷,落脫窘天步。
  殺氣連九邊,白骨相撐拄。
  歸來見鄉邑,哀哉淚如註。
  馬將軍自朝至暮,一人一騎,單戰三將,心裏想道:“將在謀而不在勇。衹是這等歹殺,豈是個贏傢?”心生一計,把個合扇雙刀虛晃了一晃,咬海幹就趁着個空裏進來。馬將軍撥回馬便走,咬海幹便趕下陣來。馬將軍帶住馬又殺了兩合,看見那兩員番將去了,心裏想道:“便饒了他走的。”撥轉馬又走,咬海幹又趕來。馬將軍說道:“趕人不過百步,你忒趕過了些罷!”咬海幹道:“你做好漢,一個殺三個,怎麽衹是走哩?”馬將軍口裏講話,手裏卻不講話,輕輕的掣過那一柄銅錘來,颼地裏一聲響,照着咬海幹的頭就是一錘。那咬海幹也是個眼快的,看見個錘來,把馬望左邊一夾,那錘卻落在右邊下來,他把個右手輕輕的接將去了。接將去了還不至緊,他覆手就是-錘。馬將軍卻又熟滑,閃一個鷂子翻身的勢,一手就順帶着他的三股鋼叉過來。兩軍齊喝一聲彩。一個得了錘,一個得了叉;一個失了叉,一個失了錘。兩傢子還拽一個直。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南陣上二位元帥升帳記功,大喜。老爺道:“斬將奪叉,全是得勝。失錘事小,不足言也。”到了明日早上,藍旗官報道:“昨日的番將咬海幹又來討戰。”馬將軍聽知,實時綽刀上馬。適逢天師到中軍帳來,看見馬將軍去得英勇,說道:“旗牌官快請馬將軍回來。”馬將軍問道:“天師有何見諭?”天師道:“將軍且讓這一陣纔好。”馬將軍道:“自古說得好:『公子臨筵不醉便飽,壯士臨陣不死即傷。』何讓陣之有?”天師道:“將軍差矣!為將之道,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撫劍疾視,匹夫之勇。豈將軍所宜有乎?”馬將軍卻纔省悟,問道:“天師是何高見?”天師道:“尊諱如竜,貧道看見那番將的旗號上,寫着是『入海擒竜咬海幹』,此本不利於將軍。況且今日是個遊竜失水的日神,此尤不利於將軍。我和你這如今涉海渡洋,提師萬裏,-呼一吸,不可不慎。況此一陣,三軍之死生,朝廷之威望,皆係於此,貧道不得不直言。唐突之罪,望將軍照察!”馬如竜再拜而謝。元帥道:“另選一員將官出去就是。”
  畢竟不知還是哪一員將官出去,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